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所谓“人分三六九等”江正川

发表于-2007年01月29日 中午1:38评论-2条

“档次不同,谈不拢!”昨天在“荷塘月色”同两朋友用晚餐,偶尔听得边上那桌子上的谈话。不禁瞟了一眼。只见那秃顶的胖子正用手中的筷子比划着,侃侃而谈:“他是什么东西?就这么一个小科长,能见过什么世面?”说着翘起个下巴环顾下四周:“要知道人是分等级的!什么等级就是什么档次!”

我不知道他是什么“等级”。但想必也高不到哪去。因为当真有点“档次”的,绝不会摆出这么副架势。当然:我主张人生而平等,但我也不反对把人分为档次。所谓档次,是指一个人的综合水平。何况也不是随便能拿两个人来比较的。就比如酒一样。红葡萄酒是不能同长城干红比较的。因为酿造工艺和口感要求决然不同,要比只能同白葡萄酒比。自然:干红也就只能同干白比。因为这只是酒的类别,并没有可比性。只有两个不同品牌的同类葡萄酒才能比较。不过:其高低也只是在一个“既定”的水平之上的比较结果。就象江西名酒“四特”一样。二十多年前,它只是一般的白酒,可谓不登大雅之堂。可如今随着酿造工艺水平的迅速提高,一跃而为白酒中的骄子。看来这等级是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迅速提高的。所以说谁也不能说“我永远是最好的”。

其实如今的人们往往象商家一样,总是想拔高自己,认为有了所谓的“等级”也就有了档次。因而削尖脑袋设法把自己高攀到一个更高的等级上而乐此不疲。

但我想等级的最先出现,想必只是为了便于行政管理。上传下达、相互制约的。无论是军队、家庭、作坊,若无等级权限,岂不乱套?因此说:这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差异只是体现在人所处在的那个位置;人,只不过是载体。然而:在任何时代,人们都热衷于把人分等分类。远的不说,元朝设“匠籍”,把手工业者打人另类,世代为奴;清朝则“农为本商为末”,妓女的地位都比商人高一等。

其实:我们沿袭的是数千年的“人分三六九等”所崇尚特权的“身份”,也就是指享受权利的级别。而所谓等级,就是具体体现在享受权利的不平等。如果没有所谓的特权,大概人们也还不至于如此着谜地把人分等级,也不会为自己所处的等级或欣欣然、或忿忿然。如果把享受其权利的内容抽掉,那么,等级也就演变成类别或层次,抑或为档次。并因此而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如今我国,乃至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并宣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与人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当然:在具体实施中,比如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反对就业歧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实中像地域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等,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又比如,我们强调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事实上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导致了受教育的权利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仅体现在学生在人生起跑线上的“生而不平等”上,也体现在教师的“教而不平等”上。但这凡此种种的问题大多是企业、学校等实体以个体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而事实上,这一切又都是因为受了社会经济、文明发展的制约而衍生出来的。所以:勿庸讳言,在这漫长的可预见的时期内,我们将不得不容忍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既然不可避免地要处在一个无法平等的“等级”社会里,那么,我们就大可不必为之耿耿于怀。要知道,这“等级”是会随时变化的,是上边授予的,而不是自备的。更何况,那高于你的“权势”之载体的日子并不比你好过。就像一些“城管”,若在小摊小贩面前开口闭口自称“老子”,而在他顶头上司面前势必是当“孙子”一样的。

因此,我们是否能尝试改变一下自己的等级观念?我看:且把它视为“档次”更好一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岂不更符合一般规律?若硬将人分三六九等,由情之亲疏而生偏见,由偏见而生歧视,由歧视而生冲突,就必然导致让你陷入无止境的“ 恶性循环 ”中去自寻烦恼。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把古今人物归入其《汉书.古今人表》的“九品量表”之中,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在每等中又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下上、下中和下下三等。这也许就是后人分三六九等的渊源吧。也算是老祖宗立下的“规矩”,被延续了下来。然而:班公所分的是“层次”也就是档次,而非等级,且与所享受的权利无关。其“愚、中、智”的层次则是以 学问为界,自然包括知识和技能,还有更重要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能力。 

马斯洛在他的著作“需要层次论”中则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然,这需要的层次是产生于不同层次人的类别的。以此划分人的层次我认为非常妥贴。

由于低层次需要的人是不可能理解高层次需要的人之思想的。而从低层次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而进入高层次需要的人,却可以理解低层次需要的人的 思想 。所以,这“层次”却又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的。为此,当然首先得“ 了解自己”。这是刻在阿波罗神殿上的第一条格言 ,是能否对自己持正确态度和定位的关键。认识到这一点,或安然于所处的某个“层次”,或奋力跃升更高的层次,就全在于你对“层次”的需求心态。 

俗话说“十年叫花子不愿当皇帝”,虽苦,但是因为他散漫惯了,实在不愿意为保住皇位去劳心费神。又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因为他实在想作人上人,才能吃得苦中苦。所以说:凡所得失,均得付出代价。实在是应该心安理得的。 

前不久,在手机信息上看到一则“戏言”,把现代人分为四等: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没本事,没脾气;四等人:没本事,有脾气。作者定是按人格层次而划分的,并非指等级。我觉得其中很有些哲理。 

这第一等人,并非他当真没脾气,只是他或专心致志,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其它;或自视清高,不屑与他人计较得失、争辩是非;或为人处事惟恐失之偏颇,但求以和为贵。总之是较为人们喜欢的一种。

所谓第二等人,有本事,又有脾气。我很欣赏:既然有脾气,说明他容不得缪误,敢于捍卫真理,因此说明他具有鲜明的个性!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利。

而这第三等人,则安“贫”乐道、自得其乐,当有自知自明;虽不值得推崇,却也能得到我们的尊重。

至于第四等人,出于害怕自己的地位卑微,从而不敢正视自己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若不是源于可怜的盲目自大,就是故作姿态自欺欺人,总之,是出自一种全然无知而又狭隘的心理状态。在这个激烈追逐相互竞争的年代,若无危机感和紧迫感,反而自以为有多大本事似的动不动耍耍威风、发发脾气,岂不正应古人所云:“此下愚虽教无益”?此等人,若想上升个层次,想必最是无望。 事实上,我们生活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在等着你,面对机遇,只是看你有无抓住机遇的欲望和实力,若能“吾日三省吾身”,自然也就具备了随时改变自己“层次”能力的基础。

由此看来:看似不平的“等级”观念是可以转变的,可赋予积极的内涵,籍以挖掘自身的潜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使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正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雪的冬季点评:

眼下之社会风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一个高尚的人,是关键!

文章评论共[2]个
变色龙-评论

人是随环境而变滴。at:2007年01月29日 下午5:20

等你的365天-评论

我想我是三等人吧!没什么本事,那来的脾气哦!呵呵!at:2007年01月29日 晚上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