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美哉逍遥游江正川

发表于-2007年03月30日 晚上7:03评论-0条

昨天还是雷暴雨,今天却是艳阳天。赶紧出去“抢”太阳……

春日融融,山林小径间逛着真可谓逍遥自在。由此想起庄子的《逍遥游》来,继而又想到最近网络上不少人,对央视“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于丹所谈学习典籍的心得颇有微词。尤其是对学习儒家入门读物《论语》,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其中自然也不乏自称懂论语的学者。但我赞成“尽管他们对这些典籍的阐述可能不合某些人的胃口,或许他们的讲解有误甚至是有荒谬之处,然而:纵观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谁又能说自己的阐述与讲解就百分之百的正确呢?”所以:我对此可说是见怪不怪了。我觉得凡此种种,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关键还是自己能从中悟到些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孔子也好,庄子也罢,他们都是中国哲学思想界里至今无人能超越的巅峰!我想:这大概没人会有异议吧!可当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盛况,是因为有着百家争鸣的氛围。而现今引起的争论,至少能说明中国的学术界已经出现了争鸣的现象。尤其是在网络里,居然还有愤起“申讨”甚至“骂人”的。仅这一条,可见他们对弘扬传统文化的功劳就是不可估量的了。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游说四方,自是思想璀璨,文采斐然。但我看诸子散文中最有文采的著作,还是莫过于作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作《庄子》。 

记得年少时,力求通读名著。而对于诸子百家,虽不能尽知所以然,却可谓开卷有益,收获还是不少的。而后在那多事春秋中,屡屡再读,每次的感触却截然不同。但真正影响我人生态度的形成与成熟的作品虽有不少,但综观其余,仍然莫过于庄子。而其《逍遥游》却是我最为欣赏的一篇佳作。

我向来欣赏庄子那自由洒脱的个性与那挥洒自如的文采。“其学无所不窥” 的“乘天地之正”般洞察秋毫却又浸透智慧的开阔胸襟。尤其是《逍遥游》,他那般追求心灵的自由,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自我解脱的理想,无不让我憧憬。这种从本质上对人的肯定,也对后人影响深远。特别是给后来的文人以极深的熏陶和影响。正如李白、苏轼、韩愈、陶渊明等历代文豪,那处身立世的涵养与精神写照都由此被打上了庄子的印记。毫无疑问,这也是庄子对中国哲学的贡献。而对我而言,自然不难体味那个中的情趣,为之受益匪浅!

当然:诸如他的《庖丁解牛》文笔之简练、铿锵,洞察之秋毫、无隙,也让我惊叹不已!但《逍遥游》则更让我在精神上得到释怀与满足之余,能力求让自己的胸襟日趋宽宏和博大。

庄子生活在烽火乱世。在诸侯列国征伐不已,暴君佞臣草菅人命,饥蜉遍野,生灵涂炭之中,他的志向与抱负自然缺少实现的条件。于是他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如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进而让精神的生命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但是:如果我们把庄子的“绝对自由”理解为仅仅是指超脱于社会现实的肆无忌惮,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庄子的“绝对自由”其实是一个“理念”,是对人的精神的阐释。要知道逍遥是逍遥,游是游,这可是两回事情。因为只有在精神上逍遥了才可以游,不逍遥自然也就无所谓游。正如只有通过“必然王国”才能进入“自由王国”一样。倘若借用佛家的观念来理解,那就是人生只有获得解脱,才得游戏三昧,享受人生。

我之所以尤其喜欢《庄子》,一是它的文彩,二是它奇特的想象;他利用大量的有趣的寓言故事解析诠释人生的真谛,可谓游刃有余。在中国文化里面,“逍遥”这两个字就是庄子最先提出来的。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生要逍遥,这个逍遥通常是指修道人心中的那个理想,就象念佛的人一心要求解脱于凡世俗尘以求心静气平而吃素守戒一般。可在我等凡夫俗子看来,这也未免过于清苦,谈何逍遥?学佛修道要求逍遥解脱,然人生既无法解脱,又从何逍遥?

而《逍遥游》的整个宗旨却在于说明一个观念:解脱物质世界的束缚,轻视(不是放弃)对物欲的追逐,而倾向于精神的自由,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自在与价值,并由此求得个人心灵的安宁。也就是说:一旦具备了高远的见解之后,那就不会被物质的世界,现实的环境所迷惑、困扰。心灵自然就会获得自我超越,获得升华。

在庄子的《逍遥游》篇中,藉寓言故事来间接表达其寄托的深远意涵,也是庄子行文的重要特色。寓言的对象是人,呈现出来的是人性,追求自我自然就能超脱而出,拥有一个自由而快乐的境界,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而且充满无限自然和谐的、广博的精神世界。所以庄子在他的著作中把《逍遥游》列为其中的第一篇,借“鲲鹏展翅九万里,扶摇直上青天”的自由迁徙去拓展我们的想象力,并开宗明义地显示出他思想世界的宗旨。

然而:鲲,欲化为大鹏,最终之所以能够在天池中逍遥,可不是一蹴可及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默默耕耘和深蓄厚养,方能与自然万物融合一体。而且:其锻炼的基地必须是象北冥这种浩淼无边的海洋,因为“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因此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积累,等到海上六月的龙卷风动之时,才能化为鸟,才能直冲九天云霄!倘若积累的不够,则飞不高;时机如果不合,则飞不起来。相比之下,积累的过程显得更为重要,也更艰难。犹如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的。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因为凡人只是看到大鹏飞翔的潇洒自如而羡慕不已,却不知其飞翔前的寂寞和孤独。在没有掌声和鲜花,甚至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支撑自己的,当然只能有赖于那分意志的坚毅和精神的顽强。

自然:我们若想要逍遥而游,就绝不能如同那只小鸠,蹦跳于枝头树丛,唧唧喳喳,自我陶醉地满足于现状,并自视之为“逍遥“而自欺欺人。因为庄子《逍遥游》所体现的精神,即是在于认定自然之美在于自然本身,在于自然能给我们的审美享受,能满足人们适情适性所需要的特性。并能从中体验自我、认识真我、破除偏见,在追求人生的真我中以求洒脱无羁的人生逍遥。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逍遥。

虽说庄子的思想,对现实中的我们来说不免有些个玄虚,觉得相距甚远,遥不可及。可它决不是什么玄学。他所主张的“无为”,并非道教所说的“清静无为”,而是一种顺应自然、顺应人性,毫无勉强与做作的,坦然的人生态度。即:“无为而无所不为”。

如果我们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或盛气凌人,斤斤计较;或争强好胜,专攻于心计,一切以物质的多寡来主导自己的思维,就难免陷于是非之中,置身于自己编织的一张得失之网中永远不得解脱,凭般地消耗着自己有限的精力并为此旷废时日,以至终身疲惫不堪。这能算是个聪明的人吗?

《庄子》这篇《逍遥游》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就开篇的那几句话而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和简洁的文字刻画鲲鹏的高大形象,从此让“鲲鹏”一词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小而言之,人们起名字时都常加上一个“鹏”字,以寓意志向高远。譬如岳飞的字就叫“鹏举”,就是引用大鹏鸟而来的。记得一位朋友的儿子读大学,在他那纪念册上的第一页就有着其父题的“鹏程万里”四个大字。

可见庄子不愧为一个思想巨人,其作品就如一股明澈的清泉,它源于自己内心世界的充实富足和逍遥自得。每当我们在世俗的泥淖中感觉到疲惫或迷茫时,不妨在夜深人静时,在灯前重新读下他的作品,呼吸一下他那清冽的道家空气,也许能够让我们重新恢复思想的勇气,以及对人性的信心。以其秋水般明净的文字洗去我们心灵上不经意间蒙上的那层尘埃,获得一抹安宁。也算得上是修身养性,找回自我的一条绝好途径了。

本文已被编辑[那片红帆]于2007-3-30 22:36:34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正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庞徨 | 荐/庞徨推荐:
☆ 编辑点评 ☆
庞徨点评:

作者对庄子的认识十分到位,从创作以及思想上都作了很好的评论,对逍遥游的解读更是深入,难得有人这样读一个哲学意味浓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