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挣脱习惯妙歌

发表于-2007年03月20日 上午11:17评论-0条

常听有人叹道:生活已经程序化。上班——回家,吃饭——睡觉,形如定点的旅行车。美国诗人艾略特在早期的诗作中说道:“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如果我们想要描摹“习惯”的可恶和可怕,这是最恰当不过了的了。习惯在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我们的个性热情,以及创造能力。在人的独特的禀性剥落声中,习惯宛如毒蛇般温柔缠绕抚慰你,只到你变得行如死灰,坐如槁木;热情消失殆尽,沿着锈蚀的双轨滑向缄默和平庸,生命在日复一日的简单如一的模式中慢慢泯灭。

马克思说:“宗教是民众的鸦片。”而我认为,那些传统地习惯式的思维方式同样也是民众的鸦片。

如果现在给你一张纸,你会想到什么呢?写字,还是画画。也许除了这些,很难再想到其他还有什么用途了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习惯性思维很容易使人的头脑僵化。天空突然下雨了,顾城作诗道:“雨网把世界打捞······”美国洛威尔写道:“一场腐朽与更新的煮沸······”诗是陆上生物对天空的假想,不仅诗人需要幻想,任何一个不愿碌碌无为,自甘平庸的人都需要幻想;努力地与习惯势力挑战,大胆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已的有特色的个性化的道路。

哥白尼敢于向教会与习惯势力挑战,大胆地预言大地是球体。这无疑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宏亮的钟声,将在历史的长流中激起无数不囿于习惯者的共鸣。

哲学家弗洛姆认为,人类打破了中世纪对人的内体的束缚,人成为了自由人。但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却在逃避自由,他们习惯按步就班,如他人的行动同一化,正所谓:鸭子过河跟大般。他们归顺于习惯,依赖父母兄弟只求舒舒服服。这是因为个体的人(不象中世纪在社会的固定结构中)面对纷繁浩大的宇宙,倍感自身的卑微与微弱。弗洛姆提出,人只有发挥自已的创造力,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力量,整个社会的集体力量与自然相抗衡,才能摆脱自卑感。而创造力发挥的大小程度,无疑决定于个人对习惯的反抗程度,只有挣脱枷锁的头脑,才能接触到宇宙的奥秘。

惠特曼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从灵魂深处感到,一定要反叛一切,走我自已的道路。”是啊,不甘平庸碌碌无为和趋炎附势就此了结一生的人们,就应该冲破习惯和市俗的桎梏,披荆斩棘,勇敢地寻求一条属于自已的人生之路。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妙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如果那习惯让自己舒服又不伤及别人有什么不可以?
为什么一定要改变才是新呢,喜欢就好,不追求刻意的东西。
人活着自己都不快乐,失去本来的我,那活着的质量就不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