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大、清华和中国政法大学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10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博士们认为,“大部分国人在对西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圣诞节’的称谓,甚至浑然不觉地加入到狂欢行列”。这是“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因此,博士们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此颇带些学术味道的宏大宗旨一抛,再一听是博士,我等小老百姓不禁马上肃然起敬。其言辞乍一听来,颇具鲁迅他老人家的遗风,这架势,这气势,如此之慷慨激昂,如此之忧国忧民。还真是把大家都当成麻木不仁的看客了。这话让我们文化水平有限的人还真得思考个半天才能明白其深层涵义。
在普通老百姓的意识里,博士想必学富五车,他们的言论就代表了一种权威的论断,是一种科学的象征。可来自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的博士,这些一身西装革履、皮鞋油亮、打着摩丝庄严向社会呐喊保护中华文化抵制圣诞节而奋笔疾书的博士,着实上演了一出跳梁小丑的闹剧。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当年已近分崩离析的大清朝末期,依然鼻孔朝天,慈嬉太后那个祸国殃民的老娘们就是为了所谓的保护民族传统而一味抵制火车的引进。最后也只能是螳臂当车。开眼看世界是大势所趋,岂是能够阻挡得了的?
说得轻些,过于忧虑,其实不过是怀旧思想作怪罢了。即便是真的担忧,这做法这想法未免迂腐了些。说严重些,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样的行为有投机作秀的嫌疑,而且“抵制圣诞节”更像是一次自我炒作。最近关于教授的新闻爆料不断,是否这几位也不甘寂寞趁着这东风“火”一把呢?不得而知。但你不得不佩服他们所抓的这个机会——圣诞节,而且出其不意,在全国沉浸于圣诞节的欢乐当中的时候,攻其“软肋”——抵制,引起轰动效应。不要觉得博士们这样会自毁家门,非也,他们很会算这个帐。这样做可以让自己迅速成名,赢得关注。再不划算些,博士们丢了面子,得了名气,赢了票子。何乐而不为呢?
文人向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潜力做研究,难得这几位博士还有爱国心,愿意大声呼吁唤醒国民的危机意识。但文化是多元的,而且是无国界的,我们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对于外来的文化不能盲目排斥。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抵制外来文化。这种狭隘的民族文化观,是不是一种偏激的文化民族主义呢?
况且身为大国而无大气量,患得患失,就会陷入固步自封的泥淖。要论抵制,那么我们要不要把现在的公元纪年改成天干地支纪年?中国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外来词,这些词是不是要禁用呢?要是因为圣诞不是中国的古老节日就要排斥它,那么中国又将回到什么时代?
所以,抵制圣诞节,无非一场作秀。不同的是,是一些文化层次高的人作而已。
-全文完-
▷ 进入翔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