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滁州这座城叶海文

发表于-2007年03月26日 晚上8:41评论-1条

一个没有刻意留心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人,对于这座城市的了解是浮光掠影的。深入地了解一座城市大抵是那些专家学者们的事。我和其他市民一样,只是在这座城市里生活,对于滁州这座城,只能是停留在街头巷尾的生活层面作感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显然是浅薄的。

滁州算不上繁华,它的繁华已流逝到毗邻的南京城了,或者说是被六朝古都的霸气剥夺了。京沪铁路穿行而过,滁州只是沿线城市中一座无足轻重的小城而已。远行去领略城市风情的人们只要乘上火车南下可达南京,无锡,苏州和上海;北上则可去济南,天津和北京。滁州的生存在这些名城的挤压下多了一些艰难。休闲,购物,旅游感受城市的繁华和喧闹,滁州没有太多的魅力来挽留自己的市民。

在江南独特的地域风情里,滁州也承袭了一丝江南的秀气。几条窄巧的街道,两边俊盈的楼房,人行道上排列有序的景观树,和别的城市一样,滁州具备支撑城市繁荣的框架,只是框架过于短促。

天长路是火车站通向市区的主干道,法国梧桐树繁茂的树荫下,天长路的繁荣像一个成长的女生,含蓄而渴望的热烈在这条街上一览无余。各种店铺的纷纷嚷嚷把天长路点缀得五光十色,这是滁州商业尽情倾诉的地方。车,行人和动感的音乐充斥整条街,一座小城躁动的情绪在这里许虚伸势地释放着。天长路作为城市的繁华地带,承载着滁州的光荣和梦想,但是过于单薄,就像一个柔弱的女子在摇摆不息的舞蹈下一面展示了风情一面显现了疲惫。改造和正在改造的项目努力使这条路维持其至尊的地位,然而自始至终没有突破一个江南小城的拘谨和羞怯。新建的楼宇总是以俊巧的姿态拒绝高楼的伟岸,在气势上丧失了大都市的宏大和张扬,只是一点一点地舒展一座小城的风情。滁州从天长路所展现的风情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在肤浅的繁华后面我们依然看到生活的气息。

另一条重要的街道恐怕是琅琊大道了。和天长路一样,从火车站一路向西,直达琅琊山脚下。作为一条通往景区的路,琅琊大道两旁郁郁葱葱的景观树无不彰显了“景”字。青枝绿叶在路边招展,像两条绿色的河流一泻而去,扑向青山的怀抱。相比对于喧闹的天长路,琅琊大道是安静的,只是两旁新旧建筑物的交错互不搭理,没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除了凡俗便是平庸,这大概是琅琊大道无限的悲哀。

杭州以西湖为美,南京以玄武湖为荣,湖在城中,这两座城市被湖滋养着。而滁州呢?城中也有湖,只是没有西湖盛名了,但在滁州人的心里。滁州的南湖显然是以美的姿态来向自己的饿市民尽情展示。南湖的改造没有脱去匠气的痕迹,所有的改造都是围绕市民的便捷和市容的整洁,因此丧失了一些景色的设置。更缺少了艺术的点缀和自然的流露。不禁让人想起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意情趣的滁州风情:野草,鸟鸣,春雨,孤舟,和谐的自然之美宛如一幅画唯美了滁州远去的岁月。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唐宋八大家之首欧阳修曾贬于滁州做太守,想来滁州也是一座古城了。但滁州城的古老在、厚重早已在历史的沧桑中如一片云烟渐渐散去。几块质朴的青石板,几座老态龙钟的小桥——顺着呈旧斑斑的青石古桥,还能依稀感受到一丝老城的气息。这样的感受很快淹没在车水马龙的现代生活的步伐中。滁州对于历史的留恋似乎淡薄了一些,对于过去的回望,滁州没有太多的辉煌。

一座山和一座城的比较,显然,琅琊山在许多方面胜过了滁州城。城以山而荣,滁州依托琅琊山而得名。对于山的情感,滁州只能以呵护来回报。在琅琊山绵绵不绝的蜿蜒里,醉翁亭无疑是这座山的山魂了,而把山魂赋予了文化内涵,应该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篇《醉翁亭记》写尽了琅琊山千古情韵,也升华了滁州这座城。

站在滁州城的任何一条街上,只要仰首西望,琅琊山秀美的景色扑面而来,耳畔似乎回荡着《醉翁亭记》婉转了千年的声音。

欧阳修把最美的一声叹息留在了琅琊山。琅琊山因此有了这声叹息多了一些忧郁的气质,所以琅琊山上那些古寺名刹都是静静地依偎在山的怀抱里,沉静在高大的古木丛中。

对于一座城来说,有山陪伴,无疑是幸福的。山在那边,安安静静,拂去了滁州这座小城无尽的烦恼。把一座城交给一座山,滁州是义无反顾的。

本文已被编辑[薄云残雪]于2007-3-27 5:17:45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叶海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薄云残雪点评:

借助文字让人了解了一座立体的历史名城,而且带着作者浓重的情感色彩。

文章评论共[1]个
叶挺-评论

最是故乡好啊。。。。。。。。。。。at:2007年03月27日 中午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