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这是智通和尚开悟后所领悟到的道理,众僧听后哄堂大笑,只有他的师父智常和尚点头说:“不错,尼姑是女人做的。”
书上说佛理的奥妙其实就是如此普通平常,就如同明白“尼姑原来就是女人做的”一样。可以佐证这个说法是唐代的法常和尚回答佛法是什么的问题,他认为佛法是“蒲花柳丝,竹针麻线。”就是说佛法极为平常,如同常见的蒲柳针线。
同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很多,可是这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呢?我虽然也明白道在平常,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能体会它个中的真正滋味。智闲和尚感叹经典就是画饼,因为画饼不能充饥,看了肚子还是很饿,他读遍了经典,能问一答十,但就是无法回答灵祐禅师的问题。书上所记载的不是自己的体会,永远只能雾里看花罢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言道尽。
从前每每重读智闲开悟的故事,我总是在想他到底悟了什么。
灰心失望的智闲烧掉了所有的佛籍经典,辞别灵祐下山去了,云游到慧忠国师的纪念塔寺里,有一天他清除寺庙周围的草木时,看见地上有块碎瓦便拾起来随手抛了出去,碎瓦击中了一棵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在这一刹那,智闲心扉洞开,顿悟了——
没有出生时,干的本分事是什么?
悟,到底是什么呢?
悟,应该是心与吾的二合为一,是上下求索的痛苦与蓦然回首的惊喜。
悟,是生命的飞跃,是凤凰涅盘的重生,是回归生命本元的平常。
悟,是必须历经生命的疑惑之后的柳暗花明吧,没有山重水复的困境,没有百转千回的追寻,哪有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栅处的喜悦呢。
平常是道,道在日用中,但是不经过这一追求的过程,无法有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渔人行到水穷处,再穿过狭窄的小山泂口,才发现了别有洞天的美丽桃源,那就是一种开悟的豁然开朗。其实想想,那百转千回的过程也是美的,夹岸不是有落英缤纷的桃花吗?
现在每次我重复千百年前的这个问题时,我的脑海里马上涌现的都是一片落叶。
一片落叶,别无其他。
没有任何原因。无法解释。
但我没有智闲心底那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颤抖与喜悦,也没有豁然开朗的一片清明。
我到底是在十五日前,还是在十五日后?
-全文完-
▷ 进入单恋蓝色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