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武一朝政治与儒学苏薇卡卡

发表于-2007年03月30日 中午2:22评论-3条

汉兴,接秦之弊端,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足见社会之凋敝,其后,高祖,惠帝,高后,文景五朝无不致力与社会生产之恢复与发展,"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闲,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觽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闲成群"这个可以作为汉初休养生息后社会繁盛真实之写照.

然而汉武帝即位之后,便着手更化改新,一发汉初黄老无为政治,中途岁有因窦太后反对之挫折,然而儒学终于大兴,无为政治之局面一去而不复返,汉武帝即位之时,已有为后人所称道的文景之治,何以武帝一朝便如此迅速更弦改辙呢,这与武帝即位后的政治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一:商业阶层星期,兼并成风,以至豪强势力壮大,网疏而民富,骄役与溢.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与乡曲.豪强势力的壮大和巨大影响力势必威胁到中央集权,无为政治被抛弃也是必然的结果.

二:农民生计日渐贫困,董仲舒上书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董仲舒倡言复古,主张恢复井田之制.由此可见土地兼并之下农民生计之贫困.

三:诸侯娇纵乱法,虽经吴楚七国之乱之打击,诸侯依旧具有一定的实力,对于中央集权依旧具有威胁,

如此政治环境,加之匈奴扰边不绝,汉武帝更化改新已是历史之必然."汉初君臣,多来自民间,深知民间疾苦,极欲与民休息,道家清净无为之说遂乘势而起,然而无为而治,事不可久,抑切既是不治,故汉初政治,实乃一依秦法"更化既更秦之化,改辙则是改无为政治之辙.其实儒学对于汉朝政治的渗透并非始与武帝一朝.高祖之时,叔孙通,陆贾已颇受重用,贾谊虽然不得志,然贾谊所上之言,文帝其后也都一一实行.至景帝年间,功臣已凋零殆尽,儒士便开始逐渐成为官吏的重要来源.

汉武帝即位后不久,"上乡儒术,拓贤良,赵绾王臧以文学为公卿",此后虽遭窦太后反对,赵绾王臧被迫自杀,但可以作为汉武帝兴儒术之开始.

后六年.窦太后崩,次年汉武帝徵文学之士,公孙弘便在此之列,公孙弘牧豕海上,善治春秋.征为博士,后致宰相,封平津侯,史称:公孙弘一春秋之义绳臣下而以取汉相.以儒士而致封侯拜相,公孙弘可谓汉廷开国第一人.其后.主父堰,朱买臣,严助均以儒学见用,董仲舒虽不显与仕途,亦为汉武帝所用.

汉武一朝,儒学大兴,天下靡然之乡风矣,终于确立独尊的地位.而汉朝儒学也自有鲜明的特色.1:一般意向,汉朝儒生多法古,认为六经起于周公而成与孔子.多尊崇六艺经典,至于论语孟子之类并不受太多重视,钱穆先生谓之汉儒遵经重于尊儒.2.汉儒多杂用纵横家法家阴阳家之学说,以主父堰为例,主父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卷,故后人多称汉武帝"外儒内伐",并非没有道理,汲黯曾讥讽:上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效唐虞乎.3:公羊学派大兴,董仲舒公孙弘均属公羊之学,公羊之学讲微言大义,讲大一统,这点和汉武帝的思想是一致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苏薇卡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文章评论共[3]个
青藤雪个-评论

俺觉得汉武是为了集权,儒家学说正好投其口味at:2007年04月03日 早上8:43

烟雨小冷-评论

在中国这么多朝代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汉代了。呵呵,可能是受电视剧影响到的原因。at:2007年04月03日 早上9:20

李宗凌-评论

好看。at:2007年04月03日 上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