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农村的说法,今天是“旧坟”。前天大姐打电话,要我一定要回去一趟,我早早地往回赶,结果还是比她们稍晚些才到。和姑姑、姐姐们一起到了坟上,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按习惯我给爷爷和父亲的坟上分别培了土,然后点燃了大堆的纸钱……从父亲去世后,只要是有时间,我每次都到坟上看看。上坟,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去世的人,而是让活着的人心灵上获得些许的安慰……
午饭后,大家照例说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我对此向来不感兴趣,只是不好离开,于是我主动承担了沏茶的任务。没有到该续水时候,我便坐在母亲身边,陪她静静地坐着。母亲耳背,大家聊着的时候,她大部分的话是听不见的,大多时候,她就那么坐着,眼睛微眯着,安祥地看着大家,一句话也不说。我知道,母亲这时候心里是高兴的。平日里大家难得凑到一起,更多的时候,是她一个人独自在家整日整日地和她的两只鹅和五只鸡说话,那份孤寂可想而知,现在,我尽量坐在离她最近的地方,我知道,就算我一句话不说,母亲依然是高兴的……
很久以来,我一直想写写母亲,可几次提笔,都不敢落到纸上,我怕我那支秃笔无法将母爱完整地表述出来,每每提笔,心里都有万分的凝重,这份凝重一直让我迟迟不敢下笔,我不知道以什么样的笔触才能将母亲几十年的爱尽心尽力地表达出来,哪怕这所谓的“尽心尽力”能够赶得上母亲对我自小至大“尽心尽力”的万分之一!就算是现在,当我终于有些许勇气写下这几笔时,心里依然是忐忑不安……就在刚才,我心里突然又有种写写母亲的冲动,这回我不再怕了,就算儿子写得不好,母亲也不会怪的,母亲永远是母亲,她怎么会怪我呢?那时,我脑子里划过一个词:母爱齐天,母——爱——齐——天——
母亲很小很小的时候,姥姥就去世了,她甚至不记得姥姥给她说过自己的生日,只依稀记得,姥姥说过,生她的时候是在“天一擦黑儿”的时候。很多年以后,有次我随母亲去给姥姥上坟,她在坟上哭得泪流满面,那时我还小,不知道一向坚韧的母亲为何一下子伤痛欲绝。
由于家境贫寒,母亲早早地出嫁了。出嫁的母亲盼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比贫寒更可怕的婚姻。丈夫骨子里的大男子主义,注定了母亲的婚姻生活从一开始就同时注定了不幸,加上婆媳关系的紧张又把这种不幸再次扩大了多少倍!本来,母亲生就的一副菩萨心肠,丈夫非打即骂她也是一再忍让。现在,当我细细地试图去寻找当年母亲最终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婚的原因时,我猜想一向温顺的母亲,要不是觉得实在是走投无路,她在当时的社会是绝对不会走这一步的,要知道三十多年前的中国农村,离婚对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多大的风险和无奈!
离异后的母亲经人介绍,第二次走进婚姻,让母亲第二次走进婚姻的人后来成了我的父亲。不幸的是,母亲的婚姻生活依然说不上幸福。自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母亲就一直是在无休止的吵闹中走过来的。父亲是个孝子,绝不允许母亲和他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说半点不是。他这种单纯的孝悌观念让母亲深受其害——是非与否的标准完全是以爷爷奶奶的高兴与否来衡量的,稍有不快,便拳脚相加!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在这种吵闹的环境中过来的。多年以后的今天,父亲已经离世一年有余,我不想对他当年的做法作过多评说,他们那代人有那代人的人文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唯一让我倍感唏嘘的是,当我说起这些似乎已经久远的往事时,我的心依然为母亲当时的不易而隐隐作痛……
我原本可以有个哥哥的,小时候我受人欺负时,曾经无数次地羡慕那些有哥哥的孩子,一有委屈,便有哥哥能出来帮着出气。但是在还没有我的时候,我年仅5岁的哥哥便因车祸而过早地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哥哥的突然离世,让母亲一下子几近失聪!她内心的苦痛是我至今无法完全想象的。我只知道,无论母亲再苦再累,她依然用她的深深的母爱滋养了我整个的童年。当时的生活异常困难,经常是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母亲为了我,几年不肯“戒奶”。小时候不喑世事的我,曾以满世界疯跑后到家还有奶吃而在伙伴们面前倍感荣耀,我哪里知道,原本就吃不饱的母亲为了这一点点奶水是何等的艰辛!长大后的我,每每想到这些,便羞愧难当,即便是今天,我已成了一个10岁孩子的父亲,念及此,独自面对这黑黑的电脑屏,依然满面羞红,我的泪来了……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有很多东西不爱吃的,而这些不爱吃的东西原本大都是我平日里难得一见或是非常爱吃的东西!儿时甚至是少时的我,曾因了母亲的这“不爱吃”而吃得“心安理得”,等天生蠢笨的我想透这些时,母亲已经走过了大半辈子!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句古语在父亲去世后象根针直刺我心!老天顾我,让我还有机会给母亲尽尽孝心,老天误我,让我至今不能天天守在母亲身边!!
母亲老了。她的头发已经白了大半,背也明显的陀了,几十年的沧桑和辛苦让她整个人看起来显得有些过于的单薄。我起身给她倒了杯水,她竟然显出很感激的神情,她的这种神情一下子让我泪眼婆嗦……现在,当我流着泪打完这段文字时,心里在默默地祈求上苍,我不信迷信,但我真的愿意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让她老人家能够幸福安康……
我要走了,母亲出来送我,我说风大,回吧。她却执着地站立着……自从去外地求学那天起,每次离家,母亲都要亲自送我上车直到车已远去还在那儿久久地遥望……这种习惯一直到我上班后、一直到我娶了媳妇、有了孩子、一直到现在……记得有一次风特别大,我说好不让母亲送,她连声说不去不去,可等我转身上车的一瞬,我习惯性地回头一望,母亲竟偷偷地躲在一棵树后向这里张望……
村里人都说我是孝子,可是,我扪心自问,我算得上是个孝子么?我为母亲做了什么?我有何德何能佩戴这孝子的名声,我所做的一切加在一起,比起母亲为我付出的,又能算得了什么!!人们好象潜意识中已经习惯了这个观念,老人为孩子们付出的,似乎都是应该,而孩子们为老人付出一丁点儿,好象就是尽了多大的孝心!虽然几千年的文明让尊老爱幼在中国成了习惯,但这习惯中更多的是让爱幼成了一种天经地义!多数的孩子们立业成家后穿新衣、住新房,老人们却依然住在低矮的房子里,吃得简单,过得清苦却毫无怨言……我对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孝敬、孝心”的教育,每次回家,我都尽量带她一起回,特别是上坟,我觉得上坟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多的是寄托后人的哀思,教育更小的后人们承习传统,传承中国几千年的孝悌文化……
好多人说母亲有福,生了我这么个好儿子。母亲听到了便满脸的幸福。我不相信有什么世事轮回、因果报应,可是我真的愿意相信,也许是老天看母亲早年经受了太多的苦难,所以派我来给她以些许的补偿。带着这种宗教般的虔诚,我做着我自认为应该做的一切……但是我常常担心,甚至是如睡针毡、如履薄冰,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让母亲再受半点儿委屈。我知道,母亲之于儿子,她其实要求无几,儿子之于母亲,我其实做得还相当不够!
昨晚,我想到“母爱齐天”这几个字时,心里充满了对母亲的敬意。我知道,无论如何,我也无法报答母亲的深恩。母亲,儿子天天祈求上苍,母——爱——齐——天——如果真的有来生,我愿还做您的儿子,让我天天喊你娘!!
-全文完-
▷ 进入指尖上的音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