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散落红尘的眸月城冰儿

发表于-2007年03月15日 早上9:36评论-3条

喜欢坐在临窗可以看到出口的地方,习惯静静地观察身旁的人群。总在想那些步履为谁犹豫?为谁匆忙?有种恋上万家灯火的感触,一盏灯光一个故事,一个脚印也有一份执着吧。

这是一间沙锅居,习惯性的临窗坐着。早已完成了我的午餐,这会柔柔的目光正注视着独自进餐的宝宝:拿筷子的手,还隐隐可见握勺的姿势,小小的人儿坐在那里,小大人似的夹起碗中的米粉, 放入口中。曾几何时那个需要满屋子追着喂的小人,已经渐渐的长大,看着他我的心充满了感动。

门口传来嘈杂的声音,率先进来的是一个4、5岁大的孩子,手中还握着一把玩具枪,他,是用跑、跳代替行走的,随后进入的应是孩子的父亲,尚未落坐就在招呼服务员:“来一碗三鲜粉。”跟着他进来的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手上拿着一个竹篾编制的蚂蚱。想起了早已过世的爷爷,他的手也是那么巧,那些面制的小人:勇敢的悟空、懒懒的八戒、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帅气的关云长伴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充实了我的童年。三个人,只要了一碗米粉,我看到了父辈对孩子无私的爱,又忍不住悄悄的担心,享受独食,这样对孩子好吗?沉思间,爸爸问了爷爷一句:“你要吗?”老人赶紧回答:“我不要。”

一会儿,米粉端上了,三个人却谁也没动。老人略显孤单的呆呆坐着,爸爸陪着儿子玩的正欢,这时又进来一位年轻的少妇,径直走到他们桌旁,坐下就吃了,原来这碗米粉是妈妈的。爸爸见妈妈来了便起身离开,说是去对面超市转转。爸爸走了,年轻的妈妈又要来一个空碗,拨了些米粉出来让儿子吃下去,她一边吃,一边催促孩子不要玩了,快些吃,始终没和爷爷说过一句话。

那个爷爷,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形容,他的眼睛一直看着儿媳妇,确切地说是看着儿媳妇吃东西的样子,眼神里写满了渴望,他饿了吗?不,没有!应是馋了,此刻用馋我没觉得自己写的过分,这是人的本能,就算吃的再饱面对食品能够无动于衷的人应是少之又少吧,特别是这种别人吃着你看着的时候。他们缺少再买一碗米粉的钱吗?不,不缺!缺少的是一颗关爱老人的心。身为人父人母的我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将更过的关爱投给了下一代,对于生养我们的父母,还有多少人会象关心孩子一样,去了解他们的心思呢?

其实,他们不需要我们做到:“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只要求我们在百忙之中,能够抽出少许时间去了解他们就好,听听他们的唠叨,感受一下他们的真实想法。

离开了沙锅居,老人那双渴望的眼睛,穿透了朱自清的《背影》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我。很想说,疏于聆听老人心声的儿女们,难道真的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再去忏悔吗?当老人说我不需要这件衣服的时候,其实真实的思想是不想增加你的负担,作为儿女不管那件衣服有多么昂贵,给他们买吧,他们会带着幸福的笑自豪的向老姐妹们显摆:“这是俺孩子买的!”当老人说我不吃的时候,也请你别理会老人的推辞给他们买上一份, 老如顽童,把父母当孩子一样宠爱吧,就算他们真的不饿,品尝一下就好!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月城冰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那片红帆点评:

这红尘,有太多的世相百态,“反孝”是普遍存在的习惯成自然。这也原本无可厚非,只是别忘了为人父母亦有父母。文章以细腻的眼光,观察入微地体悟了世事与生活,写作功底并很强。尤其是标题,一个眸字,是为全文之睛!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3]个
月城冰儿-评论

再次感谢编辑点评、推荐。at:2007年03月15日 中午2:34

绿影叠叠-评论

我们是要多关心自己的父母,不要把所有的爱只给了孩子!at:2007年03月15日 下午6:09

紫色桐花-评论

文章让我想起了那些说喜欢吃鱼头的父母们。。。。at:2007年03月17日 晚上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