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旅游区纷纷打出“水乡”、“明清建筑”的旗号,吸引着一群群来自水泥森林的人们。
中国的历史本就悠久,加上地大物博,江浙一带有明清时代房屋留存下来也并非不可能,稍加修缮、又有同样古朴精致的小桥流水作为背景,配合大力的宣传便可成为一个旅游胜地,著名的有周庄、西塘,而我这次去的千灯镇逊色了些,但也同样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
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出自千灯,昆曲的创始人顾坚也同样来自那个灵秀之地,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或许真的是水乡赋予了他们慧根与才情。
和其他的旅游景点一样,千灯镇刻意营造着一种古典的氛围:宽阔的水泥马路两旁开着现代气息浓郁的时装店、甜点铺,却依旧搭起飞檐,以石基支撑起粗重的圆木柱子,让现代的东西在古典的装饰中间若隐若现,游船码头上停着精致的小木船,划船的船工也戴着斗笠、穿着斜襟布袄,仿佛是从故事里走出来的人,还来不及拂去一身的历史风尘。
之一:石板街
石板街是名副其实的,也不知道这条街始建于何时,中间经历过多少次天灾人祸,是否有过被翻修的记录?街道很窄,两边尽是一些古典的建筑,或者的确是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房屋被破墙开店,如果寻到店铺的后面,还能看到居民的住家,和一些生活的场景:三三两两地坐在小竹椅上聊天,或者在水笼头前洗菜洗衣服……背景大多是陈旧昏暗的二层小楼,有些似乎还是全木制结构。
我走在石板街上,抬起头,只能在飞檐之间看到一段细长的天空,而脚下的石板表面粗糙起伏,但拼接得非常整齐,的确是一段路、一条街,也许几世几劫之前的我也曾经走在一条这样的街上,那时的我该穿着一身罗衣,长长的黑发被丝带束起,鬓间还插着几朵新摘的春花,周围正飘着江南的蒙蒙细雨,于是我撑着油纸伞缓缓走来,绣花鞋一路踩过的也许正是今日我脚下的那些石板,杨柳清风吹拂着我的青丝和裙摆,留下一路的风情,或者早已在不经意中吸引了某位青年才俊的目光,紧随而来……人世流转,到如今一切模糊了眉眼、淡化了记忆,只剩下对前生的想象,仅此而已。
之二:余氏当铺
石板街上有一个“余氏当铺”,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产物,但也应该是从历史中遗留下来的,当铺的柜台高高在上,站在外面的人需要拼尽全力地将双手高举过头才能把东西送进去,这种姿势很奇怪,仿佛是对当铺里面的人的乞求,又仿佛是向命运屈服投降,而端坐于当铺之中的人则是一种俯视的姿态,也许早已把自己当作了施舍者,所以连眼皮都不屑于抬一下,看一眼东西,内行地报出一个价钱,便算是做成了这笔生意。
来这里的人应该都处于困境之中,怀抱物件进来的时候是绝望,一定会抱得很紧,因为知道即将要失去,出去的时候两手空空,无论那些东西是否当到了自己的心理价位,至少都得到了一份希望。
当铺后面该是主人的居所,我对于古代的民居没有研究,所有的评价只能基于宽敞或者狭小,气派或者精致,据说古代的房子有几进几出的讲究,这是身份、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而房屋的布局、花园的设置恐怕不仅考虑到美观,连同风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以一个外行的眼光看这处古老的住宅,当年这个当铺老板的生意应该做得非常不错,能够置下这么大的一份家业,得以站在自家的阁楼上,以成功者的骄傲俯瞰着周围低矮破旧的普通人家,他该希望能将这份富贵传下去,可如今他的宅子成为别人参观的场所,而他的子孙也不知道身在何处。
之三:根雕馆
根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所以在这个古镇上设一个根雕馆也没有打破这种古典的意境。
树根深埋在土里,被遗忘的寂寞只能让它们自寻生长的乐趣,加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出落成各式各样奇怪的样子,根雕也许依据了它们原本的形状,再加上人为的修饰加工,就成了作品。
走马观花中,倒不惊叹于自然的力量,因为那些根雕人工雕琢的痕迹非常明显,如果不是事先有人再三强调这是一处根雕馆,我一定会以为这是普通的木雕,反正人类的艺术才能该是最不可忽视的东西,无论是木头还是石头,或者其他的什么粗俗东西,有人就有可能成为工艺品。
之四:千灯馆
千灯镇古称千墩,与烽火台有关,也算是和“灯”字最初的情缘,而如今镇上真的有一家千灯馆,着是一位民间古灯爱好者的私人收藏,一层层往里进,能看到琳琅满目的灯具,木、石、铜、瓷、玻璃等各种质地,变成鼎、桶、靴、船、动物等各种形状,穿越时空一起聚集在这里,历史长的有千年,短的不过数十年,远的来自新疆,近的无非是江南水乡的产物,所以有的美丽精致,有的却已经褪去红妆,只剩岁月烙下的残痕累累。
忘了数一数,这里究竟有多少灯,是否真的有一千盏,或者“一千”只是个约数,指非常之多。
忘了那位收藏者的名字,但他一定是个有心人,愿意也能够为自己的爱好付出精力。
之五:昆曲之乡
昆山是昆曲的故乡,而昆曲的创始人顾坚正是千灯人。
没有听过昆曲,或者听过,但是没有了印象,古代的戏只在那一方小小的戏台上演绎,一卷剧本、几位演员、几样道具便唱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平凡的人世中享受不到的荣华戏里有,普通的生命里经历不到的奇遇戏中演着,往日的生活中看不到的公平正义戏里更是不缺,爱看戏的人,与其说爱戏,不如说爱的是自己想象中的生活。
顾坚一定是个才子,所以能独成一派创出昆曲,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继承并发扬着我们祖先的文化遗产,年轻一代的人中爱戏的已是凤毛麟角,如果就此失传,那真是可惜了。
之六:天下兴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当初经常会出现在考卷上的一句话,所以至今还记得说这句话的人叫顾炎武。
从顾炎武的故居看,他该出自殷实之家,平日里丰衣足食,也难怪会有精力去关心天下苍生。
古人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现在连自己都管不过来,当然考虑不到天下兴亡这么远大的问题,想象一下,如果我豪宅住着、名车开着、佣人团团地围着我转伺候着,不用被老板逼着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用担心被时代淘汰而到处考试,不用担心钱、房子等等问题,或许某个惬意的午后,我坐在花园里喝着茶、欣赏着花红柳绿的园景,也会学古代先贤那样忧国忧民一把。
当然我这么说没有贬低顾先生的意思,毕竟有钱人家的孩子里面败家、作恶的纨绔子弟层出不穷,顾炎武不但学富五车,而且能关心天下兴亡已是非常难得。
千灯镇很小,走一圈不过几个小时而已,却也已经见识了江南水乡的灵秀,象是一位清丽柔和的小家碧玉,静静地站在河边,来来往往、行船而过的游客好奇地打量着她,而她则只是带着淡淡的羞怯和天生的平和目送你而去。
-全文完-
▷ 进入lily_柳絮飘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