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山水之灵气江树远含情

发表于-2007年04月27日 凌晨0:08评论-1条

我喜欢登山,站在山顶俯视着山的雄姿,那是很惬意和激动的,大山给了我勇气和灵感,大山给了我力量,我蹬过泰山,泰山的雄奇:我登过华山,华山的险峻:我登过峨眉山,峨眉山的秀:我登过长白山,长白山的静秀:但是,要是登黄山,那就别有洞天,不是俗话说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集中了雄·奇·险·俊·秀,我登临黄山,那感觉就是不一样的,叫我激动不已。我到过长江,漓江,湘江,黄河,那感觉是别有风景的。山和水是有灵性的。 

我常想,山比水更深奥吗?抑或水比山更辽阔? 

是哪一个参防河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者的箴言。 

山之仁,在于容纳参天古木,亦襁褓了任何一株愿意驻足的小草。既允许夜半狼嚎,空穴虎啸又愿意开放枝叶,招待流浪个种野兽和啼鸟。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雨打,也忍住干旱季节不知从何而来的火燎。山仍然沉默,象一位在希望与幻灭共生的人世上闭目养神。 

水的流动多么象智慧之路,水从来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唯一的宿命。水或回旋于礁石间,思索着如何而过,轻轻地扬弃了河道上的顽石,即不争辩,也毋庸和解。至于飘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愿意负载它们,凡是离乡背井追寻更宽阔天地者必须永远是个孤独者。水不曾允许它们在河面上发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们腐朽的体肤。就连天光云影,也无法沉淀为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趁肉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水草不断招摇,鱼群愿意繁殖以丰富水的灵性,水的流动是唯一的命运,水,因流动才显现出它的美丽,显现出水的博大胸怀。 

水比山深喑随势应变的道理。水只是它自己,千江与万川同一道宿命,朝着真理的海洋奔赴,为了呼应更辽阔的海洋的召唤,为了寻求更深沉的智慧。 

雨岸桃李,是挥泪的宫女,那河腹的游鱼只是一群企图牵住水袖的童子,水回答它们,这一别就是永远了。 

山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之间,当山以洪钟形的绿意招呼,水回应以短笛。象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望的故友,一路循声对答。 

“为何你总是赶路,难道万顷良田地不值得你献身?你口口声声要与海洋会合,如果千江万川不汇聚为海,这世上的生灵岂不拥有更宽广的土地,锄出他们的家园,种植他们的庄稼?”山问。 

“我岂能成为短崭的荣华?如果千江万川耽溺于小小的宅舍,在草树雨粮之中慢慢耗尽血脉,谁来成全沧海?谁显示给生灵,这繁茂的土地上有一片无法征服的海洋,我多么希望微笑永远停留在子民的脸上,能洗尽他们脸上的油脂。”水答。 

山仍然盘坐,为了襁褓,水仍然奔赴,为了幻灭。仁者以身为泥,种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关照。当死亡袭击生灵,肉身还给山,而眸底的人泪属于水。 

他站在你的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你坐在他的河畔读山的倒影。 

即将带着我离去 

但我的心却无声的 

为你留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树远含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薄云残雪点评:

富含哲理的文字里,也带着山水之灵气了。

文章评论共[1]个
Riddle-评论

我也最喜欢登山,爬遍五岳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我现在一直期待的……
很希望爬上那最高峰,喜欢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直希望一个人,简单的行李走遍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这份造物给予的馈赠……at:2007年04月27日 清晨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