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诠释家庭lengguang

发表于-2007年04月19日 下午5:43评论-2条

恋爱与成家

恋爱对成家来说,是男女双方签定夫妻契约前的公关活动,是美好家庭乐章的一个前奏曲。恋爱为提升婚姻质量奠定高起点,同时,恋爱也为后来的家庭稳定储蓄了情义。

但是,没有恋爱过程,照样也可以成家。我们的爷爷、太爷、祖太爷、祖太爷的爷爷、太爷、祖太爷,都没有经过恋爱,我们不是照样出世了吗?问题是祖辈们的婚姻质量到底如何呢?回答很简单: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实际上就是一种无筛选的低级配种,实在有些野蛮。这种婚姻几乎完全是物质性的:男耕女织、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生儿育女……年年月月,时时刻刻,重复着旨在维系个体生命存活和群体种族延续的操作。这里很少有情感的介入和精神的参与。

这种没有爱情做起点的婚姻,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婚配双方情感的和谐和,而且又累积性的影响了后代的智商。大量的事实表明,父母情感和谐与否,往往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性格和智商。而人(其他动物也是如此)的智商是呈代级递升的趋势,即一代比一代聪明。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中国人的智商可与任何优秀人种媲美。中国人的头脑所以不笨,就是因为我国历史悠久,我们民族繁衍起步较早,有着悠久的进化条件。

如果按照智商代代积累性递增的趋势,我们应该是世界顶级聪明的民族,与那些比我们晚几千年出现的民族相比,我们的智商与他们的差距,尽管没有人与狗那么大,至少也得有人与猩猩那样的距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原因何在呢?对此,我斗胆地阐述个人的看法,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的婚姻一直处于动物性的配种状态,只是在解放后提倡婚姻自主、自由恋爱,才使婚姻质量大幅度的提升。现在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代人比一代人聪明。这就反过来说明,人的智商的变化,的确与婚姻质量有关。当然,在我们高等数学难题憋住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过分抱怨祖先当初没搞恋爱,这不是他们个人的责任,而是一个长期的严肃的社会问题。

一个高质量的婚姻,不能只停留在吃喝穿戴的物质层面,还必须有精神和情感的介入。一个高质量婚姻的标志是,夫妻和睦,生活美满,事业遂心,子女成材。其中,夫妻和睦是关键,如果夫妻不和,生活不可能美满,子女也很难成材,即使事业有成,也算不上完美的人生。夫妻和睦的含义是:物质生活美满,精神生活充实,性生活和谐。这后两项都与情感有关,它是恋爱阶段所奠定的。

那种没有恋爱的婚姻,由于缺乏这种感情基础,夫妻双方的生活内容,就只能局限于柴米油盐的物质层面。如果有一方感到精神空虚、欲求不满的时候,便开始抱怨对方。在我国素有“无怨不夫妻”的说法,这句成语不仅说明结怨的夫妻的普遍存在,而且还被认定这是理所当然、天然合理的。这么一来,我们可怜的老祖先,许多家夫妻二人都吵吵闹闹地过了一辈子,从来也想不到要离婚。这就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不幸和悲哀。由此可见,通过恋爱的方式将男女双方的情感,超前地注入未来婚姻中,对于提升婚姻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恋爱所经历的时间虽然暂短,但它所释放情感的计量之大、激情之高,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婚姻。一对有文化教养的、经过真正恋爱结婚的男女,纵然婚后发生某些矛盾,又不会以打骂吵架的形式,把矛盾激化不可解的程度。有时侯,一方或者双方真的很生气,但是,一想到当初好起来多么不容易呀,怎么能因为这么鸡毛蒜皮小事就翻脸了呢?于是一方或者双方就主动和解了。如果没有当初那种爱得死去活来、惊天地泣鬼神的恋情,我平什么原谅你呀!所以,我说,当初恋爱时所投入的情感,实际上是为婚后犯错误取得对方原谅预先交付的罚金。这笔情感的投资,对于家庭的稳定是长期起作用的。

这就是恋爱对成家的作用。

情爱与关爱

不少青年男女在婚后发现,一旦成家双方的情感就跟恋爱时不一样了:不像从前那么痴情、那么浓烈、那么火暴了;好像开始清醒、淡化和冷静了。于是,男女双方都对婚后情感的变化感到惊讶和失望,一方面互相抱怨彼此“变心”,一方面大呼小叫地抨击:“家庭是爱情的坟墓”。有些人的做法更偏激,匆匆地结婚又匆匆地离婚。

这是对于恋爱和家庭,对于恋情与亲情缺乏基本的了解。

其实,恋爱时的情人关系与成家后的夫妻关系,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关系。情人之间除了要求双方恋情真纯不许搀杂虚情假意外,别无他求,有爱情双方就恋在一起,没爱情彼此就分开,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而夫妻之间则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全方位地、全天候的履行作为人夫、人妻的责任和义务。这种人夫和人妻的角色,与单位的科长和处长颇为相似,得在职责权统一的原则下尽职尽责的;与科长和处长不同的是,科长和处长每天都有下班时间,节假日还可以休息,而人夫和人妻的角色,则永远也没有下班和休假时间。

从这个意义上讲,选择配偶组成家庭,与找工作颇为相似,但比找工作更加严格。无论多大年岁的人,只要责任和义务加在身上,那么,情感的浪漫和温馨就被打掉了一半。家庭就是这样要求你履行责任和义务的空间,它比不得花前月下谈情说爱的场所,没有那么多的甜言蜜语和百转柔情。

一对双方都能恪尽家庭职守的夫妻,一定会组成一个夫妻双方都满意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在夫妻彼此心中,都为对方挂着一块“模范丈夫”或“模范妻子”的奖状。在模范夫妻的家庭中,是不是只有劳模式的行为,没有情感的因素了呢?不是的。有一次,我在长春新疆路遇见两位菜市场出来青年妇女,一个说:“哎呀,又快过年啦!我就怕过年,一看人家两口子有说有笑地下厨房,夫妻和和美美地整几个菜,我好羡慕啊;可我家那口子,越是过年越不着家,每年都惹一肚子气!”

现在,该回答上面的问题了:在家务劳动中到底有没有情感的因素呢?如果那个被抱怨的过年不着家的丈夫,能够痛改前非,在过年那天晚上,扎上围裙下厨房,哪怕是帮助爱人剥几瓣蒜,这里边有没有情感的注入?当妻子在深夜里,为即将远行的丈夫打点行装的时候,当丈夫在产房前忧心如捣焦急度步的时候,这里边有没有情感的注入?夫妻之间的这种情感,渗透到生活每一个细微末节之中,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具象化了的爱,如果恋爱时的那种使人意乱情迷的抽象的爱称为情爱的话,那么,夫妻间的这种彼此照顾的爱可称之为关爱。一个由恋爱而结婚的美满家庭,一定会正确对待和处理由婚前的情爱向婚后的关爱转化的问题。

有的人总是抱着情爱不放,一辈子都在追求恋爱时的温馨浪漫的情怀,受不了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束缚,这种人是不会成为“模范丈夫”和“模范妻子”的。在这些人身上最容易发生婚变,当他们在情场奔波得疲惫不堪心力焦瘁的时候,有时也想一劳永逸地得到一份长期稳定(甚至永恒)的情感生活;可是,他们的浪漫的情怀和不忠诚的德行,使他们总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这样一来,就注定他们一生只能是一个情海中可怜的漂流者。他们在情感生活中原本是一群挥霍无度的高消费者,但是由于欲壑难填自讨其苦,到头来,他们反把人生的种种不幸归罪于爱情、婚姻和家庭。

历史上,大多数对婚恋深恶痛决的文化名人,都有着类似的情感经历。号称天下第一情人的台湾学者李敖,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典型。可怕的是,这种“李敖现象”,在当今社会呈现出一种平民化的趋势,各行各业的“小李敖”层出不穷,而且这类人似乎生来就是迷人的魔鬼,有些意志薄弱的女孩,明明知道他们很坏,可又情不自禁走进了他们的引力圈儿。于是就像坠入罗网的昆虫,无论如何挣扎也难逃劫难。这就更值得人们的警惕,奉劝不谙人间险恶的女孩们,可千万要离这种人远着点儿!

一旦,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后,我们就应该奉劝他们,从腾云驾雾般的爱情梦幻中清醒过来,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脚踏实地走进自己的小家庭,用平凡具体的行动,去体贴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在家庭的平凡琐事中去营造温馨的气氛,去培养持之以恒的关爱情感。这对家庭的稳定和幸福是绝对必要的,否则就会出现家庭的危机。

家庭的危机

社会学家们早就预言,21世纪的婚姻和家庭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动荡多变。这是为什么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维系婚姻和家庭的三大要素谈起。家庭关系是靠着经济要素、子女要素和情感要素来维系的。

在人类为温饱而奔波劳碌的时代,经济要素是维系家庭的纽带。男人在外做工养家糊口,女人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和丈夫。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方式,用现在的商品经济眼光来看,实际上是体现出一种变相的雇佣关系:即男人用挣来的钱,雇养一个固定的女人,让她生儿育女并终生伺候自己。而当男人挣钱太少,家庭生活拮据,这时,子女就成为维系家庭的主要因素。人们爱子女的天性,往往还能把缺吃少穿的患难夫妻团结在一起。当然,情感的因素在维系传统家庭方面也是起作用的,但在人们为物质生活而奔波的时代,它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过去,有许多家庭夫妻感情不好,吵吵闹闹一辈子,但就是不散伙儿,这说明维系传统家庭的主要靠经济和子女要素,而不是情感要素。

可是,到了21世纪信息化时代,维系家庭关系的三大要素的作用,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经济要素的作用大幅度地降低了。这是因为在信息化时代就业门路发生了变化:这时几乎一切体力劳动都由机器去完成,如果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人是很难找到工作的,所以,过去一些凭体力干活的劳动者,都面临着失业的威胁;与此相反,旅店餐饮业、文教卫生业、工艺手工业、文书当案业和图书情报业等部门,却要大量吸纳性情温柔、服务周到、耐心细致、心灵手巧和善解人意的女性。这时,女人比男人好找工作。于是,女人们或者为生计所迫,或者为追求人生价值,纷纷走出家门奔向社会。她们中有的同男人一样挣钱养家,有的甚至全靠自己养活丈夫和子女,把家务事完全转让给男人,从根本上改变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以及“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婚姻观念,一举成为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一家之主。这样一来,男人的家庭经济支柱的身份就失去了,维系家庭的纽带作用只好仰仗子女了。

其次,一些事业型女人往往把养育子女看成负担,有的为了逃避这种负担甚至甘愿独身。由于女人对生儿育女的兴趣和责任普遍的淡化,因而子女的要素也就逐渐地失去了维系家庭的作用。

最后,在经济要素和子女要素不断弱化乃至使效的情况下,情感要素的作用便大幅度的上升了,夫妻双方的情感可能成为维系家庭的惟一要素。到那时,家庭只有成为“爱的关怀单位”,才有它存在的必要和可能。前面我曾强调夫妻关爱对家庭作用,正是体现在这里。但是,情感这种东西存在着很大的求新性和变异性,这就决定了由它来维系的家庭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性。社会上一些条件优越的豪商巨贾和歌舞明星,所以屡遭婚变的困扰,就足以证明靠情感来维系的家庭缺乏持久性。

所以,21世纪家庭解体率必然呈上升的趋势,加以社会对离异者抱有着前所未有的宽容的态度,给他们不断地制造宽松的环境,提醒他们“与其让家庭悲剧绵延下去,倒不如来个长痛不如短痛式的悲剧结束”。许多人都会有离婚再婚重组家庭的经历,甚至一生经历三次婚变又不足为奇。

不过,尽管在本世纪婚变率大幅度上升,但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如何保持这种家庭的稳定,仍是关系着多数人幸福的社会问题。社会学家们认为,未来家庭是否稳定,决定权在女人,而关键却在男人。在信息化时代,男人只有认清形式,更新观念,改变角色,重树形象,才能为组建和谐美满家庭奠定良好条件;而女人只有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戒掉职业妇女的通病,在家庭以宽容大度的态度,实施角色的认同,才能使组建和谐美满家庭成为可能。

婚恋与家庭的展望

21世纪,未婚男女在婚恋问题上将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形势呢?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据说,21世纪是女性全面崛起的时代,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女性将进一步施展才华,表现出亮丽的风采。如果说工业时代劳动主角是男性的话;那么,在信息时代,女性将以其特有的智慧和才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逐步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男女社会地位颠倒的态势,必然在择偶标准上有所反映。不久的将来,什么样的男人是女孩子们的青春偶像呢?过去,女人普遍倾心于铁铮铮的男子汉。男子汉的称谓本身,就是要求男人应该具有阳刚的气魄,粗犷的性格,不苟言笑的表情和冷峻威严的神态。在男尊女卑、女人依靠男人庇护的时代,当女人将自己的终身寄托给这样的硬汉子有一种安全感。所以,日本的冷面影星高仓健,尽管他总哭丧着脸呈现出一副阴郁的表情,但许多女性都把他当作崇拜的偶像,因为他那冷峻而威严的形容,魁伟而健壮的体魄,被女士们视为男子汉的典型。

可是,在信息化时代,女人不再靠男人的庇护了,她们渴望理解和关怀,需要的是精神的抚慰、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所以她们更喜欢那种情感细腻、善解人意、性情温和的男人,那是一种具有浪漫情怀、丰富内涵和艺术家气质的男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奶油小生会重新走俏,贾宝玉式的男士会使女人们倾倒。

那时,一个招人喜欢的男人,应该彻底揭去传统观念用以封闭他们思想和情感的面纱,还其孩子般的天真面容:热情活泼,清纯坦诚,开放情感,倾述衷肠,高兴时放声大笑,悲哀时痛苦流涕……总之,男人别再装装扮扮了,剥掉矜持的伪装,现出自己的原形,生活得更轻松、更真实、更像他们自己……重树男士形象目的在于,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小家庭。当然,组建家庭不是男人单方面的事情,女人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

信息化时代的家庭,应该是逃遁喧嚣的社会浪潮的避风港,应该是杜绝繁杂公务干扰的休息室,应该是合家欢聚、共叙天伦之乐的“爱的小屋”,应该是夫妻谈心、倾述衷曲的密室……

信息化时代的家庭,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威胁,那就是网络的冲击。

目前,高度社会化的环境,频繁的社会交往,纷乱的信息注入,弄得人心力交瘁,精神不安,于是人们普遍地滋生一种逆反心理:想脱离人群,只身独处;而电脑技术的发展,又使这种游离社会的情绪进一步升温,使那些离群索居的人,纷纷成为“电子隐士”。他们同现实社会疏远,同屏幕影象世界接近,他们醉心于神奇多彩的画面,他们神游于迷朦虚拟的幻境。久而久之,他们由厌恶现实社会进一步发展到厌恶身边的人和事,最后,可能变成少言寡语、孤独乖僻之人。这种虽然足不出户,但却与家里人貌合神离,严重的会导致家庭的解体。对此,青年男女组成的小家庭,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冷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lengguang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林林 | 荐/林林推荐:
☆ 编辑点评 ☆
林林点评:

培根说过: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其实,每个家庭都是本绝代独版,关键是幸福指数可有千差万别。作者给对恋爱、婚姻、家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给予自己的诠释,令人感触颇深!

文章评论共[2]个
林林-评论

“这种没有爱情做起点的婚姻,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婚配双方情感的和谐和,而且又累积性的影响了后代的智商。”不敢认同!例:孔子的父母年龄相差半百多,当时根本也谈不上双方情感深厚,却生个中国智商最高的“圣人”。at:2007年04月19日 晚上9:40

烈酒红袖-评论

不管怎样,我还是喜欢温暖的家,也许爱是千差万别,但愿温馨都是一样!at:2007年04月20日 凌晨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