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精神的内涵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 殴洲和德国的现实进行探索的思想总结和艺术总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是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浮士德》精神的内涵,主要是表现了浮士德身上具有一种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勇于实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的形象。首先体现了歌德本人的一生思想探索。浮士德的一生,道路曲折,一再进入迷途,一再出现失误,但是,他从不灰心动摇,不断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步步地朝真理奔去。诗人所肯定所赞美的这种精神,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十分可贵的。更重要的它就是歌德本人一生的思想探索。其次浮士德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的探索。浮士德的性格充满着矛盾,他曾自我解剖内心说:“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一个要想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扭地固执着这个尘世,别一个猛烈地要离去风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这种精神状态正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两重性的表现,即作为革命阶级的反抗,进取的一面和作为剥削阶级的软弱、妥协的一面的矛盾统一体。最后浮士德概括了整个欧洲资产阶级三百年间的思想探索。浮士德是一个理想的探求者,他一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道路。他在思想探索的途程中,否定了脱离实际的知识追求;否定了低级的官能享乐和狭隘的爱情生活;否定了为封建王权服务的政治幻想和从古代艺术中寻找理想的美的意图。最后肯定了以集体劳动改造自然、创造普通幸福乐园的理想。他的生活道路概括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至十九世纪初期西欧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思想探索的全部历程。《浮士德》这部诗剧以史诗的规模总结了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间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历史,肯定了人类追求理想的意义。
《浮士德》精神的内涵,强烈地体现在浮士德的形象之上。而浮士德的形象是通过他寻求真理的五个阶段的生活历程而进行展示的。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描写浮士德的新生,展示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形象。他摆脱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束缚,有强烈的入世思想,他不满现实社会,要为“人类”创造一个“真美”的世界。第二阶段主要描写浮士德的爱情生活,开始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探求。但悲剧的冲突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自由的要求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第三阶段描写浮士德在政治生活上的探求,不是起而反抗,而是迁就退避。他在封建宫廷中看到了王朝的腐败。仍然尽心竭力为这个腐朽的王朝服务,实际上说明,为封建王朝服务不可能有所建树,于是他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即第四阶段,描写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但古典美也消逝了,不能复活于现代。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就这样宣告破灭了。最后阶段描写浮士德改造大自然的努力。
总之,《浮士德》的勇于实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进步性和深刻的进步意义。
-全文完-
▷ 进入shuiyouyou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