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市委举办的“讲正气,树新风”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一位来自最基层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事迹,尤其使我动容。他是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退伍军人,为了改变家乡缺水贫穷的现状,毅然放弃自己收入颇丰的建筑工程队,率领全村人凿山挖洞,打通浮戏山引来响泉水,结束了村人世代缺水的历史。他就是被誉为“开山书记”的河南省巩义市新中镇杨树沟村党支部书记、河南省优秀共[chan*]党员、全国农村基层十大新闻人物的张金保。整个报告会上,他没有一句提及个人的功绩得失、荣誉辉煌,只是用朴素的语言,勾画呈现出一幅幅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壮丽画卷,并在现场多次哽咽失声,潸然泪下。
他的眼泪为谁而流,为什么全场千余人的心弦都会跟着他一起沉默,一起激昂?
为受苦受难的百姓而流。杨树沟村从古到今的历史,也是一部缺水贫穷的历史。“有女不嫁杨树沟,淘菜脏水来洗头,洗头之后再喂牛,世世代代靠天收”的歌谣广为流传,人畜吃水要到十几里外去挑,壹吨水曾卖到叁拾元的高价,大旱之年,群众更是只能忍痛割爱,将家中的大小牲畜低廉卖掉。缺水使得杨树沟人只能经年累月在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缺水致使杨树沟人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外面已然精彩的世界寸步难行,无计可施!
为理想实现的艰辛而流。买不起测量仪器,请不起专家设计,没有施工图纸,没有专业队伍,仅有的只是一台简单的农用机动三轮车和一台破旧的柴油机。山中无岁月,汗滴无计量,妇孺齐上阵,全民皆为兵,660个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1200枚用坏废弃的合金钻头,1·6万立方开挖堆积的青石土渣,712米铜墙铁壁的洞穿贯通,一个个当代愚公活生生再现,红旗渠精神被翻版演绎!
为成功的喜悦而流。一群土生土长的庄稼汉用68万元完成了专业施工队需要600多万元才能完成的浩大工程;历时三年艰苦卓绝的岩洞作业,无一例重大伤亡事故发生,杨树沟人用生命特有的坚忍和韧性创造了震古耀今的人间奇迹,更为从此走出大山走向富裕掘出了一条通途大道,架起了一座康庄金桥。
为明天的幸福而流。整修的水泥公路干净宽阔,新建的文化广场功能齐全,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人文景观古朴清幽,不难相信,杨树沟村“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正在悄然摘除,一个全新的杨树沟村正在如省委书记徐光春题词鼓励的那样:一步一步拔掉穷根,日新月异奔向小康。
一个心系群众的人,他的心底是柔软的,他见不得民生的无着,所以他苦着百姓的苦,忧着百姓的忧,流泪了;一个公而忘私的人,他的胸怀是宽广的,所以他快乐着人民的快乐,幸福着人民的幸福,流泪了。
我这样解读张金保书记的几次流泪,不知道是否恰当,只是当我试着更多地去了解他的时候,我实在没有理由不为他不顾家庭、不计报酬、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精神感动,流泪。
-全文完-
▷ 进入年华似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