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
这一问,问了百年,千年。
谁能给个标准答案?
不能。没有一个答案能涵盖一个“情”字的全部含义。即或是有,也不能让所有的人满意和认可。于是,从古问到今,依然在问。
爱情
什么是爱情?
是杨过小龙女十年的不离不弃?是梁山伯祝英台化蝶的悲凉和千古传唱的《梁祝》?是温沙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潇洒?还是那"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痴情?
小生晚矣,尚未有过爱情的经历,更不敢给爱情个说法。但小生闲读几句古人书,觉得有几句话用来描摹情爱的几个阶段倒是挺贴切的:
一是:“一样同是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此句正好形容情窦初开的人。
一旦心中有了另一个人的模样,顿觉生活不一样了。虽然依旧是往常的日子,单调却变成了明快,繁琐也成了丰富,平平淡淡也能品得出滋味儿。
二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句应说的是情人间相见的愉悦。这种春风得意的感觉和喜悦,这种自信,全来自爱的力量。“我”与“青山”间的欣赏是相互的,不但自家欢悦,也信对方愉快,始信两情相悦是真。
三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相亲相恋的人难免分开,不在一起的感觉如何?说相思,说挂念,都是。但说到具体精微处,就是这种虽不见伊人,却时刻都觉伊人就在身旁的感觉,且一颦一笑,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与之说说笑笑,猛然觉醒,原是自言自语,与不在身边却在心间的另一个人虚对了半天的话,拍拍头,应知道情已到了深处。
四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前三句可以说是“情”,到这第四句,至关重要。在此处亦可由情入爱,亦可由情生怨。这个阶段,说的是“折腾”,由情入爱,得折腾;爱不成,转而生怨,也是折腾。这是情爱的关隘,一生幸福所系,愿后来者至此慎重且珍惜。
五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时爱已成熟了,从表及里,上了眉头,人人可见,上了心头谁知?这时候的人也成熟了,情与爱下了眉头,上了心头,是苦的话,苦酒自家酿自家饮;是甜的话,甜蜜自家采自家品,能承受许多,能消解许多,眉头心头,上上下下,情与爱,甘苦自家知。
六是:“直叫生死相许。”情爱到了此处,一如弥陀终修炼成佛,练武之人到了张无忌招数尽忘的禅境。生死都肯相许,甘苦也就不在意了。两情相悦,鱼水之欢,须生才能享受;别离之痛,相思之苦,有一死足以挡之。肯生死相许的情爱,可惊天地,泣鬼神,相许之人亦从中领略生命的美妙和情爱的真谛。
六句古人言,大致描摹出情爱的几个阶段·爱情,如同一朵鲜艳的玫瑰,点燃了我们生命中的烈焰·
友情
什么是友情?是钟子期与伯牙的高山流水,断琴祭友?是马克思、恩格斯几十年的风雨同舟?是那支挤不进一个顿号的"刘邓大军"?
友情就是彼此间心灵的一次次相溶·
如果是爱情是一朵玫瑰,那么友情就是一朵幽兰。玫瑰给人浪漫、给人激情;兰花给人淡雅、给人清馨。兰花有多种,友情亦然。有普通朋友、也有蓝颜知已;有同辈朋友、也有忘年之交。兰花虽然没有玫瑰那么娇情,但也需要用心去呵护。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更多的是宽容、是理解、是支持、是问候、是祝福。朋友有了困难,伸出你真诚的手;你有了成功,朋友送来真心的祝福;快乐时一同快乐,悲伤时共同走过,风雨中有你有我。爱情,可遇而不可求。友情,只要你付出真诚,却无处不在。凡事不能苛求太多,一切让它淡淡的来淡淡的去。自自然然、安安静静、友情如兰、唯有如此,才能芳香四溢,让友情在幸福中开。
亲情
什么是亲情?
是母爱的温柔,还是父爱的严厉?是女儿的乖巧还是儿子的顽皮?是母亲柔声的训斥,还是父亲不留情面的一个巴掌?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思念,还是"举头望明月"的惆怅?
说起亲情,总有一股温暖在心头绽开。如果说友情是淡淡的,那亲情却是浓浓的。爱情的玫瑰会枯萎,友情之树也有不青的时候,唯有亲情是割舍不开的。都说是血浓于水,这就是亲情的力量。父母之爱、兄弟之情,说出来总是那样意涌情怀。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分别多久,亲情总把你的心牵扯。异乡的风吹不落你对亲人的思念;他乡的雨淋不落你对亲人殷殷的情怀。亲情与生俱来,亲情伴你一生。·
如果再问,世间情是何物,还是答不出。如果换个问题,问直叫生死相许的是什么?便答得出,是情。按此类问答法,再赖皮些,也可答出情为何物?答案是,能叫生死相许者即是。
古人今人,为情所累者众。但是,人为情所累,真是苦事而不是幸事?细想想,如果不为情所苦,那知生命之甘美?“情”如同生活中的盐,无此则无味。 无论什么体裁,什么文学样式,只要写人,表现人,就离不开“情”字。读书若读不出情来,不是眼盲便是心盲。 生活中,"情"伴随这我们,生命中,"情"是我们一生的挂念·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
本文已被编辑[文若书]于2007-1-21 23:42:4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生命如此多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