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是交往多年的老朋友,又散步走到她家楼前,所以就没有事先打招呼,而是径直上了她家的门。
进屋发现她家的沙发背上有出门时背的包,扶手上有零乱的报纸,膛子里有散乱的衣裤;茶几上的内容更多,有牙膏、漱口的口杯、服用的药品、手机的充电器、盐罐、修甲刀、梳子、香皂、菜刀……
朋友忙解释说,这几天忙,没来得及收拾,乱得很。
忙是真的,乱也不假。但忙和乱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其实不管家也好,办公室也罢,保持它的整洁,并非都要靠一周一次或三天一次的大扫除或大清理。
靠的是一种用东西的习惯,一种“随用随归”的意识。
你正在洗漱,可能来了个电话,慌忙中可能把漱口的口杯随手放在了茶几上。这不要紧,接完电话后,记着把它放回洗漱间去。
你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口里嚼着鸡腿,嫌盐少了点,于是抬来盐罐,放上一点。这也很正常。放完后,记着把它放回厨房的橱柜中。
口杯、盐罐,这些东西本来就存在,也是生活的必须。不用时,它们都应该在它们理应在的地方。
乱的根源是,它们往往在它们不应该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毫无理由地存在着。
产生乱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物归原主”的意识和习惯。
我们总以为要使房间整洁就必须“定点清除”,隔几天来个“整风运动”,而没有意识到,其实时时刻刻收整它们更能节约时间和精力。
总在关心我们行为的大处,而往往忽视了行为的细节。这是我们感觉到收理东西很累、生活和工作的事太多的根本原因。
从细处着手,随时放回我们用过的东西,我们的家就能保持整洁,我们的办公室就能清清爽爽。
要知道,抓住了细节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试试看,如此而为,你的家、你的办公室,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脚步上的趼子》是系列短文,请观上下集。
-全文完-
▷ 进入邱林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