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属于我的中秋韩香

发表于-2007年05月23日 晚上7:41评论-0条

桂花林里见秋风,欲见家人情万种。

电话匆匆诉不尽,两地临桂得月饼。

秋风起了,枫叶落了,桂花香了,中秋到了,而属于我的中秋,只有对家人的无尽的思念。在我的记忆中,亲情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是一杯陈年的美酒,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团圆佳节时,父亲忠言逆耳中那掷地有声的慈爱,母亲善良的目光,温暖的话语,全都穿过时光隧道涌来。电话那头是我从前眼中父母略显唠叨的问候,是博大深沉的父亲、细腻透明的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电话这头,我的声音湮没在喉咙里:父亲,母亲,好想好想你们呀!

中秋的月特别的圆,而我就坐在石桌旁,想着寒月宫中寂寞的嫦娥,想着婉约词人朱淑真女士的《菩萨蛮》词句: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圆圆的今宵月就这样残忍地在人远离亲友时勾起异乡人的愁思,而却在人寄思乡情与它时,悄悄地隐没在桂林枫林的枝头,伴着山的回音,甲山的虫唱乐队奏起了深沉悠扬的歌:杳杳甲山道,落落冷人请。啾啾林无鸟,寂寂月吟清。淅淅风吹面,纷纷叶落身。朝朝望明月,岁岁盼团聚。虫的吟唱让坐在树下沉思的人进入一种从未有过的凄清、苍凉之感,就犹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秋风起了,芦苇百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的起点和终点。

起点在哪?终点在哪?大师说过,所有的故乡原本就是祖辈们的异乡,只不过是他们停留的一个驿站。在异乡的我,在第一个中秋节之际首次体会这句话。每一只鸟儿都有双翅丰满、健全的一天,离开母亲的那刻便是它寻找食物的时候。而人,迟早也会从嗷嗷待哺的依赖到身不由己的独立,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身为人的那份责任心。每个需要生存、生活的人都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与名利无关。倒是名利这东西难捉摸。有人说,名利是场,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墙,几多奋斗,几多沮丧。当名利蒙上了世人的双眼时,返回头来,看看天边夜色下的明月,看看你身后支持你的家人。你还宁愿,为名利而割舍这时间最宝贵的真情吗?不!一切的一切,早已注定,从开始到结束,都如余秋雨先生所说,那里便是我们的起点和终点。

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不愧为中国诗史上的智者,早在几百年前便将思念刻画得如此细致入微。这也生命落叶归根向来都是华夏儿女特有的情愫。清代有一名画家画兰,将根抛于空中,曰:国之不存,根着何处。一支失根的兰花让一代中国人奔波了半个多世纪,奉献了一生的热忱和鲜血。如今,为了中华的振兴,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昌盛,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有的甚至飘扬海外,与佳人与祖国隔海相望,去学习,去奔波,去开拓一线线祖国的光明大道。这一切都是月下人应当深思的。昔日赵暇有言: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属于我的中秋会马上过去,去年的今日到今年的。我是怎样从家乡到异乡去的,而明年的今日我又会离家多远呢?

本文已被编辑[无缘牵手]于2007-5-24 0:45:20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韩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没到秋天,没到月圆夜,那份思之情便无形中淡味了许多。不过,文字很美,读着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