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天梯爱,去了

发表于-2007年03月17日 凌晨3:04评论-1条

76年的仲夏,母亲在东北农村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女儿——我。我知道,父亲渴望的是传宗接代的男孩,我的到来,并不如愿。在襁褓中的我,每每睡醒,都要放声大哭。什么时候累了或是饿了才渐渐放低声音。因此,我得了个不雅的小名——二驴。不是男孩,性格不好并没有让母亲有丝毫的嫌弃我。不厌其烦的抱我,哄我。虽然这些并未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一丝的痕迹。后来听姑姑说,当时母亲完全还可以再生一个男孩。已经有了个长我4岁的漂亮听话的姐姐,如果再有个弟弟,我在家中的地位可想而之了。是母亲顶住了奶奶的压力,她认为,只要成才,男孩女孩都一样。

快要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终于提升了职务,我们全家随军,农转非到了大连市郊。记得那是个半山坡。山坡中间是一片茂密的树林,下面是日本人留下的几排平房,坡顶是一块空地,中间有条土路。冬天的时候,土路变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滑梯。孩子们都坐着自制的冰车从坡顶滑下来。快乐的我哪里知道,随军前母亲和奶奶的争吵。原来,奶奶希望父母把我留下,把二叔家小我一岁的弟弟带走。这样,家族中唯一的男孩便可以有了城市户口。在父亲默许的情况下,母亲坚决不同意,她说这样会一辈子对不起孩子的。如果没有母亲的坚持,也许现在的我正在某个村子的炕头上带着孩子做着家务呢吧!

初入小学时,一点也没有的基础加上天生对汉字的愚钝,使我几乎天天挨留。姐姐总是在吃饭时还不见我回来而被母亲派去接我。后来,老师也许是留的不耐烦了,把母亲叫了去。母亲明确向老师表态到:“我的孩子并不笨,她只是比你们城里孩子少上个幼儿园,没有一点基础,以后会跟上的。”母亲,您不知道这句话对我有多大的作用吧,她树起的何止是一个小学生的信心,而是一个人一生的信心啊!如今每每想起这句话,我都会觉得自己信心百倍。假若连母亲都放弃了对孩子的希望,那孩子还会得到谁的肯定呢?从那以后,无论工作再累,母亲总要陪我看书识字,几乎我的每个认识的字消耗的都是母亲本来就不多的休息时间。

终于,跨入了初中的校门。可是天生懒散的我,学习并不努力。好的时候成绩可以排到前十名,不好的时候,也许就是后十名了。已经在重点高中读书的姐姐也嘲笑我:“按你的规律,你中考的时候成绩正好是下来的啊!”听后,我很生气,可也无话可说。初三上半学期,母亲郑重的找我谈了一次,“你没有可以依赖的父母。我们,没有钱供你上自费的学校,也没有能力给你找到一份工作,一切只能靠你自己。”这样一句现实的话,在我人生最关键的时候敲醒了我。让我把握住了自己的方向。初三下学期,我投入了十分的精力学习。两次模拟考试,两次质的飞跃。就连我的班主任老师都惊讶不已。终于在过完十六岁生日的时候,我走进了师范学校的大门。

毕业后,顺利参加工作的我,在第二年迎来了我的爱情树。那是一个穿着橄榄绿的武警少尉。我深深被那笔挺的军装迷住了。母亲并没有反对,只是幽幽的说:“女儿,两地生活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你准备好了吗?”在爱情光环下的人哪里知道爱情不光是甜,还有苦呢!婚后第二年,我的女儿降临了。这时才知道母亲所说的两地生活意味着什么。过了大半辈子两地生活的母亲,是最了解一个人带孩子生活的苦的。没有清闲一天的母亲,只是默默把我的女儿接走了。我知道,母亲是怕一个人带孩子的我影响工作。毕竟,学校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在等着我这位老师呢。

随着岁月的流逝,才感受到平凡的母亲,在我的生命中架起了一座无形的天梯。默默的,尽力的,让女儿走在更幸福的道路上。而这幸福,或许就是母亲用自己的幸福换来的。我拿什么回报你,我的母亲?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3-17 7:37:00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爱,去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就是对父母的报答了。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老人对儿女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儿女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祝你的母亲平安、健康!at:2007年03月17日 清晨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