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浅谈中国艺术同西方艺术的区别慕云飞扬

发表于-2007年04月16日 下午3:41评论-1条

艺术,就一种能激发人们想象的东西。确切地说,作为一种艺术,它首先应该是人们思想的反映。其次,是人们根据它的性质特征在自己的思想上塑造一个形象,最后才有艺术的价值。

在不同的人文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人们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对艺术的鉴赏和艺术产生的根源。不同的国度,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在这里,我来谈一谈中国艺术同西方艺术的一些区别。

一,艺术产生的根源不同。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的渊源是作为产生艺术根源的主要依据。从其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可知,中国艺术受儒家思想的教化,大体上决定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形式。这就是说,中国艺术至少在思想上代表着儒家的思想主流。虽说这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受到多种潮流的冲击,可它根深蒂固地生长在国人思想深处是很难抹灭的。

有人说,儒家思想限制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这不能不让我们产生怀疑。深一层的认识,儒家的思想制度又可称为“儒教”,同世界其他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相比,儒教在内容上却是要逊色了很多。儒教缺乏神学,缺乏创造力,这在艺术的创作表现上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个性艺术的发展。我们不否认儒教带给中国艺术固有的特色,如建筑艺术、绘画艺术、诗歌艺术等等,这其中也成就了不少中国的艺术家,他们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在诗歌艺术方面,屈原的“诗骚”留给世界一笔很大的文化遗产。在雕刻艺术方面,也是因为儒教的输入才发扬光大的。

而西方的艺术,受到中世纪新的思想潮流的冲击,尤其是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影响,使得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刷新。纵然很多国家仍保留着自身原有的艺术风格,可终究掩盖不了一个潮流的覆盖。文艺复兴主要是欧洲大陆实施回复古希腊,吸取古希腊的一些人文主义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和意义,使得艺术得到张扬的发展。这和中国在唐宋时期的艺术观念的洗礼却又是不同的,那似乎只一些形式上的变化,而本质上却还是摆脱不了儒教的阴影。难道是中国对艺术的创造缺乏主动意识?其实不然。史书有记载,古代中国无论在艺术成果上的成就,还是在思想上的觉悟程度都不逊色于西方国家,这只能说明一个民族的艺术领悟有别于其他民族,只是一种思维模式上的不同。

二,艺术存在于人们思想中反映的形式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作为一种概念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便可以说明艺术是离不开活着的、有生命的东西。既然艺术的载体是思想,而思想又是活跃的,是可以以任意的形式来完成它的传播,这就足以说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艺术上差别是必定的。我们知道,艺术是一个很广的概念,也就是说,作为艺术的形象有很多种的。就拿诗歌来说吧,诗歌作为一种艺术便自会有它的艺术价值,而它的价值便是人们从它那里领悟到什么。这就需要我们从理性和感性上去理解它。

中国的诗歌,从整体上去透析,其艺术风格是把客观的东西溶入诗人主观的感情,或者可以说,诗人把感情发泄于客观事物中。而作为西方诗歌,诗人往往会把一种主观的抒情客观化,也就是说,诗人描写人物的感情世界,却对他们的行为不加以评论。如莎士比亚、丁尼生、布郎宁等诗人,他们都力图从超自然的角度描写人物的形象,企图表达人的各种精神状态,而不带有诗人自己主观的色彩。我们来拿莎士比亚的诗句跟蔡其矫比较一下:

啊,轻些,什么光在那边窗前透亮?——莎士比亚

我祈求炎夏有雨,冬日少雨

我祈求花开红有紫

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

…… ——蔡其矫

从两个人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莎诗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并不带有一种主观的意愿,或是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不明显。而蔡诗中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却是炽热的。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也许一首诗,想要彻底地摆脱主观情感的约束是不可能的,只是表现的轻重不同罢了。

这就是中国同西方在诗歌艺术思想上反映的差别。换取是其他形式的艺术,其差别也是可见一斑。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造就不同的艺术反映意识。

三,艺术塑造形象的主次地位不同。

我说艺术是一件装饰品,这或许没有人会反对。稍微懂得艺术美的人都会知道,艺术家把艺术品中最具魅力的角色放在这一艺术品中最显眼的位置,就如同我们把一件最漂亮的装饰品摆放在客厅一样的自然。

我们在欣赏一件中国的艺术品时,多是很难在外表看出什么东西。中国的艺术是以其独特的内蕴美而得到赏识的。鉴赏中国的艺术品,不在于表面上的视觉美、听觉美,更重要的是深一层含义的内在美。我们再分析一下西方的艺术。单从建筑美上看,西方艺术似乎要比中国艺术做得更好些,在外型上带来的视觉冲击要强一些。这就说明西方艺术的塑造更注重形式上的美。我们再拿诗歌艺术来说,梁岱宗先生说欧美近代诗尤注重诗形的建筑美,这无疑指出西方诗歌艺术注重表达艺术的丰富形式,而诗歌就是一种艺术。这并不是说明中国的艺术就不讲究艺术的形式美了,只是西方艺术表现得更突出罢了。

朱自清就诗歌的艺术特征阐述了建筑美的必要性。他说:“诗是艺术特征似乎就在回环复沓,所谓兜圈子;说来说去,只说那一点儿。”这就更加突兀出形式美的必要性了。

我想,一件艺术品,要想在形似与神似上都焕发光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我们看到的艺术,无论其在形似上取得成就,还是在神似上取得成功,也都是艺术,而要说出哪一种风格更具价值,便也很难说了。

中国艺术同西方艺术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也许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也不只这些,对于它们各自表现的艺术价值,我们还需进一步地探讨。

参考文献: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艺术风格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美术史的基本概念》 

2007-4-16改稿于西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慕云飞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中西方所处的地域不同,
历史条件不同,
文化根基不同,
所以,艺术也是不同的。
读朋友的文章,
长了许多知识。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看朋友的文章,受益匪浅,学习了!
  【慕云飞扬 回复】:多谢文清老师的赞赏,只是鄙人知识尚有限,只能从所学到的东西去理解艺术,未能更透彻更深入地去剖析问题!呵呵,问好老师! [2007-4-16 19:13:37]at:2007年04月16日 晚上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