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与时俱进谱新曲 科学发展建新村青华

发表于-2007年05月06日 凌晨0:33评论-1条

与时俱进谱新曲科学发展建新村

肖青华

笔者深入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罗公湾村进行实地调查,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以求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推动。

一、罗公湾村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做法

近几年来,罗公湾村支“两委”因地制宜发展劳务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基本上实现水、电、路全村通,带领村民逐步从贫困走上富裕,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赏,3次荣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被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罗公湾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有:

1、发展生态农业美村。罗公湾村过去农业生态脆弱。村支“两委”为改变这一现状,坚持不懈地进行大规模人工造林,累计植树造林2500多亩,其中村集体林场一个,面积800多亩,茶园一个,1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20%以上,尤其是近年来抓住退耕还林这个机遇,营造竹林150余亩,经济林、生态林200余亩,形成了“村在林中、田在林中、路在林中、房在林中”的格局。所产的绿色无公害水稻、蔬菜等农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该村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之路。

2、搞好基础设施立新村。2003年,投资60多万元将学校危房进行了改造,一栋建筑面积达14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相继又投资20多万元,对500多农户的生产生活用电全面进行了农电网改造,村民的照明问题解决了,小型加工的机械响了,村民心里的“灯”也亮了。2004年,投资25万多元将村主道硬化了1·5公里,“晴天一身灰,下雨满身泥”成了历史,方便了村民物资运输与出行。为了方便群众学习,创办了有线电视站和远程教育网,村民中看书、读报、看电视、学知识、学文化的人多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基础设施变好了,环境也美了,人的精神也振奋了,一个全新的罗公湾村树立在人们的面前。

3、创办新兴农村富村。2001年至2005年,罗公湾村审时度势,大胆创办了隆回县第一座农民新村。农民新村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建设过程中全面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放线、统一设计。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一个占地面积40余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门面166宗,建筑面积达26680平方米的新村在s312省道旁拔地而起,166户人家喜迁新居。新村的建成,活跃了市场经济,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村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

4、培育科技人才兴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农业技术专家进村,培育村级实用技术人才,同时选送科技种养示范户外出深造,积极鼓励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同时,充分发挥“土人才”“教、传、带、帮”的作用。通过运用远程教育、没有围墙的“田间学校”和专业户带动等方式,造就了一批种养能手,推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

5、实行民主法制治村。近几年来,罗公湾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的治安案件,纠纷调处不出村,成功率达100%。因此,罗公湾村支部先后3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县、镇多次评为先进单位。

二、罗公湾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政府的引导和农民的自愿有机地结合

据调查,还有近20%的村民不知道我国正在实施建设新农村,80%的村民对节柴灶、沼气池建设不了解、不重视。针对这一状况,政府必须通过加强宣传、进行示范、鼓励等方式,逐渐把党的决策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单靠政府的努力而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仍然是一句空话,不管是生产发展,还是村容村貌的整洁和其他方面,农民都应该是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把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新农村建设才有希望。

2、一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其在领导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罗公湾村党支部为群众所做的一切就证明了这一点。该村支两委班子有两个特点:一是团结。支部班子成员无论是书记还是委员,无论是村干部还是党员群众,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各项工作拧成一股绳。二是实干。以支部为“龙头”,带领党员干部办项目、抓生产、促民致富。2005年,罗公湾村建起了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室,党员的组织生活、学习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党员、组长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提高了,村民学知识、学技术的积极性也相应增强,各村民小组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以支部为‘龙头’,带领党员干部办项目、抓生产、促民致富”的新格局。

3、新农村建设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罗公湾村是隆回县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但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在村民素质上,该村村民素质不齐,高素质的干部、村民不到30%,要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在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村民用水问题上,真正用上清洁卫生的水不到80%,具有卫生厕所的不到10%。光是清洁水、卫生厕所、硬化路这三项要达到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必须要有400万元的资金,而按国家的投入和对农民的征集来看,要解决这笔经费的时间将是非常漫长的。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规划,稳步推进。

4、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能搞统一模式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农民有不少担忧,怕这个新农村建设是搞过场,搞形式,用农民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搞花架子。特别是在对典型的塑造过程中,为了扩大影响不切实际地夸大农村的一些指标、数据,农民没有实实在在享受到新农村运动的好处,这对新农村建设会产生负面效应,应当引起我们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各地的不同实际情况,新农村建设应有所侧重,不能适用同一模式。就罗公湾村而言,在现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下,今后在继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应该把目光投向多种经营上,打破单纯依赖种植业的单一生产格局,积极引导农民创办企业,发展农村服务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化生产模式,提高第二、三产业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比重。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5-6 8:31:55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青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朋友的文章不是首发,
在其他地方发过,
我帮你改成“原创再发”了。
再发稿时,是再发文章,
请标明“原创再发”。

文章评论共[1]个
青华-评论

谢谢,谢谢编辑的点评!at:2007年05月06日 早上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