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次难忘的旅程江树远含情

发表于-2007年04月26日 早上8:01评论-0条

一次难忘的旅程 

夜晚的月光透过窗户洒满整洁的书房,书桌上精制的茶杯飘出缕缕清香。我铺开稿纸,呷两口茶,靠在软椅上陷入冥想,过去的事情每每浮现在眼前,那是冥冥之中的假想,还是一种宽慰呢?记的有一次难忘的旅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是在1986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银南地区行署工作,这是我所高兴的事。所以心里高兴,脚步也就轻松了许多,很快去了新的单位报道工作了。刚到了一个新的单位,一切都感很新鲜。我的主要工作是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我去报道时,接待我的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挺严肃的,后来我知道,这个老同志是个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他叫我先熟悉有关农业方面的业务,我在此后的一个月中跑了周围几个县,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锻炼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一天那个老同志告诉我“你去参加自治区农业综合考察团,在西吉县”。其实,这个老同志就是我的领导,我二话没说,准备了一下就出发了。 

我计划先坐车去隆德县,然后再坐车去西吉县。我先是坐了五六个小时的车,傍晚才到了隆德县,我住进了车站附近一家旅馆,准备明天再找车去西吉县。 

晚上9时左右,我已经上床休息。突然客房的门被推开半边,一个长着络腮胡的人探身进来喊:“谁是从吴忠来的?谁?”显然他是把我当成是从吴忠来的客人。 

屋子里的人都奇怪地看着他。我正在迟疑,他又放低声调说:“登记处的赵师傅说这里住着一位吴忠客人,请问是哪一个?” 

我说是我,心里想素不相识,找我有什么事呢?他看我一眼,接着说:“小兄弟,快起来帮个忙,明天早晨我们早点走。”说完重重地一带门,走了。我有点莫名其妙,登记处的赵大爷推门进来对我说:“年轻人,快起,刚才那位师傅明天要送货到西吉县,我把你的情况都跟他说了,他答应带你去,还不起来帮他拾掇一下,明天好利索着走!” 

我一听喜出望外,急忙跳下床来,一边向他道谢一边飞快地穿好衣服,几个箭步就冲到了院子里。跑到车子旁边时,他已经打开了驾驶室的门,告诉我先将里面的东西都搬出来,再撂到车厢顶上去,摆放整齐,然后用绳子绑牢固,免得路上丢了。说完他挑起两只空水桶,匆匆忙忙地走出了院门。 

我一看驾驶室里都是一些装满菜帮子烂菜叶和青草野菜的编织袋,将副坐上下空间都塞的满满的,心中就好生奇怪。更让我惊奇的是他挑回来的竟是两桶酸臭的泔水,那一阵阵刺鼻的气味冲得我直往后缩。那天晚上我车上车下忙了两个多小时,他也这样来来回回地跑了好几趟。每次回来他就将这些东西倒进几只带盖的铁桶里,再将这些铁桶分别放在大梁两侧的特制的铁架上。 

都忙完后,他拍拍手对我说:“让你见笑了,我弄这些东西都是喂羊喂猪的。我们那达穷,人都吃不饱,哪有它们吃的,所以我只好路上带一些,让你见笑了。” 

第二天早晨我们离开隆德不久车子就一直在群山中盘旋。一眼看远处的群山,都是荒山,山坡上虽然也有小块的麦地,但是稀疏枯黄的麦子长的还没有筷子高。真难以想像生活在如此荒凉贫瘠的地方的人们,日子过得是何等的艰难。 

一路上我们都默默无语。车行约两个小时,山洼处见到了一块梢大的草地,他在路旁停好车,说是要去割点青草。他边割草边对我说:“小兄弟,我们这里太穷,那些年,我们都是去银川买粮食,都是靠银川平原的粮食才熬过来的。” 

经过这么一番交谈,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进了,话也多起来了。一路上我谈银川平原,吴忠的羊肉,谈贺兰山上的松树,他谈他的家乡,谈宁夏南部山区的荒凉,人们生活的艰苦,“唉!”他叹到,“都是因为没有水。你看那些山坡地,全都靠天吃饭,雨水好了收点粮食,不下雨就只能收把麦杆。我真羡慕你们银川平原,有那么多的肥沃良田,有一眼望不到的好庄稼,还有许多哗哗流水的大小水渠。要是我们这达也有这么一条大水渠就好了,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过一点了,可惜哪里有呢?”说完他又不停地摇头,叹息。 

中午我们在一个小镇吃饭,饭后他仔细地检查完车况,又挑起水桶到各处去转了转,补了一些泔水。我问他养了多少猪羊,路上要如此幸苦?他说不多,才三头猪五只羊。说再多就养不起了,孩子们还小,帮不上大忙,只有自己多辛苦点。 

我们就是这样一路走一路聊,到下午三时许,我们来到了西吉县境内,一个小山村,他指着村头几间土房说,那就是他们家。 

车子刚停稳,五个孩子就欢叫着跑了过来,跑在前面的是三个女孩,最大的有10岁左右,后面跟着一对双胞胎,才三四岁的样子。两个小男孩一上来就一人抱着他的一条腿,有是笑有是跳,他也笑着弯腰用络腮胡子去扎两个小家伙的脸,土屋前面的场院上,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是一天来我第一次看见他笑,而且笑的那样的开心,那样的满足。 

和孩子们嬉戏了一会后,他拿出一些糖果来分给他们,接着问大女孩:“你妈呢?”女骇遥指坡下,说 赶毛驴驮水去了。 

于是我们就先一起动手搬运那些猪羊们的吃食。拌完后孩子们的母亲还没有回来,他看了一下表,说:“不能再等了,到西吉县城还有20公里,我们快走吧,不能耽误你的事呀”说完向孩子们交待几句,我们又继续上了公路。 

到西吉县城卸完货,此时天色已晚了,我说请他上街吃饭再走。他谢绝了,说明天还要去银川接货,而且家中还有许多活要干,得早点回去。临别时我拿出两条好烟送给他,他执意不收,说这东西金贵,自己又不吸烟,可惜了。推让了半天,他还是不要就走了。 

我们考察组的老刘问我:“你认识张银虎?” 

我有些茫然,问:“谁?谁是张银虎?” 

他很奇怪:“就是昨天开车送你来的张银虎呀,怎么你们还不认识?” 

我恍然大悟,原来跟着他跑了一天,却还不知道他的姓名。于是我告诉他是他从隆德县把我送来的。 

“不对呀”老师傅怀疑,“我看你们俩称兄道弟,关系相当好,你们俩以前真的不认识?” 

我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那你知不知道张银虎的情况?” 

我说知道一些,他家中孩子多,生活困难。他自己很幸苦,昨天跑了一天车。晚上还要赶回家去干活,等等。 

“你扯什么呀,”老刘说,“那不是他的家,那些孩子也都不是他的,你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吗?”这回该轮到我奇怪了,不是他的家?不是他的孩子?那他一天到晚这样辛辛苦苦的,这样牵肠挂肚的干什么?再一想也对呀,他比我大不了几岁,哪来的这么多孩子?我真是有点糊涂了。 

老刘叹了口气向我细说了张银虎的情况。原来他是个孤儿,1960年从陕北流落到这里的,差一点冻饿而死,是一个姓王的司机救了他,并收他为徒,教给他开车的技术。三年前他师傅因病去世,留下了这么一大家人。他师母哭得死去活来,寻思自己实在养不活这一家人,就想把几个大一点的孩子都送人。张银虎在师傅的墓前给他师母磕头,当着众人的面立下重誓,说自己这辈子宁愿不成家,也要将师傅留下的这五个孩子都抚养成人。。。。。。 

老刘说到这里有点激动,两眼闪着泪花不再言语。我的双眼也湿润了,后悔自己临别时没能多帮他一点忙。 

此后的日子里,我和考察组的人,都忙着考察工作,忙的都没有时间,但那个勤劳朴实而又如此仁义的张银虎,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是那贫瘠而又荒凉的大山,孕育出象张银虎那样豪放·善良的汉子。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树远含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望疯 | 荐/望疯推荐:
☆ 编辑点评 ☆
望疯点评:

在旅途中必然会遇见很多的事情,而能够让我们深深记得的必然是打动我们内心的事件。而这些事情却往往又被人们所遗忘,这难道不是民族的悲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