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夜。
吴王府一片寂静。
倏然东南角跃出一黑衣人,右手持剑,身如狡兔,几起几落间已逼近王府中央一一吴王下榻之处。
那人蹑足行至门前,剑交左手,右手轻轻地拔剑出销,左手剑销轻轻一碰门,只听“吱嘎”一声,门竟然开了。
那人大吃一惊,突觉黑洞洞的房中劲风扑面,借着月光才看清竟是一把利刃。说是迟,那时快,那人平地向后翻了一个筋头。身子还没落地,王府四处已传出捉拿刺客之声。
那刺客身躯尚在半空之中,手中宝剑便连环展开,剑诀到处,已有两名王府武士中剑受伤。余者纷纷后退,将刺客团团围住。
“又是你。”
刺客顺声望去,但见吴王双目如电,英姿勃发,在几名亲随的护卫下出现在前方不远的台阶下。
刺客深知吴王乃马上帝王,弓马娴熟,又有这么多的亲兵保护,这时要取他性命已是不可能了,暗自叹了口气,将剑一指吴王道:“昏君,你还认得我。”
吴王冷笑道:“第一次见到你,我就知道你是抄斩逆臣李维金满门时遗漏的李逆维金独子李无忌。”
李无忌怒道:“昏君,我父为了你南征北战,替你打下大半江山,你却恩将仇报,将我满门抄斩,我誓杀昏君,为我全家一百余口报此血海深仇。”
吴王一伸手,从旁边一名亲兵手中接过一口宝刀道:“你不是想杀了我为李逆维金报仇吗?那好,我给你个机会,本王和你单打独斗。就怕你学艺不精,画龙不成,反类其犬,到成了我的刀下之鬼。”
李无忌一领剑诀道:“你说话算数。”
吴王道:“本王富有天下,信誉著于四海,岂会对你失信?”当下令道:“本王今天要亲手杀了李逆之子,不用你们帮忙。”
李无忌大喜,暗道: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只要你不让属下助拳,今日就让你流血五步。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李无忌一声长啸,宝剑舞了半个剑花,蓦地欺身近前,直刺向吴王前心。
吴王冷笑道:“三才剑,能耐我何?”身躯不动不摇,挥刀一拦,刀锋向外,顺势一推,看似普普通通一记却是攻守兼备。
李无忌竟对吴王的攻势不管不顾,借着吴王宝刀一封之力,弹起的剑身势若长虹,剑尖已抵吴王的咽喉。
这一招竟然后发先至。
吴王大吃一惊,急切间急忙一个“鹞子翻身”,身子平着跃出,虽然未伤到肌肤,却也惊出吴王一身冷汗。
李无忌提剑面前,吹了吹剑锋道:“三才剑如何?”
吴王大怒道:“小畜生,你找死。”挥刀欺身近前,和李无忌斗在一起。
吴王毕竟是一代枭雄,从马上得到天下,武功自然不弱,两人恶斗了百十余合,李无忌才勉强占到上风。
吴王暗想:小畜生,我拥有天下,就凭你也配和本王一般拼命肉搏?等我和你纠缠上千合,多消耗些你的体力,看你还怎样逃走?想罢,不在主动进攻,只是紧紧守住门户,以守为攻。
李无忌攻势虽猛,但吴王只守不攻,一时间却也讨不到便宜,不由心浮气燥,剑势立刻杂乱起来。
吴王大喜,心想:乳臭未干,竟也想和本王斗。看你还能撑到几时?
吴王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此时他要不时地攻上几招,李无忌未必就能识破他的诡计,他这一只守不攻,李无忌立刻明白过来,暗想:吴王武功虽不及我,却也不至于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一会儿等我体力消耗完了,既便我打败了他,吴王不想让人帮他,但面对这么多王府卫兵,我又怎么能杀得了他?必是我连着几番行刺,虽然不曾得手,但也没人留的住我,吴王才想出如此阴险诡计。
想到这里,李无忌不由打个冷颤,索性将计就计,剑势更猛,几招便将吴王逼到一房根下,跟着便是一记下劈之势,借着吴王用刀一封之力,身躯拔地而起,一跃上房,向西南方跑去。
王府家将呼喊着要追,吴王冷冷地道:“都别追了。”
管家道:“放虎归山,必留后患啊。”
吴王道:“你们追上他就能把他留住吗?”
管家语塞。
二
每回行刺吴王失败,李无忌都会来到父亲的坟头哭述一番。
其实说是大将军李维金的坟,实际上只是大将军李维金的衣冠冢。这也是李无忌最伤心难过之处。
毕竟李维金被冤杀已经数年之久,身为人子,竟不能让父亲入土为安,只能为父亲修座衣冠冢,并且连块墓志铭也不敢立。
当年李维金投在吴王帐下时还是一名亲随,在一次恶战中,吴军大败,身为主帅的吴王也身负重伤,是李维金拼死救出了吴王。吴王感念李维金的救命之恩,便破格提拔李维金为左将军。
李维金的第一仗就是率三千士兵做先锋的平息内乱之战。
当时叛将肖裕以为吴王身受重伤必难活命,因此起兵反吴。吴王新败,只得派李维金率三千士卒前去牵制肖裕。
肖裕有雄兵五万,听说吴王派了位从没带过兵的李维金领了三千人前来,根本不放在心上,便亲自率一万精兵迎战。
李维金采用骄敌之计,率军并不正面迎战,而是避走左翼,肖裕见李维金不敢迎敌,更加不把李维金放在心中。李维金和肖裕周漩半月有余,突然如天兵下凡,在一天夜里,以急行军的速度在天亮之前出现在肖裕军的正面,在肖裕军还在熟睡的时候,突然率军发起进攻,打得肖裕军大败,肖裕本人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从此,军事上开始了李维金时代。
吴王更是把李维金视为心腹大将,不久便加封李维金为大将军,掌握了吴军的兵符。李维金也不负吴王重望,接掌兵符后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匆匆十数年,便协助吴王荡平天下,拥有四海。
吴王常对左右大臣说:“李维金就是我的韩信,大吴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来的。”
李维金听到后大惊失色,他清楚历朝历代功高震主的将军们没一个得以善终的。因此坚决交出兵符,以求保身。
但吴王对他忌意已深,虽然收回了兵符,对李维金仍不放心。
李维金也有预感,碰巧府上来了位云游道人,说李无忌是练武的材料。李维金便将无忌送给道人做了弟子,以求为李家保住这点骨血。
果然不过数年,李维金便被牵扯到一桩谋反的案件中。其实吴王也明知道李维金冤枉,但还是下令斩杀了李维金全家。
后来,李无忌在父亲部将手中得到了一副父亲生前穿过的铠甲,这才在深山老林之中替父亲建了座衣冠冢。
想到这些,李无忌已是泪流满面。
突然听到背后有人笑道:“男儿有泪儿不轻弹。男子汉大丈夫哭哭啼啼的成何提统?”
李无忌大吃一惊,急忙拔剑在手,辩明身后之人的方位,迅速地转过身去,剑尖已抵到那人咽喉。
那人鬓发已斑,手提宝剑,对指向咽喉的剑视而不见,仍含笑道:“李少将军,你想杀我吗?”
李无忌面色变了几变道:“你是谁?”
那人道:“无名小卒,不报名也罢。”
李无忌道:“你想干什么?”
那人一耸肩道:“不干什么?只是随便走走。听到这边有人啼哭,所以过来看看。”
李无忌道:“那你又怎认得我?”
那人笑道:“你跪在这里,又是哭,又是唠叨的,我又不聋,怎么不知呢?”
李无忌半信半疑道:“这里是深山老林,你怎么会到这的?”
那人道:“这到奇了,为什么你能来,我就不能来?”
李无忌语塞。
那人道:“不过你放心,我不是吴王的人。”
李无忌道:“我为什么相信你?”
那人道:“我在你身后已站了半天,如果我是吴王的人,就算你李少将军有十条命也早丢光了。”
李无忌脸一红。
那人道:“你还不把剑拿开。”
李无忌还剑入鞘,但仍对那人怀有介心。
那人道:“李少将军一手三才剑法已练的颇有火候,行走江湖已少有敌手,但要想刺杀吴王,替父报仇恐怕还嫌不足。”
李无忌道:“为什么?”
那人道:“吴王坐拥天下,身傍死士高手不在少数,防卫自然严密,凭你李少将军一人之力,怎么能近得吴王身侧?”
李无忌道:“照你所说,我就杀不了吴王了?”
那人道:“按李少将军这个打法,只恐难以成事。”
李无忌道:“那依你之见呢?”
那人道:“我认为,要杀吴王,不能硬来,只能智取。”
李无忌“扑通”一声跪到那人面前道:“请大侠赐教。”
那人笑道:“你肯信我了?”
李无忌暗想:我几次行刺都没有成功,也只好暂信他一回了。当下点头道:“李无忌一切唯大侠之命是从。”
那人道:“李少将军请起。”
李无忌道:“请大侠明示。”
那人道:“你既信我,就要依我三件事。”
李无忌道:“只要能杀了昏君,别说是三件事,就是三十件,三百件我也依你。”
那人道:“第一件事是你需助我练成盲剑,第二件是在盲剑练成之前你不许再去行刺吴王,第三件是那天去刺杀吴王你必需听我的。”
李无忌迟疑道:“大侠双目有神,为何要练成盲剑?”
那人道:“日后你自会明白。”
李无忌点头道:“就依大侠。”
三
两人便在此处盖了三间小屋居住下来。李无忌几次用话儿套那人的名姓,那人却机警异常,笑说:“我从小父母双亡,好象是姓张,排行第三,别的就记不清了。
李无忌年龄虽然不大,江湖闯历练不少。心知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之名是江湖人随意捏的,却也只好改称那人为“张大侠”。
张三武功奇高,行为却甚是怪异,几乎整日都用一条黑布将眼睛蒙住,不论练武、吃饭、行走都是如此。
李无忌道:“张大侠要练盲剑,却为何不练武时也蒙着眼睛?”
那人道:“欲练盲剑,首先就必需要适应盲人的生活,否则必将一事无成。”
李无忌道:“张大侠武功盖世,为何偏偏要练盲剑?”
张三道:“到时你自会知道的。”
李无忌只得一笑作罢。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寒来秋往,转眼间就是一年的光景,张三的盲剑已经练成。
李无忌道:“张大侠盲剑练成,可以刺杀昏君了吧。”
张三道:“还不行。”
李无忌道:“为什么?”
张三道:“时机还不到。”
李无忌再问,张三笑而不答。
第二天,张三到附近的集市上买了十余只信鸽,精心地训练起来。
李无忌不悦,半讥半讽地道:“张大侠养鸽子也是为了行刺昏君?”
张三浑不介意,笑道:“反正现在时机还未到,闲着也是闲着,养几只信鸽解解心中淤闷也是不错。”
李无忌道:“张大侠是消遣我吗?”
张三正色道:“古人尚且知道大丈夫一诺千金,张三虽是无名之辈,但也知道人无信则不立,张三答应李少将军的事,就一定会做到的。”
李无忌道:“我并非不相信大侠,只是杀父之不共戴天,一日不报此仇,无忌之心一日不死。”
张三道:“少将军难道没听过“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吗?“
李无忌道:“无忌知错了。”
那张三也不管李无忌如何焦虑,便拉着李无忌精心地养起信鸽来。和信鸽培养了数月感情之后,便开始带着信鸽由近及远地出外放飞,信鸽逐步淘汰失踪,最后剩下三只。张三又带着三只信鸽进京放飞,一连三次,最后选择了一只。这才对李无忌道:“吴王气数已尽,是时候了。”
李无忌大喜道:“一切听大侠吩咐。”
张三道:“行刺吴王,事属非常,必需周密筹划,万无一失,否则略不小心,必前功尽弃。我之所以迟迟不肯把行刺计划告知于你,就是怕你沉不住气,打草惊蛇。”当下便把行刺计划详细地讲了一遍。
李无忌皱眉道:“张大侠认为能成功吗?”
张三笑道:“我的计划本来就不是常人能接受的,如果李少将军认为不可,就当我什么话也没说。”
李无忌咬牙道:“只要能杀了昏君,让我做什么都行。”
四
张三进京投奔吴王一晃已过了半年。
这日,信鸽飞回,李无忌捉住信鸽,取下绑在信鸽腿上的信……
数日后,李无忌来到了京城。
这天是吴王祭祖大典,满朝文武大臣盛装陪同吴王往祖庙而去。看热闹的百姓站满了大街小巷,都争着一睹吴王风采。
吴王坐在辇上,意气风发。左右护卫紧紧相随,张三也在其中。
李无忌看到张三冲他一点头,立刻拔剑在手,一声怒叱道:“昏君,看剑。”身如怪鸟,挺剑刺向吴王。
顿时秩序大乱。左右亲随急忙护驾。
李无忌剑势如虹,半空中接连变招,一连便刺伤几个。但众随众也围上来,李无忌在也近身吴王不得了。
吴王面色大变,指着李无忌道:“传旨,谁活捉了李逆,赏千金,封万户候。杀了李逆,赏五百金,封千户侯。放跑李逆,格杀无论。”
话音未落,张三早拔剑刺向李无忌。
两人在一起居住近两年,对彼此剑势极熟,一交手便迅如奔雷,快似电闪,绵绵不绝,将旁人置于圈外。
吴王没想到这个刚提的王府都尉有如此武功,剑剑都克住李无忌的招式,照这样打下去,李无忌决无再逃的可能,大喜道:“张都尉,我现在就加封你为万户候。”
张三精神大震,在“谢主隆恩”声中,一剑刺到李无忌前胸,李无忌弃剑摔倒,张三将剑搭在了李无忌的颈上。
王府护卫欢呼雷动,道贺之声不绝于耳。
张三满面春风,回头看向吴王。
就在这时,李无忌突然跃起,骈指如剑,点向张三脑后风府要穴,张三听风辩形,回头一闪,却没闪开,正戳在张三两眼上。张三负痛,一声长啸,挥剑将李无忌人头砍下。
但张三双目已盲,满脸血污,摸索着找到李无忌的人头,提在手中,仰天苦笑。
突生变故,将所有人都惊呆了。
吴王半响才道:“张候,过来。”
张三一手提头,以剑作杖,寻声走来道:“吴王。”
吴王为了向臣下显示恩崇,连忙走到辇边,伸手要拉张三上辇。
就在这时,张三突然一跃而起,一刺入吴王的心脏。
吴王轰然倒下,至死也没明白是怎么死的。
张三拨剑在手道:“吴王无德,且暴行逆施,我今天刺杀吴王,是为天下除害。”说完跃上一匹马上,扬长而去。王府护卫竟无一人敢拦。
-全文完-
▷ 进入广雨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