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过去的记忆花海一叶

发表于-2007年04月23日 晚上8:15评论-1条

元宵节闹花灯,本是传统,正如春节舞龙舞狮,元宵是要吃的,再怎么说也抵抗不过大超市里面的诱惑,看着那堆的老高的各式各样包装的元宵啊,商家也是乘着各种节日不段的推出产品,广告铺天盖地,看花灯也成了看广告,真不知道说这个节日的气氛是浓了还是淡了,当然,这些是无可厚非的,没有广告绝对更加没有气氛。

看店铺的老板一定很苦恼那些舞狮的人,手里拿个狮子,在店铺里跳上跳下折腾一番,说些诸如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话,接下来就是要钱了。他们挨家挨户的到店铺里去表演,甚至不想表演而寄希望于老板直接给几个钱。

这种活动越来越少了。

正月初五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些亲戚,他们在闲聊着,有人说今年怎么没人送财神啊,很多人应和,是啊,现在还没一个人;来送呢,要是以前早在农历12月就有人来送了 ,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十张了,财神菩萨都要争夺地位而打架呢,大家笑了。

又有人说也没有人来舞龙啊,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是啊,早两年还有老年协会的老同志门组织玩几次,现在都没有了。

以前很小的时候,我们盼望着过年,不仅可以的到压岁钱,还可以舞龙挣钱呢,那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钱,如果说压岁钱要被收回去还礼的话,舞龙的钱父母是不会要收回的。因此孩子们都有积极性。于是就盼着。上了学的孩子放寒假就可以去找舞龙的队伍要求参加,太小的就被要求举灯笼,女孩子一般也是举灯,强壮的有力气就可以举筢,也就是真正的舞龙人,还有一些可以要求敲锣击鼓,要练习半各月,那段时间可以听到不同的团队每天晚上在特定的地方练习,比如空旷的学校操场,还有集体的晒谷场,举灯可以不练习,敲锣打鼓是要的,因为要步调一致很多人的节拍要基本符合,最主要的是突出喜庆和欢乐的气氛,声音够响亮,不怕响亮,越热闹越好。到了大年三十就出动了,天还没黑就远远的听到有锣鼓的声音,家家户户都会判断先到谁家,早早准备鞭炮,和红包,等到天黑就正式开始了,一般是从一个组的最后一户开始,往上游前进,因为有上水龙的说法,象征那些家庭走上坡路,如果从上游往下游走,那就是惹祸了,别人不会开门还要挨骂,因为他们觉得那是不好的兆头,要他们家走背路,那个带路的人会吃不了兜着走,因此在舞龙之前一定要找一个熟悉路线的人带路,获的皆大欢喜才好

遇到那家有特殊的事情,比如说盖了心房,生了小孩,娶了媳妇,出了大官或才子,这些就要额外的送财神,屋主也要额外的多打红包,红包一般是五块钱,小气的两块,大方的有二十,三十,那是财大气粗,舞龙着也会多找这样的机会。遇到盖了心房还有一个特别的活动,那就是说龙灯话,龙灯组里面某个有才能的人会提前准备一篇稿子,关于赞颂屋主家的话,吉利喜庆,又能得大红包,同时也是对屋主的考验,因为要答话,要求篇幅差不多,既谦虚又能表现自己本事,让观看的人觉得真的不错,又图吉利,有赢得敬仰,有些家长很牛,会故意让自己还未成年子女来答话,借机表现出子女的聪明能干,然后被很多人传颂,成为大人教育孩子的典故,看某某家里的某,只有十岁就会说龙灯话,胆量又大说话也清晰,又说的好,张大一定有出息等。

一般舞龙的队伍会很长,晚上可以看到外面一条长长的火龙,锣鼓声此起彼伏,除了舞龙组里面的人,还有没参加的人也会加入到队伍中去,体会在长龙中夜行的乐趣,也可以到别人家去看热闹,我总是在别人在我家玩过之后穿着长长的套鞋,牵着弟弟跟在队伍的后面,那个兴奋劲啊,即使闹到深夜,也没有瞌睡的意思。很多小孩都是这样的,拿着手电筒准备回家的时候用,因为父母叮嘱他们早点回家,那几天的小孩胆子很大,不需要父母陪,可以玩到很晚回家,也许是有锣鼓声壮胆吧,在过年的那写天里面,只要听的到锣鼓声就可以看到黑夜中到处有电筒的亮光。

舞龙有时玩到深夜,有时候要玩到通宵,有一点相同的就是到了最后一家,大家会在他们家吃一顿夜宵,有元宵,饺子,面条,米饭,腊肉等,只要在场的人都有吃,吃玩了就分红包,舞龙组的人每个人都会分到钱,舞龙的男人会分的多一些,因为那需要很大的力气,一个晚上下来要消耗很多的体力,身体不强壮的人根本吃不消。其他的人会平均分配,这样才不会产生意见,也会有积极性一些,一个晚上少的可以分得七八十元,多的可以得二百左右,一个春节下来,就可以的到几百到几千元。对小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那是自己的钱呢,一年到头盼着过年能赚得一笔钱呢,等到开学后可以用来在伙伴们面前炫耀一番,可以买自己喜欢的零食。

有时候每户人家一个晚上要接待几个舞龙组,有时候都睡到被卧里了,还会被锣鼓声吵醒,披着棉衣,手忙搅乱的准备东西,外面的锣鼓和灯笼已经包围了整个房子,咚咚锵咚咚锵不紧不慢的催着,却也是十分高兴的。

回想起来,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让人怀念。

“出牌了,出牌了”钞票躺在桌上,被揉成皱巴巴的一团,推过来推过去。

莫邪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花海一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好运气
☆ 编辑点评 ☆
好运气点评:

中国很多的风俗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

文章评论共[1]个
立风-评论

莫邪放在文尾干嘛?at:2007年04月23日 晚上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