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谁是真正的教授?白马非马

发表于-2007年03月04日 晚上8:42评论-3条

那一年的春节,湘西的黄永厚先生给他的朋友陈四益寄了一张贺卡。因是农历鸡年,那画面是一只雄鸡,而且是一只很有气势的雄鸡,红冠直竖,目高于顶的那种,形态则是一足稳立,另一足蜷缩,似乎正要大步前行。



过分地渲染一幅画可不是我的强项,而且,从一幅画中,每个人都会读出不同的思想。这里我要说的是黄先生的提款:“纪念每一个维护法律尊严的平民,纪念那些在价值多元的年代里,保持了学术品格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光彩不在于提出了洞见,而在于留恋真理。”



学术腐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这说明知识分子也不再自命清高或者已经变得假清高了。而任何腐败的存在,毫无疑问地,需要它自己的适宜环境。学术腐败当然也不例外,正是当今的教育体制以及许许多多并非从实际出发的条条框框,造就了一起又一起的学术腐败现象。我们知道,十年文革使中国的教育遭受了灭顶的打击,学术界也难免出现断层,在某一年龄段,博士、硕士有些青黄不接。但是,随着国家学位政策的放开,学位取得方式与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仿佛一夜之间,那个学位断层就被弥合了起来,让人不禁要问,他们到底是如何使自己的学术水平跨越上一个台阶的?其实,教育界内部人士大约无不十分清楚,只是感觉不足为外人道也而已。说起来,真的非常容易操作,互通有无罢了。a校的某甲可以带b校的某乙为自己专业的研究生,反过来,某乙又可以带某甲为自己研究领域的研究生,然后就是耗年头,接下来当然是皆大欢喜地都拿到学位。当然,这是最简单的例子,实际操作中还可以是三角形或四边形乃至多边形的关系,总之是互利互惠,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把读学位称为混学位的也就大有人在了。



有了学位当然是不够的,下一步自然是混职称了。这一点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职称太重要了,务虚点说,那是名分,到了一定年龄如果职称还上不去,是要给人耻笑的,而中国知识分子又向来以面子为重,当然要削尖脑袋、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孜孜以求之。务实点说,现在高校大多实行聘任制下的岗位工资,中级(通房丫头)与副高(妾)收入要差上一大截,副高(妾)与正高(夫人)则更是有着天壤之别,知识分子虽然清高,也同样意识到了,在这个商品社会里,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这虚实二者的牵挂,你想不为职称而战都不大可能。说为职称而战并不夸张,评职称,说起来就是一场战争,其惨烈程度也并不输于硝烟弥漫的战场。往往,一个教学单位的指标都是事先由上级单位规定好了的,通常是老先生还没退休,就有多双眼睛盯住他的位置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当然在所难免,互相即便不会真刀真枪地残杀,暗中较劲以外,上下通融,脚下使拌也就花样百出了。当然,硬件更是要比个高低。通常是,以评工科副高论,先要准备三篇论文(两篇核心,一篇重点),另外就是必须至少有一项科研,而本职的教学则属于软件,并不十分受到重视,因为不同学科标准也不一样,谁教学水平更高也就见仁见智。科研并不是很容易有的,所以,竞争者们要八仙过海,到处挂名,有的是与学科相关的,有的则显得有些牵强,反正是高家庄的地道——各家有各家的高招。至于论文,你不要以为真有什么真知灼见,还是以寻章摘句者居多的,然而总是可以变为铅字的。其实道理也不复杂,编辑部也要吃饭。如果还有人以为评职称者的论文发表后都得到了稿酬,那可就太幼稚了。恰恰相反,要发表论文,大多不仅没有稿酬,反而是先由作者交上一笔不菲的版面费的,视刊物级别不同,千字100,200,300甚至500元不等。如果想省心,干脆连到处摘录再行排列组合的过程也能省略掉,到网上付费收购就可以了,只要你给出题目,就没有买不到的文章。



如果统计一下,每所普通高等院校每年发表的论文和结题的科研项目数量都是非常可观的。假如所有论文、科研都是真的,我们国家整体学术水平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很多情况下,许多项目,导师基本不用真的参与进来,研究生做就可以了,导师的作用是设法申请科技立项,拿到科研基金。比方说,科研项目需要非常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数学建模,导师甚至可以完全不懂,因而也就无从谈起什么指导,但是,他却是当然的带头人。道理很简单,导师本人就是混了学历又混的职称,但是他的职称到位了,当然也就承担起带研究生的任务了。所以,导师不需要科研能力,而需要名望。真正“德高望重”的导师,每年不搞任何科研,但却可以同时是多个科研立项的带头人,而且大多可以按期结题。硕导也好,博导也罢,有研究生替他干活呢,享有盛名者则可以到处搞讲座捞外快去了,行业内称之为赶场,真正享有大名的教授,出场费并不必小歌星们低。



黄永厚先生聪明,居然想到给朋友发了那样的春节贺词。学术上保持品格,本来并不是什么过高的要求,却让黄先生提到纪念的高度,足见能保持者已然不多。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同年3月12日,上海交大为本科生讲授“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模拟电路实验”等三门课程的讲师宴才虹老师因癌症逝世了,终年只有57岁。这位宴老师,因为不愿意东拼西凑写论文,终身只是一位讲师。但是,他去世的三天里,交大校园bbs中的追忆帖子,纪念帖子就成千上万。谁是好老师,可能最有发言权的正是学生。我们知道,宴老师所任课程都是比较枯燥的,并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但就是这位讲师,他可以把这三门课程上到无比生动的地步,但是,他甚至连副教授也不是!宴老师走了,临行前说的是:作为讲师,我问心无愧。我们绝对相信他问心无愧,那么就该有人有愧了,否则事情就说不清楚,道理就讲不明白了。



高等院校,通常有三种类型,即科研型综合大学,中国应不超过十所,那里是应该以科研为主的。第二种最常见,是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鼓励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前提下,搞好本学科的科研工作。第三种则以教学为主,更体现的是教书育人这一教育的传统职能。至少后两种大学,都应该把教学工作落实到首位,更需要踏踏实实讲课,把自己的知识精彩地发挥出来的教学人才,难道这一点也存有疑问?难道把搞那些无谓的科研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教学中不是领导者该思考的话题?



宴才虹老师默默地走了,生前兢兢业业,身后毫无影响。百度一下,也许只能看到我这篇文字算是对他的纪念。但是,我要说:宴老师,你可以含笑九泉了,因为,你可以让许多所谓教授、甚至知名教授惭愧,你就是黄老说的值得纪念的知识分子,你才是真正的教授。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白马非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很有见解和深度的文字。学术研究如果沾染上了铜臭味,也许就有可能演变成“权术”、“钱术”等怪胎,幸好还有那么一些学者,坚守着“门前车马稀”的清净,以理性的研究态度,才让这学术没有完全被铜臭所氧化。只是,这种坚持还能走多远?

文章评论共[3]个
帘外落花-评论

反正我不是,也不可能是,但是知道你是
  【白马非马 回复】:惭愧,我更不是,每天闲杂事务多多,教学时间都要挤没,属于不务正业啊。 [2007-3-4 22:58:25]at:2007年03月04日 晚上10:39

太行隐士-评论

本文揭露了当前高校读学位、评职称的无奈与缺憾!事实上绝大多数教师也不愿意那样工作生活。但是现行的职称评聘体制严重束缚着教师。作者只是揭露了一些弊端,期待看到您的改革建议。
  【白马非马 回复】:身处圈内,我和同事们很多都在思考这一问题,可惜水平有限,找不到最佳答案。谢谢您的回复! [2007-3-5 21:17:20]at:2007年03月05日 下午4:07

笑,然后再笑-评论

不错!
  【白马非马 回复】:多谢鼓励! [2007-3-5 21:16:11]at:2007年03月05日 下午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