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春雨飘然话清明江正川

发表于-2007年04月04日 中午2:34评论-2条

每到清明前后,但见细雨迷蒙。这雨是春雨,是甘露,它总是不缓不急,悄然无声地下着。就此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水墨淋漓的山水写意,给岁月营造出一脉思古幽情。可一旦春雨洗净铅尘,还世界一片清爽明朗,跟着也有湛蓝清澈的天空呈现在眼前。不然,怎么会有“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诗句呢?

清明时节的雨花,从古老的诗歌中一路飘来;从历代文人那柔软的心地径直飘来,它湿润了我们的心情,也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清晰却又朦胧,忘却似又记起。就如同此时此刻,耳畔伴随着敲击键盘的嗒嗒声,还有窗外淅淅沥沥地敲击着玻璃的雨声,都会让人想起那首杜牧的诗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欲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由此浮现出一派春雨与生命相依相融的心境。

我喜欢二十四节气,却不仅是它能准确地反映季节变化,还因为它那些很有诗意的名称:诸如惊蛰,谷雨,白露,霜降,春分,尤其是“清明”。虽然传统的节气,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随着科技的进步都已被逐渐淡化。可唯独清明,却被赋予更丰富的形式与内涵。早已将农作时令、祭奠亲人与郊外踏青的欢欣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其传统的含义,则是一个缅怀逝去亲人的日子。但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宋代清明时节京都百姓踏青郊游,百业兴旺的热闹情景。事实上,民间除了在此时讲究禁火、扫墓外,还要进行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体育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情,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气氛。最终成为一个非常富有特色的节日。毕竟是在美好的春天,有了芳草萋萋,桃李盛开。一场雨,就此让有些悲伤的清明变得鲜活而生动。

但从那句“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却看得出:杜牧的心绪还是有些落魄的,并由着那场连绵不绝的春雨给蒙上了一番凄婉悲情。这份凄凉虽然容易让人触景生情,但这对不曾离开过繁华都市里的人来说,是不一定能完全读懂的。只有在小城镇,尤其是江南水乡,那“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由着清明的雨水轻轻洗刷着覆盖我们心灵的蒙尘时,才能深深感受到属于季节的那一缕忧伤情怀。以至这首吟咏清明的小诗,让我们感受到那丝哀怨透着的那分亲切。可见古往今来,人性毕竟是相通的。

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消殒,前生来世的传奇或平凡,轮回着在无垠的苍穹中留下了自身的轨迹;在烟飞灰灭之际,灵魂挣脱了俗世的羁绊,却能向着深邃的天空自由翱翔;一颗新星接着骤然升起,就似严冬过后,生命的篷勃生长。这一切,不禁使人想起逝去的亲友,从而希望能和逝者对话,尽情道出对亲人绻绻的思念,对亡灵的悼念和缅怀。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人类也就因此而绵绵不断地繁衍生息。由此让我想到黄庭坚的《清明》,想到了人生的不同价值。因为它写的不仅是景、是情,更是生存之道、人生之理。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面对青山,凝目远眺:烟雨朦胧,恰似望穿生死界限。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在这里,分不清是雾还是柳絮。“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时浓时淡的朦胧青烟,带着祭扫者的寄托和希冀,只能感慨世事的无常、人生的苦短,分明已没有了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生动和欣喜。漫天的雨雾融合在了一起,明明灭灭的祭火跳动着,闪耀着,它带着祭扫者的深情和期盼,同时幻化出亲人的身影。而在那番挥洒的泪花中或许能找到些许的安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逝者幽幽的思念,才能让亲人的名字永远地铭刻在我们的心底;镌刻在岁月沧桑都打磨不去的石碑之上……

可人生一世,草木三秋,不免显得步履匆匆,让人伤怀。清明飘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许只有这样才应了这种气氛,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但要知道,清明还是一道分水岭:过了清明,冬闲戛然而止。繁忙而生机勃勃的一年就此开始。它必将继往开来,勾勒出欣欣向荣,令人充满希望和喜悦的画面。正所谓只要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会存在遗憾,就此一往无前,永不停息。

记得西方的“复活节”是在春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东西方这两个跟生命有关的重要节日,可巧全都挤在这万物苏醒、生命萌动的季节里。我想:这绝不仅仅是巧合吧!一个是对家族群体血脉的追悼,一个是对个体生存价值的追溯。其本身就充满了深刻而又浪漫的哲理和诗意。在这季节的更替中,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湮灭与辉煌,平凡与伟大,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真实。但要真正明白这生与死的意义,乃须经历人生旅途中的不懈历练与磨砺。生命的意义也就此变得那样复杂又这么简单。从而让我们为此一唱三叹!感慨万千!

雨,一场漫天的春雨和那些不朽的诗句,早已相糅相合无法分离。再读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和苏轼的“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可见在清明一路飘来的纷纷细雨中,除了怀念,还能把人生看得愈加清明透彻,活得更加飘然自在。

其实:何必“借问酒家何处有”。大千世界,何处无芳草?又哪里不是杏花村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正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烈酒红袖点评:

风雨梨花过清明,总会有无限感伤,在感伤之余把生命看得愈加清明透彻,活得更加飘然自在。是一种升华!

文章评论共[2]个
风劲角弓鸣-评论

大千世界,何处无芳草
写得不错,欣赏。at:2007年04月04日 晚上7:33

竹海-评论

成熟的文字!at:2007年04月04日 晚上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