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莫道不销魂王先林

发表于-2007年05月17日 下午3:44评论-3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是唐朝的张继落第归来夜泊枫桥的愁云诗韵。而今,啼乌远去,霜花溶化,江枫褪色,渔火不再;只有那寒山寺的钟声飘过了千年,落下的明月依旧阴晴圆缺。这是苏州的诗情画意,然而寒山寺的钟声飘过了千年却传不到一湖之滨的近邻无锡,月亮的光华好像从来就没有在无锡倾诉情意。

其实,无锡早在西周年间就有其名了,虽然直到今天也并不十分出名。史书记载的人物虽然不少,但有成就有影响的也就一个宜兴的徐悲鸿。然而,宜兴的紫砂壶装不下太湖的春水,徐悲鸿的一支画笔也撑不起无锡的历史。无锡之与苏州,真的是一个东施一个西施呢。

迁居无锡,刚好一个月。也曾迷恋了太湖的烟波,饱餐了鼋头渚的秀色,却总觉得少了些厚重的承载,轻飘飘的没有负荷。

5月13日,一个温晴的日子,恰好还是星期日。闲来无事,不如携妻带女去蠡湖看看。蠡湖其实就是太湖一角,因传说中的越国军师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飘游至此而得名。

俏皮灵动的奔驰活力四溢,自五爱家园经梁溪大桥也就十来分钟的样子就把我们送到了一个t形路口。远远望去,烟波浩淼,雾霭茫茫;近处一面巨大的“白帆”迎风猎猎,颇为醒目。曾经来过的妻子告诉我们,那是人工建造的“百米高喷”,是蠡湖的代表景观。但我以为,惊而不奇,壮而不丽,如此而已。

下车,仰望,蓝天悠悠,白云翩翩。各种各样的风筝竟展舞姿,好一排热闹情景。沿着木板路径直向湖走去,风涨衣衫,别样情趣。木板路伸向湖中好远,在尽头和妻子背靠而坐,或濯足,或唱歌,或吹风,或静思,或摆一个“我心永恒”的puse,都是难得的放松和浪漫。但是我们最终也只在此留影流连,我想,如果西施真的和范蠡飘隐于此,他们是不是也常常在这里相拥相偎呢?伊人远去,瑰艳的传说还将继续。

脚下的湖水荡漾起层层涟漪,原来是一指来长的小鱼嬉戏。小鱼背呈绿色,纤细修长,没见过。又想起范蠡在此写下我国第一部养鱼专著《养鱼经》,对范蠡更加钦佩。他的忠诚,他的计谋,他的忍辱负重,他的激流勇退,都是传说中的传说;就连他经商也是天才,被奉为“商人的祖师爷”陶朱公。他真的是男人中的极品,极品中的男人。比起现在电视选秀的那些奶味未脱的“绝对男人”,不知强了多少倍呢!难怪身为一国之主的吴王夫差,也只能得到西施的身得不到她的心,原来西施的心早已迷上了范蠡。

漫步岸边,几株牡丹鲜艳耀眼,一棵石榴树羞红了脸。细长的枝条曳地,小小的石榴像一个个笑开的小嘴,惹人怜爱。再走几步,一棵浓郁的杨梅树站在面前。梅子青青,细细密密,不禁想起欧阳修的诗句来,“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最是恰当。摘下一颗品尝,酸酸的,嫩嫩的,很像小时候在家乡吃的用做中药的木瓜。那份酸嫩,还让人想起“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味道。

一些金发碧眼的外国游人,在湖边徜徉流连。不用说,他们一定是被范蠡与西施的故事吸引而来的。也许在他们的心中,范蠡的神奇本领,西施的倾国美貌,二者经典的爱情,就是最美丽的人间神话,也赋予了这里恒久的魅力。

莫道不销魂,销魂蠡湖滨。

2007年5月17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王先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我也跟着作者游了一回寒山寺;很惬意。

文章评论共[3]个
风光能人-评论

不错,感情很丰富,情节很吸引人。at:2007年05月17日 下午4:37

风劲角弓鸣-评论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at:2007年05月17日 晚上7:15

金海棠-评论

伊人远去,美景尤在!at:2007年10月11日 中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