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其实菩萨也是蛮好哄的江正川

发表于-2007年02月08日 晚上7:09评论-3条

转眼又要年底。刚过立春,就是祭灶节了。

儿时:最喜欢过节。除了新鲜有趣的节日活动:踩高跷、点灯笼,耍狮舞龙看热闹,烟花火龙放鞭炮;还有平时吃不到的美味食品。譬如粽子、月饼、茯苓糕,青团、蜜枣、糖年糕什么的。哪象如今,打开电视:“梦想剧场”“快乐驿站”“今夜星光灿烂”,好象天天是节日,举国上下天天歌舞升平似的。况且只要你有钱或者肯花钱,随便哪天都能大饱口福,也就反而没了新鲜感;再说现在过节的咱小老百姓,好象都围在个吃字上弯弯绕个没完,当真是硬让过节过腻味了。

所以,很怀念那离现今并不很遥远的节日气氛。

不过,有个节日,如今倒是不常见的;尤其是在城市里,许多年来未曾见过。那就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节。(今年在公历2月10日)过去: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差不多家家户户的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靠东墙,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那灶王爷的模样儿是黑面长须,横眉瞪目,一副公事公办的凛然之相。两旁再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这就得搞个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送他老人家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那时,家家还得去接。可见: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是非同小可,有着重大利害关系。

记得那时,最让我们这帮孩子激动的是送灶插香火。天一见黑,一栋楼里的小家伙急急忙忙吃完饭就到前楼的客堂间聚集。因为在大城市,一家一间小厨房,烧的又是煤气,无灶可设。而这客堂间是楼里的公共场所,供桌也就设在了这里。此时只见一切准备就绪,三楼那八十多岁高龄的张家阿奶已经结束了送灶的仪式——这可不是我们关心的。关键是走路咚咚响的小脚阿奶,磕好头起来后的那一刻,顿时一片欢呼雀跃。只见她笑眯眯地喊着“排队、排队,一个个来,人人都有。”大家就迅速排好了队,依次恭恭敬敬地从她老人家手里接过一捧香来。

这捧香少说说也有二三十柱,拿在手里还怪沉甸甸的。一个个神情严肃地挨个在那点燃的四支蜡烛上燃好香,转眼又一个个变得喜笑颜开地争先恐后跑出去,到那楼前的花园里遍地插下。这时花园里简直热闹极了,你想想:这七户人家的孩子加起来足足有二十多个。单说二楼那陈家:大胖、小胖、阿三头、阿四头、阿五头,再加上个六妹,就有半打,一人一捧香就是五百来柱香。一时间,这两百来平方的园子里香烟袅袅,闪烁在树丛花坛间的点点星火煞是好看。那时的香是檀香木屑和松木屑和起来做的,所以那扑鼻浓郁的香气把整个人熏的晕乎乎的好不快活。

我们这帮孩子们也就乘机在这冬夜的园子里玩上个把小时,也不怕冷。绕着香火转圈、官兵捉强盗,老鹰捉小鸡;这儿香要燃尽了,隔壁那栋楼里又呼啦啦跑出一群孩子,一时间就如三国演义里的“火烧连营”蔚然壮观。那时这密密麻麻的星星之火不知给我们这些唱着歌、蹦着、跳着的孩子们带来了多少的幻想和憧憬……

如今想来,有好多细节相当有意思。

这一:按理,所有的上供仪式中,无论南北,那供桌上的东西无疑都该是上品,就是鸡、鸭、鱼、肉之类,至少也得有块猪头肉吧!还得加上糕点水果。而给灶王菩萨的却有点儿寒酸。也就是几个常见的水果和馒头包子,再加上我们孩子都不怎么爱吃的麦芽糖。这糖虽甜,但特粘牙。后来问了保姆才知道,这是我们小老百姓使的一个小手段:让灶王爷吃了这种糖,粘住了牙,就不能开口讲话;人间的一些事非,就不会传到玉皇大帝那里去。

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要知道他老人家有很多公务要处理,何必让他为人间这些小事劳神呢?至于供品,当然不能太好。否则:灶王爷禀告玉皇大帝后,这玉皇大帝和皇母娘娘一嘀咕:哦!原来人间生活水准还挺高嘛,都已小康了!从此就不再将我等子民放在心上。

二:就是那神像:一般只画灶王爷一人,但没准,也有在他老人家身边再加个女的;大概是将心比心,怕他老人家孤单,给他配上个“灶王奶奶”。那当然好,但也极有可能是与邻居攀比。使个新招,拍拍灶王爷的马屁,讨他欢心了,说不定他就能格外来点儿偏心照顾照顾自己,也算得上是别出心裁。否则:凭什么就此包办婚姻?或许知道他老人家有妻室,故意送个二奶给他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总之是千方百计讨他老人家的好,让他开心。

不过:我觉得当时的老百姓对灶王爷,实际上心里可以说是“恨得要死”,但同时又是“怕得要命”的。因为他们不敢得罪这个“下地为精” 的“天地督使” ,生怕他胡言乱语降下灾难到自己家。于是只得委曲求全,千方百计地去讨好他,昧着良心说假话、说好话,以求来年的平安无事。可又不甘心,因此就翻出这许多的花样来哄他老人家。而到最后大年三十“接灶”那天,仪式却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想必是一切已成定局,再哄他也白搭,也就懒得费事。胡乱打发一下,也该自己忙年夜饭啦,没时间也没必要再伺候他老人家了。

由此看来这菩萨还是蛮好哄、蛮好骗的。否则就不会年复一年地按老规矩办事啦。就象吃腊八粥似的,据说也是吃给菩萨看的。一是托老天的福,你看这粥里红豆、黄豆、糯米、花生、青豆啥都有,“八”也就是“发”,都托了你老天爷的福了;只是满打满算这还是粥,所以请老天爷开开恩,来年风调雨顺地赐个丰收年,让我们吃顿干饭。其实:家家的粥都不同。八样是八样,但稍稍有点富裕的人家惯于偷梁换柱,换上香菇、虾米,火腿丁或肉糜。说穿了也还是做做样子哄哄菩萨的。

记得当年“文革”时吃“忆苦饭”。食堂里熬了一大锅的菜粥,每人一大碗,虽无油无盐,一边吃着还不忘说“好吃好吃”。可接着,又立马郑重其事地表态:“看看这粥,想想旧社会哪是人过的日子?如今真是太幸福啦!”硬是就忘了“三年自然灾害 ”食不果腹的滋味。其实也很滑稽。你说他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粥到底是好不好吃?怎么也听不明白。反正是我哄你、你哄我,心里都有数,实际上也搞不清楚谁哄谁。

那有个家的自然也得吃粥,这是要来检查的。没关系,家家都烧粥。只是里面悄悄搁了小排骨;检查的人到了隔壁了,把排骨捞上来就是。横竖也还是个哄哄人的玩艺。不是也有人在“诉苦会”上,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痛说自己过去如何如何受地主老板的压迫剥削;什么碗里不见荤、汤里不见油花地整天饿的两眼冒金星;会后,却又大侃特侃当年东家待他如何如何好,饭管饱、菜管够,一碗面里至少二两肉,否则哪来力气干活?

由此看来:要当菩萨就免不了被人哄;有的还得被人哄的晕头转向,心里才舒服。或者是心里清楚,脸上也得装装糊涂。否则:怕是来年连哄你的人也没了,那就连麦芽糖也吃不上啦……

所以:我觉得这“菩萨”当真还是蛮好哄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正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文章评论共[3]个
好运气-评论

信男信女在烟雾缭绕中寄托了他们的美好愿望。at:2007年02月08日 晚上7:58

变色龙-评论

还是这么回事咧^_^at:2007年02月08日 晚上8:16

风劲角弓鸣-评论

哄菩萨是善意的,是人们对好生活的一种憧憬。at:2007年02月08日 晚上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