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辣椒酿梁达政

发表于-2007年04月04日 下午5:30评论-0条

记得我长到妈妈齐腰高的那年,父母先后下岗了,家里的经济一下子捉斟见纣起来。为了让一家人的营养和胃口不受影响,手巧心细的妈妈常常买回价格实惠的五花肉和水豆腐,在配上葱花和一些素菜,剁碎,搅匀,酿在辣椒里,只放稍许盐和油,给我们做“清水辣椒酿”。

“清水辣椒酿”清甜香郁又捎带辣味,口味独特,被家人一致奉为妈妈的“特色招牌菜”。记得那时我和姐姐放学回家看到辣椒酿,总会满心欢喜,胃口大开,往往几个清香可口的辣椒酿下肚,两三碗米饭也随之“消灭”了。肚皮和心里那份满足就象是吃了电视上的山珍海味似的。

就在那些被辣椒酿串连起无数幸福的岁月里,父母过起了栽花养鸟的退休生活,姐姐到了千里之外的江苏发展,我则在一次帮妈妈端辣椒酿的时候,惊恐的发现自己已可以低头俯视她两鬓的丝丝白发。辣椒酿的幸福仍在继续,而且地位已经上升到了举家供认的“上菜”,每逢亲朋好友来作客,或者逢年过节,家人生日,辣椒酿会成为饭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奇怪的是小时候也很爱吃的烤鸭等美味早就腻了,唯独对辣椒酿的钟爱却经久不变。只苦了千里之外的姐姐,虽然身在“淮扬菜”的发源地,每逢家书传来,都必谈及最思念的就是妈妈做的“清水辣椒酿”。

随着姐姐在江苏结婚生子,安居乐业,从不出远门的妈妈也到她身边帮忙照料。从此我们一家相隔两地,转眼就是三年。期间每每母亲在电话中问起我对她是否想念,我总会笑着回答:“我非常想念你做的辣椒酿。”也许是这不经意的话被父亲听到心里去了,此后我每个周末回家都会惊喜的发现桌上盛着香喷喷热腾腾的“清水辣椒酿”。 因为母亲勤劳贤惠,印象中父亲是一直疏于厨艺的,但每当我奇怪的问起,父亲总是笑而不答。后来才从母亲的口中得知,我上学后父亲在电话里一点点虚心的向母亲请教,从配料到做法,他一个人在家整整试验了一个星期,才让我在周末回家的时候有了辣椒酿的口福。父亲做的辣椒酿,是可以香到心里去的。

后来我到玉林上大学,姐姐的光景也慢慢好了起来。父亲到江苏和妈妈团聚,辣椒酿就成为了远在江苏的一祯思念。我常常邀三五好友遍尝玉林美食,驴肉火锅、牛腩粉、牛巴,样样都名不虚传、独具风味,却总感觉好像少了什么。我曾发疯似的遍玉林找辣椒酿,在一家饭馆里终于找到,辣椒里的馅全都是肉,而且是煎熟的,一个下肚,已油腻十足。我跟厨师说起“清水辣椒酿”的做法,问他能否做出?他一笑置之,我做厨十余年从来没听说过有这样做的辣椒酿,如此清淡,怎么会好吃?听罢我也淡然一笑,毕竟人生中有些味道,是独有的。

在各级报社实习的日子里,偶有机会品尝各地美食和出席高级的记者招待宴。记得去年做贺州“房博会”专题期间,市长请我们到当地最豪华的“国际大酒店”进餐,让我第一次见识了真正的“满汉全席”,高朋满座,名酒佳肴,的确给人以绝妙的感受,却似乎少了几份亲切和自如。举杯下箸,酒意三分后,我清晰的记得,自己想起了在那个清贫的年代,我们一家人围做在那张有点斑驳的饭桌上吃辣椒酿的场景,顿时热泪盈眶。

去年国庆假期,我到北京领奖,喜悦之余姐姐在电话里极力邀我到江苏“尝一尝父母联合酿造的辣椒酿”,我再也忍不住了,从北京到江苏,10个小时的车程,当中没有一分钟不在期盼着辣椒酿。在江苏小住几日,桌上每天都是淮扬名菜和久违了的辣椒酿,让我好不幸福。有一次酒足饭饱后我和姐姐不约而同的感慨,小时候总是很羡慕电视上的山珍海味,如今每天都能饱餐海鲜名菜,其实感觉也不过尔尔,倒是妈妈那成本不高的“清水辣椒酿”,让我们一直谗到现在。当时我就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吃的最高享受并不是滋味和价格,更多的,也许是一份心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近来因俗事所烦,心情也时常阴雨绵绵。昨晚又梦到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做辣椒酿,醒来觉得心中无比踏实温暖。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梁达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记忆里那熟悉的味道,眼前那熟悉的辣椒酿,曾经是母亲的爱,这些一生都烙在心底,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