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解读农民老树昏鸦

发表于-2007年04月13日 晚上9:48评论-1条

打开电脑,阅读红尘,一篇篇有关农民的文章涌入眼中,或褒或贬,或轻视或同情。简简单单的字眼,读来,却是沉重。农民就是农民,只是一群人,一群为社会发展而奉献的人,可是作者的笔下,可在人们心中,农民被当成可怜虫。我想,农民就是农民,需要认同,需要尊重。

纵观历史上的文明古国,其文明体系源于农业,都是农民的积极奉献。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世界各国的农民,一直都活跃在人类历史的舞台,都值得尊重。没有农民,就没有世界今天的文明。

农与民,在我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记载,农民一词,则稍晚一些,出现于《礼记·月令》,“国有四民:曰士民、商民……”。翻开历史的书卷,所记载的成功、发明和社会的前进,都有农民的足迹,农民的身影:秦末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唐朝的黄巢;明代的朱元璋;清代的洪秀全……他们都是农民。最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有新中国的诞生,农民的功不可没。还有古代的四大发明,有谁能说发明者不是农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还有谁,能与农民相比?一路走来的农民,诠释历史的精髓,承载着历史的文明,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农民,是好样的,高尚的,伟大的,值得别人尊重。

农民,一个代名词,按职业分工来划分,是对生活在农村,从事于农业的人总称,从职业的角度上讲,与不是农民的人一样,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梦想。农民的工作,同样付出自己的勤劳,付出汗水,付出智慧,有自己的喜悦,自己的回报。与其他人比,不存在贵贱之分,高尚与卑微之别。因此,农民,不是低人一等,而要别人的同情。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城乡差别在我国依然存在,农业不能与工业比,农村不能与城市比,农民也不能与城里人比。农民处于最底层,不被别人看好,各方面的条件也差,有的甚至吃不好,穿不好。可苦、累、穷并不是农民的错,也不是农民造成。农村苦,农民穷,不是他们不辛勤劳动,不是他们不懂经营,是历史原因,客观造成。

我国13亿人口,有近10亿农民,目前的农村,由于自然条件、人文因素等的不同,其发展水平存在千差万别,给人的感觉有相当大的差别,比如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的农村就大相径庭。但总体发展形式不是很理想,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不是很好。“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这句话是对当前“三农”很好的概括。当今农民面临的现状如下:

一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差,普遍存在于水、电、路等的问题上,没有便利水利灌溉和排泄条件,所必须的农业用电网络,生产用的田间渠、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抗灾能力不强,农民受损在所难免;生产成本高;农民的基本生产没有保障。数字显示,农民一年的灾害损失就达千亿元。

二是农业生产手段落后,早在几千年前就有生产方式及生产资料一直沿用至今,简单的生产工具仍然布满千家万户。人海大战,精耕细作仍是农民的生产传统,虽然其间出现品种的改良,方法的改变,但依然摆脱不了生产力低下的宿命。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1/8、第三产业的1/4左右。

三是农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应用不多;信息不畅;没有科学指导;农产品保护尚未形成;农产品深加工意识不浓;产、供、销之间出现脱节;农业投入少;政策支持力度仍须加大。

四是农村社会事务滞后发展,交通闭塞,弯曲、狭窄是农村交通的特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仍是农村交通写照;教育落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3%,文化程度为小学、文盲、半文盲的占37%;文化生活缺乏,设施一穷二白,广播电视仍具专利。

五是农民保障措施不力,农民外出就业制度保障还不完善,公平就业仍显苍白;农民的子女就学、医疗、和养老保险仍存问题。

……

以上的现状,决定了农民劳动量大,收入微薄,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仅供糊嘴,劳作与享受不在一个等式,他们晴天山上爬,雨季田里淌,真正的风里来雨里去,无论男女老少都交给了黄土青山,收获的却不多,而且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丰收了价贱,遭灾了无获;决定了农民一生劳累,身体垮了,没了健康,便没了生活来源,老来没有保障;决定了农民在资源占有和社会待遇与城里差距太大,光有资源,看着无用,守着无财,一生劳辍;决定了农民除了忙农活,还得四处奔波,上要供奉双亲,下要培养儿女,沉重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渴望团聚,渴望天伦之乐,也是奢侈之作;决定了农民生活环境差,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好的生产基础设施,没有齐备的生活文化娱乐。

……

在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横流的今天,欲望与虚荣也日益膨胀,有的人脱离农民没几天,没几年,心里却装满铜臭,灵魂被扭曲。农民在其眼中,没有知识,没有水平,只有苦,只有穷,是多么渺小,更甚是种轻视,看得一无是处,一文不值,动不动就把施舍当同情,这些人才可悲、可怜。农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许多财富,我们吃的、住的都是农民汗水的结晶,凭这点,农民就值得我们尊重·

劳作之余,一张靠椅,一杯热茶,于青山绿水畔,听鸟叫蝉鸣,赏落日余晖,闻荷之清香,那份悠闲,那份淡泊,那份宁静,那份自得,应是世上最诱人的情景。农民虽苦,却没被苦吓倒,被苦糊涂;农民虽穷,却没穷了善良,穷了纯朴。物质上农民的确贫穷,可精神上没有穷了志气,穷了精神,正是农民的默默奉献,才有人类文明进步。

现在,中关村、华西村,南街村以及沿海农村,它们的发展形势喜人,让我们看到农村的大好前景,特别是在党的政策惠及“三农”后,取消了农业统筹、税收,实行了农民种粮补贴,农村、农民的变化,日新月异。农村的基础设施正在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开始好转,农民的收入也在增加之中,有的农民过上了城市人都羡慕的生活。我相信,随时间的推移,惠农政策的深入,农民的明天会更美好。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老树昏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庞徨 | 荐/庞徨推荐:
☆ 编辑点评 ☆
庞徨点评:

农民,我想为你哭。

文章评论共[1]个
红尘月魔-评论

情况数实!呵呵。。。有一些说服力的数据。有条理的报告。合理的推理。慷慨激扬的总结,您不参政真是可惜了啊!不晓得胡锦涛主[xi]看到了没啊?
  【老树昏鸦 回复】:谢谢,身为农民子弟,做百姓父母,颇有感触。再次谢谢。 [2007-4-14 12:05:33]at:2007年04月14日 上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