《青红》是写给1960年代上山下乡人后代的,以资纪念。那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自己是赶不上了,但也不是在幸灾乐祸。被安排的主体是知识青年,简称知青。他们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纷纷离开书斋,走向祖国建设的第一线。而就是这一代人面临着下一代该怎样选择的问题,他们是看见了这场运动的荒谬之处。
在王小波的杂文里经常会提到他去云南插队的故事,那个时候。算得上青年的居多,因为都过了成年的阶段。但说得上有知识的很少,所以,对于知识青年这样的称谓实在有不合实际的嫌疑。当然了,即使是在今天,上面的指挥还是得听。你可以撂挑子不干了,那是极端例外的情况。除此之外,你还得乖乖的听从差遣安排。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时代的分割年限也就在10年左右,或者更长久一些。大学,一直就是学而优则仕思想的滥觞,不要说什么有出息之类的话来搪塞了。拨云见日后,那才是真切的想法呢。于是,青红的父亲老吴对青红管得很严,不时地在她耳边发挥一下女人特有的唠叨风格,青红所在的是个技校,工厂里有个房洪根暗恋着她。
老吴的借口一定是这样也是为了青红好,只因为说是个托辞,不过是计划时代的产物。家长制作风也许还会存在很久,家庭民主不知道怎么才能萌生。个人生活的僵化带动的却是整个社会上制度的没有生气,这是一个真实的现象。所以,老吴一直阻碍着青红跟房洪根的交往,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吴家可能会搬到上海,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城市一个乡村的二元格局了。
另外,还有一个是青红的同学珍珍,此君似乎是一个自由的典型。她去那个舞会上,随后就跟自己喜欢的吕军吻上了,此情却被青红看见。吕军者,也是一个引领潮流的人物,颇有街头小痞子的派头。但有的人就会喜欢这一口,他已经把另外一女搞得怀孕了。最后,吕军在父亲的强制之下不得不跟怀孕的那女结婚。这也是一个错误的安排,是环境逼迫的结果。
当珍珍在和青红说吕军的时候,我想到那句话:男人靠得住,母猪能上树。这样有一个大而化之的危险,但也可以说明一些道理。人或者都是善变的,并非全部是环境作用的结果。于是,到了最后珍珍跟吕军私奔了,这个完全符合逻辑。逻辑就是所谓爱情疯狂的结果。
在一个晚上,房洪根见到青红,但也把青红强j*了。结果是一个复杂的情况,老吴把他告了。于是,房洪根被逮捕并且是判处了死刑。然后,青红一家在夜色的掩盖下一快去了上海。两对青年之间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画上了一个小句号。
青红经历的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是按照别人的安排过活的。让人很会想起那个所谓的行货感,行货感主宰了自己的时候。自己就脱离了自己游离在身体之外了。乌托邦的例子很多,除此之外,还有反面乌托邦的教材可以使用那就是奥维尔《1984》,赫胥黎《奇妙的新世界》扎米里奇《我们》,没事再去看看。
-全文完-
▷ 进入千年冰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