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尘埃里盛开的两朵双生花紫衣漠漠

发表于-2007年04月15日 凌晨1:05评论-14条

在二十世纪颠簸,流离,战乱,沉沦的尘埃里,盛开着两朵娇柔又执著的双生花,她们的纵情开放,在文坛上留下惊鸿一瞥,同样她们的悄然凋落更使得世人唏嘘不已。她们同样极具横溢的才情,有着同样波折的人生,同样无法抓住的爱情,同样无人与共的孤独,同样绝然离去的寂寞,一朵是红色的热烈,一朵是白色的孤高。

文字

被她们吸引,首先是因为文字散发出来的光彩。

读文观人,语言中差别很直接微妙地反映了两个女人之间的反差。如果张爱玲是一朵晶莹的冰花,那萧红则是一团燃烧的篝火。

读萧红作品,从《荆棘鸟》扉页上的那段话开始: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纸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萧红正是这只小小鸟。在她作品里面随处可见国民性的批判和小人物的遭遇。她对于身边的人和事都是充满着感情的。她短短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不少可以用“才华横溢”来形容的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等。她的文字,一面是精致而略显稚气的文字,一面却是阅尽人世般的悲凉的情怀,这两者构成那么奇特的对比,真称得上是让人耳目一新。

《呼兰河传》写尽了寂寞,她家的后花园长满蒿草,有蝴蝶、蜻蜓飞过梢头,有荒凉的烟雨声……惊异于那种奇特的目光,那种奇特的嗅觉和视觉,那种奇特的纯真。那条河和那些人的一切一切,被用一种奇特的笔调和目光写出来,甚至抹上了夸张的变形的奇异的光辉。她用如此浓郁抒情的笔调来描绘呼兰河的地理气候、风俗人情。

在这样的写作中,萧红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尤其在对祖父的回忆性的描写中,充满了对童年烂漫时光的回味。写作《生死场》的萧红几乎可以说是酷烈的,同时也是充满内在激情的。

差不多同一时代张爱玲姗姗走来了,披一袭鹅黄对襟长衫,上面套着暗绿色的翡翠长琏,精致的眉眼,喝完咖啡的张爱玲悄然行进在上海西路美丽园口,鬓边斜插的紫罗兰在这清冷的夜悠然绽放。

在旧上海纷飞的战乱中,在经历了太长的枪弹硝烟离散悲欢之后,市井平常生活已成了上海人最平常却最遥远的向往。而张爱玲,便在鲁迅的尖锐的冷峻之外,胡适的文化与呐喊之后,如此清远而荒凉地开始了她的讲叙。《茉莉香片》、《半生缘》、《倾城之恋》……这个女子任性地飞扬着自己的灵气,只把这市井人生荒凉而真切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仿佛现实纷乱的战火根本不能触及到她的灵魂之笔。就在这份安之若素的不经意间,张爱玲迈过了冰心的憩静,萧红的灿烂,苏青的调侃,如此自如地走上了创作耀眼而寂寞的高峰,成为旧上海的一朵奇葩。

在那个充斥着“鸳鸯蝴蝶”的时代里,她也写人性,却绝少滑入揭发“国民性”的轨道;她也有讽刺,但那每每与社会批判无关;她似乎是写实的,但没有人评说她是现实主义作家;张爱玲给人的是一种细腻传神,恐怕对于服饰,家具,男女乃至大家族的环境的细化描写之详尽在那个时代里面无人能够比肩的。而且小说结构的那种曲径通幽的蜿蜒状态,叙述之从容,对于都市人情感剖析之冷静,把握之准确,对于大城市生活的深层次理解的超前意识……

张爱玲笔下的那份琐碎平常的诗意,大俗又大雅的生活境界,使她笔下的那些“小小的”悲欢离合却顽强地闪动着自己美丽的光泽。

如此对照,两个临水照花人,两种尘世漂泊文。张爱玲写作宣扬虚无,折射内心;萧红写作批判国民,启蒙思想;张爱玲写作展现都市人的情感世界,萧红写作表现农民的落后与善良;张爱玲写个人,萧红写民族;在民族战争爆发的时候,张爱玲在沦陷区里孜孜不倦地沉醉于自我的都市文学的幻影中,萧红则四处奔走,写下了召唤民族魂灵的作品。

读她们的作品,张爱玲让你记着她的语句,隽永警醒不能忘。萧红让你忘了她的语句,觉得明白了她的心。一个是极尽雕镂,任意泼洒天才华美的字句。一个是意在言外,委婉之中固悲天悯人的纯净。

身世

萧红大气的悲凉不同与张爱玲小资的落寞。

往事需要追忆,两个人都有着童年里难堪回首的记忆,只是张爱玲选择了憎恨与逃避,萧红选择了勇敢与面对。

1911年6月2日,萧红诞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城的一个大财主家庭,她在这幢小屋里度过了不幸而苍凉的童年。一个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没有母爱,没有伙伴每天孤寂地坐在祖父的后花园里。当萧红出落成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女时,由于父母包办婚姻,这个青年女子冲出对封建家庭樊笼,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勇敢的娜拉,逃婚出走,开始其痛苦,顽强的奋斗生涯,宛如呼兰河上空一抹流云掉头不顾地疾驶着逸向远方。

她和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汪殿甲相识,两人在哈尔滨的一家旅馆里同居了很久。之后,绝情的汪殿甲以回家取钱为由,扔下怀孕的萧红扬长而去,再也没有回来,大腹便便遭遇遗弃,写尽了一个女人的绝望和屈辱。

重病缠身的萧红走投无路,遇到报社青年编辑萧军鼎力相助,孤苦无助的萧红终于投入了萧军火热的怀抱。二萧琴瑟合鸣,意趣相投,甜蜜爱情的背后,却又不得不面对贫穷和饥饿的追杀。他们经常出入当铺,四处借贷,苦难的身世让他们更了解和体会到贫苦人民的感情,萧红在此后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

这美好的短暂并不能预示美好的永恒,此后夫妻劳燕分飞,生命中又出现另外一个男人端木蕻良,爱情悱恻难分,此为后话!

作为女人,她几乎承受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全部屈辱——父亲的绝情绝义、未婚夫的始乱终弃、丈夫的背信弃义、爱人的临阵逃离;全部苦难——仅仅为了活命的生存苦难、维护民族尊严的战争苦难、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种种病痛对身体的折磨……她颠沛流离于哈尔滨、上海、日本、北京、重庆、香港之间,独自以柔弱之躯抵御着饥饿、寒冷、病魔、战火,不然又能怎样呢?她的家早就对她关死了门,她的国正被片片蚕食,她的爱要么被践踏,要么得不到回应,她的一生啊,多的是凄苦、误解和嘲讽,少的是欢乐、安宁与温情。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一只盘旋徘徊在20世纪初荆棘林里的鸟儿!

张爱玲和萧红比来看似要幸运一些,其实也满目苍夷,一个没落的大家族的小姐,而她后来的家道败落,恰与曹雪芹家的由盛而衰相吻合,也难怪张爱玲能终生与红楼结缘。

出身名门,她的外曾祖父是李鸿章。这位在晚清执掌中国多年的历史名人,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有这样一位未曾谋面的重孙女。父亲是一个花花公子保守派,既抽鸦片又爱周旋花丛;母亲是一个开放自由的俏女子,为反击父亲放下孩子在英国躲了几年,从小就没亲人照顾童年孤独凄凉。

少年后因渐渐懂事而更受煎熬。那时,父母已离婚娶了继母。她跑到母亲那儿住了两星期,继母知道后,打了张爱玲一巴掌,父亲于是毒打她一番,扬言用枪打死她,将她软禁重病,父亲也没请医生也没给药。半年后,她才趁着看守交接空档逃到母亲家。可母亲能给她带来什么呢?经济匮乏,脾气暴躁,依然缺乏温暖。她常一个人在公寓的屋顶阳台上走来走去,感到自己无家可归。

写作之路亦是苍凉。她确是个天才横溢,一生重要作品多半在二十四岁到二十六岁间如烟花般发表完。虽然名噪一时,却因为与胡兰城同居被视为文化汉奸,所有媒体都想置她于死地而后快,从此,再无发表园地,写作一度举步维艰。

后来她远走美国,数十年离群索居,发表的作品也很少,也许活得安稳静好,却也一直和包围她的苍凉寂寞共存。

张爱玲自己也承认,她最常用的字应该是苍凉。

情路

说道女人如花,为爱而生。

萧红的爱,是愚蠢和冲动的,一见钟情赴汤蹈火;张爱玲的爱,是算计的孤傲的,一言不合拍手走路。

有时,两片浮游的云朵亲昵地叠合在一起,而后又各不相干地飘走,我会想到两颗叛逆的灵魂的契合——他们在荆天棘地中偶然遇合,结伴跋涉,相濡以沫,后来却分扬镳,天各一方了。萧红和萧军这样的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眷侣也有分手的一天,

“三郎,我们分手吧。”这是萧红对萧军说的一句爱情结束语。随着这句话。他们所有的情爱与怨恨都永远地划下了界限,那是一次诀别,在他们青春的时刻。他们从此也天各一方,一生没有再见。在爱情里,萧红选择了先开口说分手。

不是谁的错误。在爱情里实在是没有道理可讲的。那曾是一场凄美的爱情。一个被人抛弃的怀孕的女人,在肮脏的小旅馆里向一个陌生男人流着眼泪,一个年青的女子,躲在小小的屋子里,寒冷里穿着单薄的衫子。面对着空空的四壁,等着她的爱人归来。饥饿的她问:“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在无数艰苦的岁月里,他们相爱着,两个高尚的灵魂被志同道合的爱情紧紧吸引,在青葱的爱里,他们纯洁得像一对可爱的孩子。

生活久了,日益暴露的矛盾。冲突时的激烈,性格暴躁的萧军甚至动手打了萧红。在萧红的身体和心灵深处遍布着难以医治的创伤。萧红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为了缓解冲突,萧红动身去了日本,猜忌和怨恨变得毫无遮拦,最后分手的时刻终于降临了。

经过一番犹豫和痛苦,萧红把自己的情感和命运从萧军那里收回,转交给了另外一个男人——作家端木蕻良。她赠给端木相思豆和小竹竿,这两件定情物包含了一个受伤女人的心愿。相思豆代表爱,而小竹竿则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萧红的脚步,惟有温情可以牵绊住。不管是出发去寻觅,还是停贮下来守侯,都只为能真真切切的拥抱一屡暖人心的温情。为填补心中的凄凉与空洞,她在人世间不断地投入、接受,继而放手,最终才发现那个遗弃她的男人是个梦魇;那个她爱恋着的萧军是种奢求;而与她牵手的那个丈夫端木则是关键时刻永远的“缺席”。

萧红需要一个家,但家中一定要有爱,才能载动萧红的生命之帆。象她和萧军,她和端木,甚至她最后的一个“家”——香港,都只是她生命旅途中的驿站。这些家,让她的心稍事休息,却无一例外到毁灭了她对人生的玫瑰色的梦,则形同虚设,让她的爱在在变幻万千的现实中轰然坍塌了。

张爱玲又如何呢?尽管,她对爱情的洞悉早已贴切却残忍: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她恰恰就成了胡兰成的一抹月光,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时,胡已有妻室,政治观点一贯亲日主降。但他长期舞文弄墨性情别致,第一次去拜访张爱玲就双双坠入情网。两人坐谈文学艺术,相处和洽。张爱玲视他为知音,写信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恋爱中的张爱玲比她笔下的所有女子都缠绵,曾说下如此情话:你这个人呀,我恨不得把你包包起,像个香袋儿,密密的针线缝缝好,放在衣箱藏藏好。甚至说自己见了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爱情让一个如鹤般孤傲的女子不管不顾地卸除了锐气,绽放出温柔,不在意他已有妻室,不在意他为人不耻的叛国行径。

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也为了享受一份恬淡的幸福,他们只有一纸婚书为两人的结合作证,张爱玲在婚书上写道: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胡兰成在后面又加了两句: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可是不到几个月,生性风流的胡就理直气壮与十七岁的小护士谈恋爱,张爱玲去探看他,要求他在两人之间作选择,胡不肯,张爱玲叹道:你是到底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话到如此伤心处,最后结局却等来丈夫与另一个姓范的女子的同居现实。

千疮百孔的感情让她忍无可忍,一别就永不相见。多少年后,胡兰成还在著作中洋洋得意提张爱玲,但张爱玲至死对这一段婚姻话没说半句,用沉默和遗忘做为对这个男人的回应。很是佩服张爱玲爱情的勇气!纵然爱情的结局对她依然是无法挽回的悲剧!她选择了离开爱情也同样是一种勇气!当爱情没有的时候就坦然地走开,留下一片空白!

一去不复返,她来到了大西洋彼岸。为了生存,她和一个比她大30岁的剧作家结了婚。嫁给一个比自己年长29岁,且从未真正出过名的美国人赖雅,一直是令众人猜度的谜。11年后,瘫痪的丈夫去世了,张爱玲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直到1994年,张爱玲出版了《对照记》,用相片的形式向读者讲述自己的故事。然而在这本相集里,不仅没有出现一张赖雅的照片,甚至对他只字不及。有很多人惋惜,爱玲嫁给赖雅是毁掉了自己的事业和幸福,被拖累了。在他们看来,赖雅年纪太老,才华也比不上她,根本是不般配的。可爱玲自己对这段婚姻从未置评,因此我们无法得知,《对照记》里没有赖雅,是因为爱玲对他的感情很淡薄,觉得他不值一提;还是因为对他的爱太深沉,即使付出那么多,他却依然是她心中无法让外人触及的净土。 

离开

死亡成了解脱的唯一通道。

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悄吟流离颠沛,忧病相煎,一缕香魂飘散在遥远的浅水湾……

萧红本身就是寂寞的,她的生,她的情感,她的生活,甚至她的死。萧红十年漂泊,呼兰河是她的起点,香港是她的终点。去世时,身边竟没有一个亲人,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孤独地离去。在弥留之际,她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戴望舒也曾在浅水湾萧红的墓前留下诗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31岁正如花开的萧红,在无奈的留恋,悲愤的放手中,结束了她的寂寞孤独。萧红走了,她的生命结束在战争的硝烟中,从此曾经爱她的两个男人萧军和端木一生都生活在萧红的阴影里。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许正是苦难的身世和多舛的爱情迫使萧红不断在逃离尘世的纷扰与喧嚣,而去寻找一处心灵的归宿,她由此回到了童年,这个最初的出发点和最后的家园,她用童年的记忆和想象构建起无限真实生动丰富的……到了天堂,她找到了吗?

而在世纪尾声的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一所普通公寓里,一个75岁的华裔老妇人裹着毯子默默睡去,人们最后一次打开了她的房门,发现她已经死去多日。9月19日,她在玫瑰岗墓园里被焚化成了一缕淡淡的轻烟。人们突然明白她为什么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被那些由寻常文字所缀成、浪涛般袭来的华丽文句所迷眩。原来她的人生开始和结束一样苍凉。

这个从尘世悄悄走开的老人名叫张爱玲。她孤独悲惨的离去,让人们深深的震撼了,这才听说在没有爱的晚年,她生活在巨大的自封和孤寂中:拒绝给所有的熟人回信、拒绝电话、拒绝见客,甚至拒绝屋外的光线,像一棵生活在地下的小草,浑身散发着将死的气息。

两个孤独的女人,没有一个男人陪伴在身边,样以同寂寞而荒凉的方式告别了世界。岁月无痕,所有的留恋与美丽都成了永不能再的回忆。

如今看来,萧红热烈激情,命短而不薄,张爱玲矫情清高,长寿却不幸。所以洒脱诗性的萧红在香港英年早逝,留下那些不甘和委屈。所以曲折如小说的张爱玲拖拖拉拉的活着,最后在美国的寓所里孤独的死去。

现在所谓的“张迷”或许只能依稀记得张爱玲美丽的容颜文字,只能记得“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一枝桃花。”这样奇异的文字。而萧红的命运可能比张爱玲还要坎坷,她的作品从来就不是畅销书,她离开就陷入沉默。

这一切都是她们所不知道的,也是她们无须知道的,她们在临水照花之时,把文字沉入了水底,留下世人回忘留恋的眼神。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紫衣漠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烈酒红袖点评:

萧红,张爱玲,尘世中的两朵奇葩,文字风格迥然不同,身世却都是令人着迷,把她们誉为尘世里盛开的两朵双生花,读起来别有一番感觉!建议精华!

文章评论共[14]个
一碗凉茶-评论

看了这样的文字,更加多了一些对萧红和张爱铃的文字和身世的理解.全文流畅丰厚,经散文组部分编辑讨论,同意精华:)
  【紫衣漠漠 回复】:非常感谢,好久没回这个家,这是我的惊喜。 [2007-4-15 14:58:43]at:2007年04月15日 早上9:46

一壶月光-评论

又见张爱玲,文辞准确悠长,娓娓到来的身世,情路之坎坷令人感叹,只是看到后来的离开,未免太凄凉了。
  【紫衣漠漠 回复】:惟有悲凉,才有生死场,才有倾城恋.
[2007-4-15 15:00:23]at:2007年04月15日 上午11:58

晴茜绮梦-评论

红颜薄命,薄命红颜!
  【紫衣漠漠 回复】:引的晴天叹息了,尘埃里花开,本身就注定悲剧. [2007-4-15 15:02:57]
  【晴茜绮梦 回复】:红颜也许多悲哀,特别是敏感的女子! [2007-4-17 12:12:12]at:2007年04月15日 中午12:48

sealiyong-评论

不错。支持!偶的水平实在太低,羡慕你们。
  【紫衣漠漠 回复】:不要这样说了,实在令人不安.谢谢支持~~ [2007-4-15 15:04:06]at:2007年04月15日 中午2:17

荒漠一支烟-评论

其实,我觉得三毛的身世更值得我们关注,希望能读到关于她的解读!
  【紫衣漠漠 回复】:谢谢,难得有人记得三毛,她称的上是我的启蒙老师。
我也写过,3月26日三毛生日我留下一篇<<亲爱的,生日快乐>>,亦在这里,欢迎先生指正. [2007-4-15 15:07:08]at:2007年04月15日 中午2:34

如此而已-评论

没有了爱情,心就已死去~!苍凉~!~!
  【紫衣漠漠 回复】:可对于她们,心路的艰难更甚于爱情,爱情死了只是加速她们的痛苦的上升。 [2007-4-15 15:34:12]at:2007年04月15日 下午3:09

梦天使-评论

好文字。。对萧红的认知又多了一些。。
  【紫衣漠漠 回复】:天使终于来了~~ [2007-4-17 14:37:50]at:2007年04月15日 下午6:21

南山孤鸿-评论

两朵乱世奇葩。读过她们的一些作品苍凉而凄美。犹如其人生的不幸和爱情的多舛。也正是她们的不幸与多舛,才创造出那么好的作品。
  【紫衣漠漠 回复】:说的很好,正如幸福包围中的人们,无法想象为什么非要一座城市的毁灭才能成全一场爱情,而张爱玲却懂,这就是生活,就是经历。顺祝快乐, [2007-4-17 14:37:06]at:2007年04月15日 晚上7:23

女人如花-评论

上帝给人一份天才,同时也会给予几倍于天才的苦难!有苦难的人生才是丰富的人生!
  【紫衣漠漠 回复】:你看的很透彻!不仅上帝,在中国也有天将降大仁与斯人之说.谢谢你来看我的文章. [2007-4-17 14:32:28]at:2007年04月15日 晚上7:39

千叶红-评论

喜欢这两朵绝世花:)
  【紫衣漠漠 回复】:替她们谢你,你的玫瑰,茉莉,桃....那些花儿也很酶,再读~~ [2007-4-17 14:29:34]
  【紫衣漠漠 回复】:美~呵,错字! [2007-4-17 14:30:16]at:2007年04月15日 晚上7:49

峦峰-评论

拜读了
  【紫衣漠漠 回复】:远迎! [2007-4-17 14:26:15]at:2007年04月15日 晚上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