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聊宅(独立生活)寒千寻

发表于-2007年03月15日 晚上9:28评论-3条

滂沱大雨泯蕴着弥陀寺的石刻,厚重的青苔开始缓缓的剥落,蔓妙的经文将梵音云游了三千岁月。

体育场路边的弥陀寺路让人想起北京的胡同,一样的细细长长,左弯右拐。弥陀寺路上的房子都不是很高,而且大多几户人家住一个院子里,很象北方的四合院。沿着狭窄的弥陀寺路进去,推开一扇破旧的木门,走入原杭州向阳晶体管厂的厂房,走上厂房的二楼,一面刻着字的石壁赫然出现在眼前,石刻高约4米,长有30多米,上面刻着大段的经文,以阴刻的方式镌刻在几乎是九十度的石壁上,字体飘逸,气势磅礴,石刻的周围就是曾经的弥陀寺,石刻是寺内最出名的经文《阿弥陀经》的摩崖石刻,我称它为杭城深处另类的美丽,那扇的厚重的古门里的景观便是我童年的宅居。

弥陀寺路是一条背街的小巷,位于省府大楼所在地。现还保留有原弥陀寺的残庙、摩崖石刻,在此居住的人们多数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他们从解放前即到此,见证了所有的变迁。 

据了解,弥陀寺建于光绪年间,现还有藏经楼、天王殿、正殿存留于原处。正殿即为现在的向阳晶体管厂,殿前原有两个大的放生池。每当农历四月初八(大娘娘放生日),来此放生的香客挤满池塘前。放生的生物主要有鲤鱼、黄鳝、乌龟、螺丝等,放过此类生物是不能再吃它了,以示虔诚。

正殿前面的大门气势雄伟,四周用青石板做门框,大门是用彬木做成的,很重很沉。不象现在的门是用直木做成的,轻巧。大门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的弥陀寺路原叫香市街,住在这一带的居民主要收入靠香市的旺季过日子。流水桥、河东、河西原是运河支流的河道处,这里是一个大码头。从古荡上三府、下三府(嘉善、嘉兴、苏州)来的香客都从此处上岸,前往灵隐、 凤林寺等处上香。河道很宽,绵延可停几百只船。那时旅馆很少,香客多在船上过夜(船上淡水少),早上起来时,居民会在岸上放出很多有热水的脸盆与毛巾,二个铜板一盆水,方便香客又得了实惠。香市的旺季还带来了大量外地的生意人,有卖灯笼、唱戏、变戏法的,糖粥、蜜藕比比皆是。那时人少房多,外地生意人来了后在此租房子住,也为此地的房东带来了财源。

香市从每年的农历二月起至四月后凋零,歇市后的香市街较为冷清,大多数店都关门了, 期待着来年的兴旺。居住于流水桥的沈师傅告诉我们,原来的交通不发达,从杭州到余姚的船是从这里上船的,每天几班,是主要的交通要道。现在的放生池早已被填了,古河道只留下几个大涵洞通往西溪河,曾被人们戏称为“缕空砖金丝瓦” 的草蓬屋都已不见,冷清的集市已变得四季繁忙,只有那许多的回忆永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

我的童年是弥陀寺里度过的,那扇古门的左边便是我儿时的家,在我印象中,当时的家象个迷宫,家很大,足有两百多平方,其实那是古时一个庙宇,只是没有了香案,没有了菩萨,那房子的结构很独特,顶势很高,冬暖夏凉,中间有个天井,天井里长着一棵老槐树,下雨天,我经常撑着雨伞看蚂蚁搬家。天井外围的屋檐上是一 排雕刻精美的褐色 瓦片,上面的图案大体是关于佛学方面的,瓦片的隙缝里长着象鸡冠一样的中草药,我不知道草药名,只是经常看到隔壁家的老婆婆经常摘下来熬药,因此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井边上砌着个大鱼池,里面摆放着奇形怪状的假山,好多稀罕的金鱼在里面游来游 去,于是乎家养的虎皮猫经常会弓着背,用它肥拖拖的爪子在池水里荡漾眼馋,儿时的我会掰一个墙上挂着的红辣椒,让它挨个“毛栗子”,随后便会向爸妈告状:家猫又想偷鱼了! 于是大人们总会装模装样的呵斥它几声来迎合我。家猫感到无趣时,便伸深手敏捷的爬到那棵老槐树上半响不肯下来,在树干上手舞足蹈,等它下来了,一副狡猾的神态,嘴里总会叼 着个焉菜小鸟,它每上树一次,就是麻雀的世界未日。当然有个人特别与它过不过去。就在摩崖石刻前面有一幢两层楼高的房子,里面住着好几户人家,毛老师家里有个非常漂亮的女儿,小时候我非常羡慕她,因为她有许多漂亮的洋娃娃,也许是她的哥哥是个傻子,所以特别娇怪她,于是毛毛就非常趾高气昴,老是欺侮他哥哥,我经常看到她把哥哥房里的东西翻出来,他哥哥最怕人家翻他东西,因为他是个傻子,也就是这个傻子老和我家的猫过不去,家猫喜欢在大院里晒太阳,微闭着眼,甩着长尾,一副悠闲自得的模样,傻子打每次遇见它,总是似曾相识,拽着它的尾巴,用上海话说了一句:阿咪商蛋!(猫咪生蛋)周围的人都嘲笑他,我和小伙伴们有时还很天真的想缴正他的混乱的意识:“别拉它尾巴,猫不会生蛋!”可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乎家猫见了他便条件反射,连家猫也凶他,后来毛毛的哥哥进了福利工厂,也能自食其力了。

弥陀寺里有两个院子,前院有两个废弃的放生池,里面杂乱无章的长着青草野花,小时候经常在里面抓蛐蛐。于是院里的一群小p孩经常在里面翻江倒海,免不了磕破点皮,受点轻伤挂点彩。后院有一座弥陀山,那时有人来挖花泥土,也曾挖出僧人“骸骨”,那时和尚元寂时都埋在这座山上,自打那里挖出个奇奇怪怪的东东,那时的我们几乎三个月不敢到后院去玩,后来突发奇想,对这座山产生了浓厚了兴趣,经常跑到二楼,对着摩崖石刻伊伊呀呀的 读,可一句也没读懂,于是就拿个小铲子在山脚下挖呀挖呀,这大概就是最原始的“淘宝”吧!

如今那里已成了文物保护单位,早已没了住家,不久的将来,那一带既将成一个文化公园,一个隐身于城市里的另类的美丽又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好多杭州人也许对这个地方依旧还很陌生,我很庆幸自己的童年在弥陀寺里度过,也许再读摩崖石刻 ,我能领悟到其中的含义!

本文已被编辑[帘外落花]于2007-3-15 22:02:39修改过 

本文已被编辑[梦天使]于2007-3-16 22:25:53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寒千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一篇不错的写景文字,情景交融,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弥陀寺的怀念。

文章评论共[3]个
帘外落花-评论

是散文呢at:2007年03月15日 晚上10:02

梦天使-评论

那篇重复的我退了哩。这篇,帮你加了独立生活字样作为参赛文章。。已发过的字不可以重复发的。谢谢合作(:at:2007年03月16日 晚上10:26

寒千寻-评论

谢谢帘外落花,梦天使,好运气,辛苦了!
老宅作为一种文物和文化让人们参观也许是它的好结局。确实如此!at:2007年03月16日 晚上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