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黄河的早晨江树远含情

发表于-2007年04月29日 凌晨0:08评论-0条

黄河的早晨 

在给景物披上无限的浅灰色的清晨,我喜欢站在山上眺望黄河和它的两岸。

我见过渤海弯的明净的蓝天,但我们小城镇的天空更加活跃,更加亲切,更加温蓄。它象人们的眼睛,懂得微笑、愤慨、悲伤和欢乐。此刻的阳光照耀着小镇内为生计忙碌的居民和小贩. 

河对岸是忙着给农田犁地和播种的农民,小镇内都是高大具有西域风格的建筑物,特别是那个金碧辉煌的清真寺,显得更加光彩夺目,那里汇聚着那么多虔诚的人们,祈祷着未来美好的愿望,街道两边是含情脉脉的垂柳,大街上是穿流不熄的车流。农贸市场上小贩兜售着便宜的物品,叫喊声、笑声、尖脆的叫声、惊叹声、讨价换价声生气蓬勃的喧噪,就象灿烂的太阳似的。小镇显得一片生气。

这些善良的、精神的商贩长年累月生活在露天里,任风儿吹佛他们发霉的衣服,经过风雨、霜雪、烟雾和烈日的磨练。他们变的好象清真寺的金顶,更加坚强,他们都是善良的,但有时还表现出诡异的目光。

一阵风刮起了街心的尘土和树叶,别人对这场飞扬的尘土可能毫无感觉,可是它使我忆起了我童年时代凝视过同样的情景,使我这个东北人为之激动,我面前是何等宏伟的图景,古老的黄河穿腾不熄,述说着古老的传说,西域风格的建筑仿佛来到了阿拉伯国家似。1935年10月毛主[xi]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写下了壮丽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始建于北魏时期的须弥山石窟叹为观止。黄河岸边的小城镇,作为中国的“回族之乡”,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回乡风情形成了该市独有的旅游特色,清真美食、民族文化、回族建筑风格更是吸引中外游客的亮点。手扒羊肉、哨子面更是誉满天下。闷肚子、羊杂碎、油香、馓子等清真小吃广受欢迎。 

美丽富饶的小镇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素有“水旱码头”之称,集市贸易历史悠久,更以“天下大集”闻名遐迩。走进穆斯林生活用品商店,各种高中档次的女士纱巾、盖头、大袍、礼拜毯、电脑绣花帽、穆斯林睡袋、汤瓶、壁挂等民族用品应有尽有。 

独具特色的回族建筑、名扬天下的清真小吃、浓郁的回乡风情,以及到回族群众中家访活动最受市场青睐。 

勤劳、善良的人们给了我的生命,给了我活力,要是没有这些以我的思想的无数细微变化反映在我身上,激励我,赐我活力的东西,我的思想得到升华,因此,我以无限的深情热爱美丽的黄河弯上的这个小城镇 。

然而,我厌倦了。我觉得生活在一座思想如此活跃,并且教会我思想和敦促我不断思想的城市里。人们是无法休息的,在这些不断撩拨我的好奇的心,使它疲惫但又永远不能使它满足的书堆里,怎么能够不亢奋激动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树远含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千山我独行点评:

一种引而不发的美,一种曾经沧海的豁达与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