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丈夫三十年等来天人永相隔
她用善行延续爱情
肖青华 陈远志
她出身富有,却独爱儒雅穷书生;她与丈夫恩爱九年,分别后竟然苦守一生;她在半个世纪的风雨中,演绎出一段平凡而伟大的爱情故事。她就是湖南省新化县槎溪镇田凼村86岁的邹序庄老人。
近日,笔者拜访了这位老人,记录下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
九年恩爱,苦命鸳鸯无奈分离
邹序庄192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洋溪镇(今槎溪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亲是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后投身北伐为国捐躯,被追授团长军衔。16岁那年,亭亭玉立的邹序庄抛开世俗眼光,下嫁给了外祖父的得意门生杨理洲。当时杨理洲在一所学校教书,生活过得非常拮据,但夫妻俩相敬如宾,并先后生下3个孩子。不久,生性刚直的杨理洲因受到学校领导的排挤失业,只好另谋职业。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杨理洲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告别家人前往南京。邹序庄卖掉4只陪嫁皮箱给丈夫做路费,又将金戒指缝进丈夫的棉衣中。3个月后,杨理洲终于就职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此后3年,杨理洲虽然没有回家,但他按月将工资寄回来,且每月至少给妻子写6封信。正当夫妻俩商量着一起相聚南京时,命运又跟他们开了个玩笑。1948年底,杨理洲随教育部紧急迁往台湾,两人从此失去了联系。
此后,邹序庄既要赡养公公,又要照料自己的母亲,同时还拉扯着3个孩子,身上的负担十分沉重。
隔海相思,夫妻俩没能再聚首
1951年9月,邹序庄被推荐到一所小学教书,她仪态端庄、清丽温柔,许多男子都向她表达了爱意。可她的心里除了杨理洲外,再也容不下第二个男人,她盼望着丈夫平安归来。
一次,邹序庄遇到一名酷似丈夫的乞丐,她激动得连喊两声“理洲”,但乞丐都没反应,她这才知道认错了人。“文革”期间,邹序庄背着“地主阶级”和“海外关系”的双重罪名,遭到许多打击,但她仍坚强地活着,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来。
1976年11月,邹序庄收到了杨理洲从台湾辗转寄来的一封信,她欣喜若狂,泪水涟涟。让她感动的是,杨理洲在台湾生活了几十年,官至空军中校,却一直未另娶。从此,两人鸿雁传书,相互鼓励,等待着花好月圆的那一天。
然而,命运弄人,1977年5月底,杨理洲在台湾因病逝世。邹序庄悲痛欲绝,三天三夜粒米未进。
守候一生,她用善行延续爱情
丈夫去世后,邹序庄开始到处播撒爱心,她认为这是自己唯一可以替丈夫做的事情。
1992年9月,邹序庄把丈夫留给自己的一笔美金捐了出来,在当地修建了一座石桥,取名“爱心桥”。田凼村有个叫罗福宝的病人,双目失明,常年卧床不起,老婆患有间歇性疯癫症,全家五口人和猪羊一起挤在两间破茅房里居住,连件像样的炊具都没有。邹序庄得知情况后,为他们买来锅盘等炊具,并每周去看望一次。潭村的郑如华,瘫痪在床18年,邹序庄得知后经常给她送钱送物……
据统计,20多年来,邹序庄共为残疾人、五保户、特困户及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8万余元。现在,邹序庄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是爱的巨大力量让我活得这么潇洒,这么充实。”她爽朗地对笔者说,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世间充满爱,充满和谐。
作者: 肖青华 陈远志
联系地址: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金石桥镇人民政府 422208
e-mail:xiaoqinghua260@163·com
-全文完-
▷ 进入青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