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思维空隙文若书

发表于-2007年02月06日 凌晨2:19评论-55条

中国文化,是现今世界上唯一硕果仅存的古典文化。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作为中国人自豪和骄傲的了。但正如老子所说,祸福相依,有利必有弊,这令我们骄傲自豪的东西,在很多时候会成为我们沉重的包袱,束缚并阻碍着我们文化的革新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里,束缚并阻碍文化更新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可能要算数千年的文化思维模式了。这种模式经过数千的苦心培育,已经变成了一种深入灵魂和骨髓里的习惯,是极难根除的。即使把其外在形式给改变了,可其实质仍然会在人们的灵魂深处自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现在,我就一些常见的习惯做简单的分析。观点并不见得正确,只意在和大家探讨。

一,重考证,轻论断。这种思维模式,使人们的思想容易陷入那些旧的观念里打转,难于创新,也难接受新的东西。直至现在,许多人在做学问时,还都是论而不断。论而不断,简直是不如不论。

中国文化,有两大特点是很值得注意的。一是从孔子开始,并在后来不断发扬光大的考证型研究;一是统治者的大一统思想的禁锢。并且,这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使效果达到登峰造极的绝境。

孔子考证《诗经》等,从而开创了重论据的考证型研究方式。他的这一考证型研究方式一直被后人继承并不断推向完善。后来的科举考试,更是将这一思维方式变成人们唯一的思考和写作手段。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们写文章,都得引经据典,任何东西,都得有据可查可考。否则,就被称之为杜撰。杜撰的东西,就是荒谬的,可笑的。

这种考证式的思维模式,本来就足够限制人们的思维空间了,再加上大一统思想的再一层限制,中国人的思维就更是雪上加霜,就钻进一个尖尖的小牛角里兜起圈圈来。最后转着转着,大家全都转的迷糊混乱起来了。

重考证的思维模式和大一统的思想限制,这对保存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和完整性,曾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是每个中国人的思想永远在一个规定的圈圈里转悠,绝对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于是,新的思想和观念就很难产生,外来的思想观念也很难进来。圈子里的东西就很安然地得以保持正统的完整和纯粹。

因为任何东西,都必得有据可考可查,新的东西就难被人接受,这就使中国的任何改革都陷于艰难。所以,中国的改良和变革,往往比暴动还困难。

有时,虽然也会引进一些外来的东西,可引进后,人们仍然会用考证型的思维习惯,想法让那些新的东西适应旧的、有据可考的老东西。最后不是让新东西改变旧东西,而是让旧东西改变了新东西。致使新东西完全失去其新的意义,和旧东西混为一谈,最终也变成旧东西而失去其本来的效用了。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了。中国的文化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无论什么先进的思想和观念,都能在中国文化里找到影子,可就是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崇尚面子,忽略实质。导致了全社会的浮夸和虚伪,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的矛盾处处都是。

重证据和重考证,直接导致另一大弊端,就是最后流于表面化,而不注重内容和实质。这体现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祸患无穷。

(1)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习惯渗透到人的性格里,就演变成了虚伪。搀杂到人与人的交往中,就产生了繁文缛节的礼节和客套。总之,就是极力追求外表上的和谐、合理和好看,从不注重这些表面掩盖着的后面到底有些什么。也许,对好看表层后面的虚伪和空洞都心知肚明,但没人会去在意的。这样一来,圆滑世故,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国人为人处事的最高准则和最高境界了。

(2)表现在政治和官场上,那就更是五花八门了。我们可以先抛开现在各处流行的面子工程和面子政绩不谈,那都只是爱面子的表皮而已,不足挂齿的。在中国,你可以伤别人的心,也可以伤人家的财,唯一的是你不能伤了人家的面子。给人面子,是最令人感动的事了。于是乎,在法律制度和面子之间,就会出现严重的对抗。因为要互相给面子,那么就不得不为了面子,而践踏法律制度等。

更厉害的还在于面子制度,面子理想等等的危害。因为,我们的思维是重考证的,那么,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有据可查了,一切都是无可争议的了。这一点,已经被运用得炉火纯青,得心应手了。例如,当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已经被写得到处都是,这就是可查之据了,于是当官的就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要廉政勤政,这也是有文件和电台报纸规定了的,也是可查之据了,于是,当官也都是廉政勤政的了。如果你要说当官的没有为人民服务,没有廉政勤政,那是无据可查的,实属荒谬臆测而已。考证型思维,让事情变得很直露和简单起来。任何东西,只要在表面上胡弄过去就很完美了。这些习惯,也是中国奸臣不断,小人不尽,贪官不绝的思维基础。

(3)表现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空洞的形式主义。考证模式和大一统的禁锢,使思想在狭小空间里渐趋固定僵化和虚幻后,人们只好将激情和精力花费在外在语言的精雕细琢上。最典型的例子是贾岛在推敲两字上的煞费苦心。这种精雕细琢,使中国语言达到最完美的最深奥境界。

我们总是为我们的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骄傲,而自豪。但是,只要我们放下面子和架子,平心静气地好好想一想,我们的思想文化真的就那么博大精深了么。源远流长,这是客观的事实,不必多说。它只能在古老的基础上有些见多识广而已。它几乎是无所不知,又无所不容,可很多时候,就是不能够无所不能。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了。

几乎连续两千多年了,我们的思想文化,除了在固定的模式和内涵里摸爬滚打得精益求精外,除了在外在的表达上更趋细腻精微外,我们还做了些什么呢。抛开春秋战国,我们几乎没有哲学,更没有科学。所有学者都在官方规定的尽忠报国,和非官方规定的春花秋月等上面追求外在的华美和精细。单拿盛唐而言,那时的文学,如果去掉外在语言的美丽,还会剩下什么呢。

三,以面盖点,以说的代替做的,以理想代替事实,左右逢源,严密无缝。以致于非此既彼地进行肯定或否定。证据的运用,达到了颠倒是非黑白的最高境界。

这一点,仍是由重考证而来的祸患。其危害主要在于政界官场,扩大时,危害整个社会。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们往往扯公脚盖婆脚,拆东墙盖西墙,以好盖坏,以优盖劣。使文过饰非、扬长护短成为风气。你说有腐败,他回你有廉洁;你说有贪官,他回你有清官;你说农民苦,他说农民过去还更苦;你说中国问题很多,他说美国的问题也不少。这类的狗扯羊肠和顾左右而言它的扯淡,永远也扯不到正题上。问题总是放置在那里,没法得到解决。

我们都知道,去医院里就诊的人,被称为病人。无论他是得了绝症的,还只是轻微感冒或一颗牙疼了,都是病人。因为,即使只是一颗牙不舒服,也会影响整个人日夜坐卧不宁的。如果按那扯淡的思维模式来说,一颗牙疼,是不能称为病人的,决不能当病人来治疗的。人们可以把牙疼者其他正常的部位,从心脏到脚指头等都拿出来证明牙疼者是正常的。至于牙疼者是否寝食难安,那是不要紧的了。

好在扯淡的逻辑,大多用在社会和官场,没用在医院里。不然,医院里,除了已经腐烂的人以外,即使是癌症患者,也是正常人了,不会再有病人的。按照证据考证法则,有问题的社会,只要有一点正常合理的地方存在,那正常合理的东西,就可以掩盖那些不正常的地方,社会就不再是有问题的社会;有官员腐败,只要还有没被查出腐败现象的官员存在,那没被查出的官们就可以掩盖被查出的贪官现象,官场就是廉洁的官场。人们不会考虑,那些少数的不正常,会象一颗疼牙一样,会害得整个社会不得安宁的。

四,力求四平八稳,在全面和完美的口号下,趋于保守;在客观公正的幌子下,扼杀创新;以追求实用的借口,阻挡改革的尝试。

因为总是求全责备,总是力求四平八稳和全面完美,所以新生事物,新的思想观点就总难以生根发芽。社会也就会在一种四平八稳里,老态龙钟地走向呆板和保守。

我们都读过《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说几个盲人摸象,摸到鼻子的,说大象象管子;摸到耳朵的说象扇子;摸到大腿的说象柱子;摸到尾巴的说象。说大象象管子、扇子、柱子、绳子的盲人是可笑的,而且大家也确实常常笑这类盲人。但是,当我们将盲人摸象的可笑引用到社会批判和评论时,往往因为太过于强调客观全面,而导致更大的盲目和保守。很多眼皮底下的问题也就成了灯下黑,而永远被疏忽。

盲人摸象,看似可笑,其实也不好笑。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说,盲人在某一点上是正确的,因为,大象身上,确实有着象管子、扇子、柱子、绳子的东西存在。只是这象管子、扇子、柱子、绳子的东西凑巧被盲人摸着了。同样的道理,我们看官场,如果我们凑巧看到或摸着了官员们的腐败,我们说官场腐败,那有什么可笑的呢。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人们总喜欢用盲人摸象的片面来否定人们看到的社会问题。这种以整体否定局部的做法,在中国是非常流行的。从而导致一些问题越演越烈时,还禁止大家议论。

由于大家反对盲人摸象的片面性,追求全面,就势必导致了用优点否定缺点,有成绩掩盖问题的惯常做法。于是,小缺点和小问题便得到合法合理的生存空间,在人们的认同下,以至成为无法根治的痼疾。

如果真的希望一个社会更美好,还是用医生看病人和盲人摸象的法子比较有效。医生在看病人时,眼睛里只关注病人身上有问题的部位,不会花费精力去赞美病人好的部位,所以,能使人更健康,更完美。盲人凑巧抓住了社会的弊端,就会大声嚷嚷,社会就是那弊端了。只有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必为了所谓的全面而去接受许多虚假的东西。在谬误和邪恶面前,我们就会只相信我们碰巧摸到抓到的东西,不再会被别人虚伪的漂亮话所蒙蔽。而那些想用美丽的谎言来欺世盗名者,也会从此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所以,如果我们不小心,碰巧摸到官场的腐败,我们不妨象盲人那样,大声说,我摸到官场啦,官场象腐败。这一点也不会可笑的。

当然,中国文化里的弊端,不仅只是以上几个方面。我只不过象摸象的盲人那样,凑巧摸到了这几点了,便大声嚷嚷起来,难免也会象说大象似管子、扇子、柱子、绳子那么可笑了。

至于改变考证型思维缺陷的法子,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我们多一点道德的勇气,敢于面对真理和谬误就行了。

本文已被编辑[心海岸边]于2007-2-6 13:13:52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文若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中国的文化,
历史源远流长,
随着历史的脚步,
与时俱进。
但今人们,
却有许多在歪曲文化的历史,
也扭曲了今天文化的本来面目。
勇于面对真理,
对今天的某些人来说,
比登天还难!

文章评论共[55]个
文清-评论

先生的文章如此厚重,总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学习并收藏了!
  【文若书 回复】:呵呵,谢家门的夸奖。 [2007-2-6 11:09:12]at:2007年02月06日 上午11:08

追求快乐-评论

读先生的文章,总能学习。
问好!
  【文若书 回复】:谢谢,这篇文字,不算文章的,只一些偶尔的感想 和念头而已。 [2007-2-6 11:29:13]at:2007年02月06日 上午11:26

晴茜绮梦-评论

文字折射的是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所以文人都固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也因此写出不同的心情!
  【文若书 回复】:晴天的见解总不一般。 [2007-2-6 12:22:30]
  【晴茜绮梦 回复】:见解是每一个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的体现,晴天喜欢想别人所不想的事情,呵呵! [2007-2-6 12:24:51]
  【文若书 回复】:恩,是啊。 [2007-2-6 12:31:23]
  【晴茜绮梦 回复】:不是吗,晴天没有说错话吧?! [2007-2-6 12:32:31]
  【文若书 回复】:很对,谁说不对呢? [2007-2-6 18:18:56]
  【晴茜绮梦 回复】:在文先生面前很紧张的,呵呵!晴天也过于的率直! [2007-2-7 12:22:50]at:2007年02月06日 中午12:19

流浪的下午茶-评论

喜欢先收藏了,有空好好看看!!!
  【文若书 回复】:呵呵,不客气。谢谢了。 [2007-2-6 12:31:08]
  【流浪的下午茶 回复】:你的文章读起来更有味道!我得先流浪一圈回来仔细读! [2007-2-6 12:35:01]
  【文若书 回复】:我也跟着你流浪一遭再说吧 [2007-2-6 18:19:31]at:2007年02月06日 中午12:29

萧月月-评论

其实,中国人的思维,还是脱不了窼泊,正如下棋打麻将之人,弃者糊涂,观者清醒,可弃者,却不准许观者清醒也。正如时下的书记负责制,厂长(经理)负责制一样,虽推翻了计划经济的一个人独裁,却换来了成千上万的人独裁。这,不啻就是所谓的中国市场经济的伟大了!也正如为兄今日发表的《君子·小人·长舌妇》一样,是这样人们,在当今中国吃香喝辣也。
  【文若书 回复】:你真会偷懒也,该扁!! [2007-2-6 18:20:03]
  【萧月月 回复】:哈哈,兄弟,怎么会偷懒呀!望赐教罗! [2007-2-6 18:36:08]
  【文若书 回复】:呵呵,别胡弄我,你复制点评,只往上一贴,可不是偷懒么?? [2007-2-6 19:46:01]at:2007年02月06日 中午12:57

浅草闲阳-评论

 中国文化,是现今世界上唯一硕果仅存的古典文化
________?????????????错了吧?????
  【简凌 回复】:呵呵,硕果仅存,不是仅存。。 [2007-2-6 13:06:44]
  【文若书 回复】:其他的古文明,不是毁灭,就是出现中断,只中华文明持续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就这意思而言的呢。 [2007-2-6 18:21:24]
  【浅草闲阳 回复】:那也只能说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典文化嘛! [2007-2-6 19:30:07]
  【文若书 回复】:觉得差不多。 [2007-2-6 19:46:29]at:2007年02月06日 中午1:02

简凌-评论

老大,我跟你混了! 收我吧! 叩首中……
  【文若书 回复】:呵呵,哪有女孩看这玩意,更没见人学了。女孩嘛,写些感人流泪的故事,写些散文诗歌,就很好了,可别沾染枯燥乏味的杂文。 [2007-2-6 18:22:56]
  【简凌 回复】:这这这这这…… [2007-2-6 18:24:03]at:2007年02月06日 中午1:07

落痕-评论

好文 ! 先浏览一遍,回来再品上香名一盏,细细品来~~~~~
  【文若书 回复】:只一些感想和没论证的观点呢。过奖了啊。 [2007-2-6 18:23:44]at:2007年02月06日 中午1:07

心海岸边-评论

看了三遍。要说的也说完了。。。
  【文若书 回复】:不懂。晕乎乎。 [2007-2-6 18:24:05]at:2007年02月06日 中午1:10

吹糠见米-评论

看过了,提几点疑义:1,中国文化,是现今世界上唯一硕果仅存的古典文化。是吗?2、许多人在做学问时,还都是论而不断。有论而不断的学问吗?3、思维创新是不是就不需要考证,需要毫无根据的乱平乱批?4、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思维方式,与断章取义是什么关系?5、问题的光晕效应之后,应该给人们什么东西,仅仅是问题吗?
  【文若书 回复】:呵呵,这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而已。因为中国的考证思维太严密,太全面,不知道用盲人摸象的片面思维来补充一下,是否有益。特别是针对腐败等现象,说不定有点效果嘛。 [2007-2-6 18:26:14]
  【文若书 回复】:因为以前的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一直在用,为什么就不能用偏方呢。再说,新思想新观念,是见不 得我们传统的全面的严密的考证的----这也许中国两千年里,思想一直没多大进步的原因之一吧。若再一味求全面,求严密,腐败等现象何时可以根治呢?当然,按老法子,你会说,美国也有腐败嘛。我现在不说美国,只说中国,因为,美国的腐败没惹我。 [2007-2-6 18:30:29]
  【吹糠见米 回复】:呵呵,引用一位朋友的话,关注好的部位是绝对需要的,否则治病的同时有可能会伤及好的部位。比如腐败,我不会说美国的腐败,我只会说中国的腐败存在,同时中国政府反腐败的立场也很坚定。至于如何反腐败才有效,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而不是先生你认为用盲人摸象的方法来摸出腐败的问题,然后就不关你的事。 [2007-2-6 20:31:06]
  【文若书 回复】:大概是我没仔细论述的缘故吧。关于医生的比如,都理解错了。一个人,只要有一个地方有毛病,医生就把这人当病人。那社会有一个地方有毛病,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这社会当病的社会呢。 [2007-2-6 22:36:13]
  【文若书 回复】:不错,从考证的角度出发,政府的文件柜里,到处塞满了要廉政,不准许搞腐败的文件规定。这我在文章里已经批判过了,在此不必再批判一次吧。 [2007-2-6 22:37:51]
  【吹糠见米 回复】:你依然没有理解驳你的实质所在。你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弄清楚概念,就开始发表言论,虽然能以偏激的文字和字眼吸引人的眼球,但是只要是有点理论基础的人,都会发现问题所在。我不知道你的文字算不算做学问,如果真是做学问,就应该明白,一个论题的完成,绝对不会是一种方式或方法就可以完成的。 [2007-2-7 16:22:13]
  【吹糠见米 回复】:要破一个观点来立一个观点,必然得有理有据,不然能说服谁呢?你以为你发现了四大名著中的奴性,别人是基于思维观念的僵化不敢说,而别人可能是觉得用仅用奴性来看四大名著,是对四大名著价值的贬低。所以我说,对于没有完全弄清楚的东西,发表言论时,就应该谨慎,免得贻笑大方。 [2007-2-7 16:35:28]
  【吹糠见米 回复】:说实在的,以我个人之见,先生更适合写小说写散文,在很多理论问题和历史问题没有完全把握时,暂时不适合写评论或做思想文化的探索。别看网上有这么多人顶你!在文人中,我最钦佩的人就是钱钟书了。我觉得做学问也好,做思想者也好,真得向他学习。 [2007-2-7 16:46:54]
  【吹糠见米 回复】:话说得很直白,也许于先生无益。只是以后的文字,我不会再跟了,因为我觉得一个真正的思想者应该是严肃认真的,不应该是飘飘然的。 [2007-2-7 17:00:42]at:2007年02月06日 中午1:26

浅草闲阳-评论

说句实话:一是文章将论证方法与中国文化等同是一错;二是文章本身要说明的观点,诚如若书所言,自己也不知对否,但留言里一时说不清,只能点一下个人见解,错了;三是全文第一句话就犯了常识性错误,中国文化绝对不会是唯一硕果仅存的古典文化,象南亚如印度文化,东南亚之泰国文化,西亚之两伊文化等等都存有古典文化部分!所以,窃以为这是若书写得较差的一篇,精华太过!
  【文若书 回复】:呵呵,草草没认真看透文章,你这一说法,其实也是我文章里反对的方法。现在,我是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因为新,所以正确与否,不知道嘛。如果因为不确定,就 否定,我们中国在思想观念上,仍然会是保守的,僵化的。
精华,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我的说法被证明是正确的,那岂止是烟雨精华的价值所能肯定的呢?那将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和思维模式革新的一大贡献嘛。 [2007-2-6 18:35:06]
  【浅草闲阳 回复】:说实话,若书全文第一句就错了,所以后面的我就不大愿看了! [2007-2-6 19:28:57]
  【浅草闲阳 回复】:事实上若书文中的论据很多都有误,仅举一例:医生看病只看某个部位,而没看整体吗?那岂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在不认可我说的,若书不妨问问兔子去,看医生们到底怎样看的病,嘿嘿! [2007-2-6 19:34:27]
  【文若书 回复】:呵呵,这文章只在于提出一些偏颇的观点,没怎么用心来论述。但这些观点是很值得探讨的。我个人认为很有研究价值。等我把四大名著读评写完,会回来细加研究的。 [2007-2-6 19:44:42]
  【浅草闲阳 回复】:这倒是! [2007-2-6 19:46:52]at:2007年02月06日 中午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