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东山游记柳岸晓风

发表于-2007年01月29日 中午2:21评论-0条

在海宁市区之东,与西山(紫微山)遥峙的另一座山俗称东山。

东山亦称沈山、审山。山高88米,占地面积近一平方公里。据史料据载,宋代有一位任临海、南阳二郡太守的沈景葬于此山,故得沈山之名。又因相传山上葬有汉代被吕后任命为左丞相的审食其之墓,故又称审山。

东山积淀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不逊于西山。东山曾经留下了如智标塔、唐代诗人顾况及刘长卿的读书台、秦皇磨剑石、葛洪炼丹井等不少名胜古迹。

东山还和佛教结下了不解的因缘,历朝以来,山上建筑了众多的寺庙庵刹,唐代著名高僧崇惠禅师曾在东山坐禅诵经数年,东山还是古代杭嘉湖一带有名的香市,每到春天,妙智阁一带挤满了祈蚕祷福的乡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东山景色秀丽,山上树木蓊郁,山势平缓之中见崎岖峥嵘,尤以景色自然著称。山上曾有问松亭、望海楼等东山十景,在晴明之日登山远眺,江山历历在目,远望西北方是一马平川,而东南面可望见隐约的远山和波光闪耀的大海,让人心旷神怡。因而东山也吸引了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如王阳明、高启、祝允明等登临颂诵,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家乡人对东山也情有独钟,《罪惟录》的作者,明代著名历史学家查继佐曾居于东山之万石窝,并以“东山钓史”为其别号。中国现代著名电影艺术大师史东山,生于东山南麓的横头街,因热爱故乡的东山,将原名匡韶改为东山。著名诗人徐志摩也十分喜爱故乡的东山,他一次回家还住在东山的“三不朽祠”内,在此硤石美景盡收眼底;用志摩的话说,“我生平最纯粹可贵的教育是得之于自然界,”同时,东山也让诗人看到了社会的另一面。有一年冬天,下着雪,他在东山脚下,见一个妇人坐在阶沿上很悲伤地哭,她说她三岁的儿子已经死了,她想买几张油纸来替他盖上。志摩滿怀同情之心,写下了:雪是洁白/但是洁白的雪/掩盖了人间多少的不平啊/的诗句。一次志摩在东山白衣殿前的戏台脚下看見住着一群挨饿受冻乞丐,他送冬衣給他們,还带著酒和他們席地而喝。并把他一腔的同情心倾泻于诗,写下了《叫化活该》的诗篇。

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在重建东山智标塔时,在原塔基的地宫中出土了宋元时期的60余件珍贵文物,而且据说这些文物珍贵的程度并不亚于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文物。如今毁于文革的智标塔,又雄伟地矗立在东山之巅。特别是每到夜晚,塔上美丽的效果灯,使智标塔显得分外玲珑剔透,如处仙山琼阁之上,为海宁的夜色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严。更值得高兴的是,东山森林公园的开发也已隆重开幕,一条宽60公尺的林荫大道已连接着当年被秦始皇凿断“龙脉”的东西两山之间,将成为海宁旅游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记得明代有一位著名诗人在诵南京燕子矾时,写下了:“燕子矾兮一秤砣,秤我江山有几多”的诗句,由此我想,大凡一个有山的城市,一定是一个彰显厚重历史人文的城市。而在海宁的东西两山是否就是两个沉甸甸的磅砣,在向世人展示着海宁的奇特的江海山川的地貌和俊彩星驰的人物重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柳岸晓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简凌 | 荐/简凌推荐:
☆ 编辑点评 ☆
简凌点评:

内涵丰富,但却欠缺了作者的一些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