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这般黯然消魂的“春愁”大概只数柳永能抒了!
柳耆卿又名三变,一生落拓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青年时期常出入舞榭歌台,与“狂朋怪侣”过着“暮宴朝欢”的日子,受上流社会非难,屡次不第。
柳永,词内容多离情别绪和羁旅之役。音律谐婉,含蓄蕴藉,雅俗共赏。相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熄。”
柳永以慢词著称,柳永许多名篇,在慢词长调的写作方法上体现出法度规范的意义。其词表达不冗不蔓,由景到情的发展极其自然,情景相生,以白描和铺叙见长,表现手法的运用纡徐自如,逐层地由景到情步步揭示词的主旨。唐五代小调中所叙写的大多只不过是闺阁亭伤怨别的一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而柳永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则写出了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柳永羁旅之作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很为出色,尤其擅长写秋景。柳永习惯即景生情,总是首先很工至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这种“无我之境”,表现地深沉。后冯煦评柳永词“壮难壮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侍俊。
香澶敲缓玉迁迟,画鼓声催霪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
这是对一名歌妓卖艺的动人形象的描述。青年时代的柳永为获取功名而到京城,在京都深受都市生活的习染和新兴市民思潮的影响,多次下第之后,便说了些鄙视功名利禄的偏激的话,但后来还是经科举考试而入仕途;入仕之后又难以舍弃旧日的浪漫生活,虽然为环境所逼,但对旧情任是念念不忘。柳永青年时代长期留连访曲,困居都城东京之时,为歌妓乐工写作新词,结识了许多民间歌妓,其中有一歌妓名曰“虫娘”的和他的感情最深。柳永最初科举下第后,仍怀着希望,曾安慰她说:“但愿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况渐逢春色,便是有科举消息。待这回好怜伊,更不轻离拆。”事实上后来柳永踏上了仕途。实践了对虫虫许下的诺言。柳永敢于在作品中大胆表示,与贱民歌妓结为正常婚配,这是难能可贵的了。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青年柳永屡次不第,经过艰难曲折。考中进士之前的数年间,曾经像断梗飘萍一样漫游江南。依旧羁旅落魄,“奉旨填词”。终于在仁宗景酉年间考中进士,旋即踏入仕途。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柳永晚年飘零,仕途坎坷,但他又地萧疏淡远的自然景物似有偏好。游宦之苦,寓情于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使他获得“细蜜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或于前人”的盛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全文完-
▷ 进入城墙外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