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听闻方舟子大放厥词,称中医药发展的出路是“废医验药”,应该废弃中医理论。诸如此类的怪论——为谨慎起见,暂且不称为“谬论”,此前还有被媒体公认为学术明星的吴敬琏,抛出“春运票价不上浮不符合市场规律”等反人民言论;某环保研究专家的霸王理论:造成城市污染的不是汽车,而是自行车。他认为因为自行车引起交通不畅,导致汽车停滞,排放更多的废气。俨然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还有著名大学教授联名抵制圣诞节等之类的论调。
一直对“知识分子代表社会的良心”这个说法深信不疑,然而,最近中国学界一些知名人士不时抛出的诸多惊人怪论,实在匪夷所思!让人悲哀地发现一些所谓拥有最发达大脑的人,连最起码的逻辑能力都十分混乱,而且还明目张胆地自欺欺人。这些普通老百姓都懂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学者会抛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言论呢?莫非真的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普通民众都愚昧无知?诸多言论让人不得不对学者的学术态度甚至人格产生质疑,甚至开始有人认为他们大多数人都只是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用屁股进行思考的人,根本没有深入到百姓的普通生活当中,不然,不可能提出在我们看来十分荒谬的论断。
学者之所以称为学者,是因为其在自己所在的领域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研究,掌握了更加深入更加专业的认识,甚至做出了非凡的成绩。我想,对于学者们的学识,世人不敢有丝毫不敬。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万事通”,更不代表他们在每一个领域都有足够的发言权。即便是要对某项事物发表观点,起码应该本着严谨的态度。首先对该项事物进行深入的了解,而非存在模糊的概念或道听途说。不应该在发现它的优势和劣势的时候,再来讨论其存在的价值和缺陷。如果只因个人的喜好和偏执而对某些东作出判断,那是站不住脚的,也是有失公允的!
古时曾有“人怕出名猪怕壮”的说法,而今这个年代如此浮躁,连这些被我们所景仰的学者也不甘“寂寞”起来,纷纷操起“超级女生”的娱乐精神,竟也跑出来哗众取宠,为自己赚吆喝。为达此目的,他们还要“心存慈悲,口吐莲花”,用略带焦虑的目光和同情的语气进行呼吁,一副忧国忧民、痛心疾首的姿态。其实只是故意抛出一些明知道只会引起争论甚至错误的言论。争论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被争论对象名气越来越大。从最初的名不见经传,到后来的风头浪尖,进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放眼望去,那些出了名的学者们,哪一个是因为自己的学术领域上的成就而声名雀起呢?
而如今社会,只要你够出名,哪怕是臭名,只要能够远扬,就能为自己带来经济收益。如张钰、宋祖德之流,尽管被大家所不耻,照样赚得盆满钵满。连学者这个群体中的某些人都向这种风气缴械投降的话,不是学者们的悲哀,恰恰是我们社会的悲哀了。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民众对于学者们的信仰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危机。
-全文完-
▷ 进入翔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