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竹文化浅谈临窗听风

发表于-2007年02月19日 晚上11:48评论-3条

风韵悠悠的竹作为自然对象物和人文对象物,五千年来,与华夏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竹的自然天性,清雅风韵与独特品格,是历代文人墨客喜爱吟咏的题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没有了纷扰的尘嚣,赏月弄琴,好不清纯快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拄竹杖,穿草鞋行走的感觉比骑马还要轻快。词形象地表达了他在挫折面前旷达的人生态度。“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郑燮谦虚好学的态度体现在其中。从这些诗词联中不难看出,竹的意想鲜明突出,内涵深远,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哲理的启迪。

竹直接作为审美对象进入绘画。宋代墨竹大师文同的《墨竹图》笔墨爽适,形迹奔放,表现了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明代文征明的《兰竹图》显示了透逸自然,潇洒清新的画风。画中之竹挺秀萧疏“听之有声,思之成咏”,被人推崇为有“翩翩文雅之趣”。清代郑燮,一生爱竹达到痴迷程度,居室周围遍种修竹,朝夕观摩。其名作《兰竹图》富有“竹劲兰芳性自然”,“飘飘远去碧云端”的凌云豪气和不为俗屈的骨力,被世人视为珍品。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与竹密不可分。气鸣乐器有竹箫、竹笛、竹笙等。李白“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的词,使人仿佛听到了那轻柔、幽深凄艳的箫声。“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关情”(清·汪士祺),竹笛吹出了山川风物,边恨离愁。“我有佳宾,鼓瑟吹笙”(《诗经·鹿鸣》),柔美悠扬的笙声,增添了主人好客的气氛。

竹的形象和气度,使它成为一种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象征与“人化”对象。古人将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称颂他们坚贞不屈的性格。竹虽没有松树的伟岸,但竹比松平易近人,房前屋后有点空隙,便可安之若素;竹虽没有梅花的艳丽,但它比梅花经济实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赏竹、画竹、咏竹,竹文化作为华夏民族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也将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临窗听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中国传统中,
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
竹子与松树、梅树合称冬季的三大吉祥植物。
苏东坡有诗写道: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瘦身嫩笋菱叶摇,素装高节且玉腰。俏立轻闻潇湘泪,不与雍容争媚娇。

  【临窗听风 回复】:竹也和人一样有它的多重“性格”和浪漫情怀。 [2007-2-20 0:25:13]at:2007年02月20日 凌晨0:06

临窗听风-评论

独处的,亭亭玉立;聚生的,丰腴富态;参差而立的,如伞如塔,如直指苍穹的响箭。at:2007年02月20日 凌晨0:23

林林-评论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新年好!at:2007年02月20日 早上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