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朋友在msn上给我出了一道测试题。题目大意是:你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开车经过一个车站,车站里有三个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临产的产妇,一个是曾救过你命的医生,一个是你做梦都想娶或嫁的梦中情人。但是你的车上只能再坐下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朋友特别注明,这不是脑筋急转弯,而是有最有答案的。
看完后本能地想去选择那个梦中情人,可是马上理性就告诉我这样我会冒巨大的道德风险。仔细研究题目,我发现只要思维不跳出这三个人的范围,几乎是找不到满意答案的。依据我的经验,这种题目一定要把所有已知的条件都用上。最后,我想到了开的那辆车。我选把车给医生,让他带产妇去医院,我则留下来陪梦中情人一起等公交车。
朋友告诉我我的选择是最佳答案。我后来把这个测试题又转给了另外几个朋友,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也有不少说出了最佳答案的,但是大家都与我一样,没有一个人一开始就想到了把自己的车让出去。
这种思维模式反映了人们根深蒂固的一种心理惯性。人是多么不情愿把自己已有的东西“舍”掉啊。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奋斗的目的几乎都是为了获取。人获取的越多,仿佛才越成功。可是许多人却忽略了一件事:获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大家常说的“舍得”。所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得,就在于不舍。
舍,首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只有确实认识并领悟了“阴阳互化”的宇宙规
律,才可能真正做到舍。舍,还是一种勇气。把自己千辛万苦获得的东西舍出去,没有一点儿勇气几乎是不可能做的。
舍,修炼的是人的心性,提升的是人的境界。我们要敢于舍的不仅仅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资源,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资源。比如,我们的思维惯性,我们既有的知识结构等。舍前者难,舍后者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不舍,却总是不能得。
本文已被编辑[“逝者如斯”]于2007-3-21 10:30:5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连广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