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他的美丽在于循规蹈矩四四方方,每一条大街小巷端南正北有条不紊.就向千百年来这座城市里的居民一样,规规矩矩直来直去.没有什么创新没有那么多的狡诈.遵循着中庸之道保持着它灰色之调.四四方方城的中间就是四四方方的钟楼.他是西安的象征.就如北京的天安门,武汉的黄鹤楼.它端端正正座落在西安的中间,如一尊卧虎蹲狮,雄距长安.靠终南蹬渭水,气势磅礴,如一尊佛,保佑着长安千百年来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说钟楼就先说钟,钟是计时用的.最早的计时大概就是用圭表.他全部是利用了立杆见影的道理.日头照出来的影子直对北方的时间就是中午12点正.据说今天你到钟楼去看,当钟楼金顶的影子刚好在北大街路中间时就是中午12点正.虽然是这样说,毕竟不是太准确的.后来就有铜壶滴漏,准确率就已经很高了.高是高但这一般是皇家和研究机构用的,老百姓是享受不上的.老百掌握时间一般就是靠寺庙里的晨钟暮鼓,寺庙里有大型的钟鼓,依据铜壶滴漏按点敲打.老百姓清晨闻钟而起,入夜闻鼓而息,所谓晨钟暮鼓,西安的钟鼓楼也是这样来的.
西安的钟楼始建于唐.青铜铸造技术到了唐代已经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最高的水平就是铸钟.而已景云年间的最好,故名"景云钟".西安的钟楼就是唐代建的.在唐朝的时间,现在的西大街广济口有一个景云观里铸里一口大钟,圆一丈五高八尺,重六吨.为唐时最大的种.上面有十八只栩栩如生的凤凰,每当敲响报时的时间,整个长安城里就响彻清亮的凤凰叫声.这钟就成了皇家的宝物.
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就在西大街的迎祥观临街处建了个大钟楼,悬景云钟于内.天天报时.这就是钟楼是来历.民间传言,那时的钟楼远比现在的还雄伟美丽.三道重沿全部是向上翘的,上面的瓦都是金黄的琉璃瓦.因为那是皇家的寺庙,可以用黄色,不向现在全部是青瓦.可惜原来的钟楼在安史之乱的时间毁于战火了.
现在的西安钟楼是明朝建的.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徽洲后有一个叫朱升的谋士朱升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这个建议下,就修了现在的西安城墙.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就害怕各地在出现真龙天子和自己争皇位.还是这个谋士建议在各地广建钟楼就可以压住龙气,就可以保江山万万年.随下令广建钟楼.全国现存的大部分钟楼都是那个时间建的,西安就在唐钟楼的遗址,西大街的迎祥观处再建了钟楼.由于长安自古帝王都,所以西安的钟楼建的最大最宏伟.
传说明末李自成打进了西安,建了大顺朝号永昌,手下的谋士建议先烧了钟楼,大顺朝才能万万年.李自成不信,留下了钟楼.果然没有几天大顺朝就完了蛋.前几天论坛里有贴,说有消息,要迁都西安.有朋友笑曰,你看钟楼倒了没有,答钟楼咋能倒了.朋友笑着说钟楼没倒.那迁都就是扯蛋.有钟楼镇着,西安的王气就永远上不来.虽是笑话,也有一点意思.
都说钟楼是600年前的东西,建于1384年就是朱元璋洪武17年.其实那都是扯蛋.现在的钟楼是明万历十年(1582年)建的.距现在不过420多年.关于钟楼搬到现址还有一个传说.说万历年间,关中发生了大地震.死了几万人,而且是余震不断.西安城里是人心惶惶.古人迷信都说这是地神发怒,妖魔做乱.纷纷奏请太守降妖逐魔.太守就叫来了迎祥观的老道高承之.
高承之是那时西安城里的第一高人,张三丰的徒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告诉太守:据山海经记载,关中平原原来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秦岭的高峰不过是海上的一些小岛.后来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海水向东南流去.这里就成了平原.有一条大神鱼不愿离开,就自己挖了一条沟把自己埋了起来.地裂山秃,神鱼挖的沟就成了地下河.前朝几代长安是帝王之都,有王气所压,神鱼不干皮干.现在紫气东移,长安已不是帝王之都了.没有了王气.神鱼一动就是一次大的地震.如想安宁只有挖出神鱼的通气口,用大铁链锁住挂上景云钟沉入河底,在把现在的钟楼移到上面压住就可以太平了.
太守听了高承之的话,按他的寻找在现在钟楼的地方找到了神鱼的通气口,挖开一看有几块青石板.翻开看到有一井口.深不见底里面有哗哗的水声.果然就是地下河的口.不一时就见有一条神鱼露出了头来.高承之用法术镇住了神鱼,大家锁了铁链挂上了景云大钟就给沉进了河底.用铁封了井口.赶紧就拆了老钟楼往现在的这个地方挪.挪了钟楼就压住了神鱼,钟楼马上就盖好了.就剩上面的宝顶正在安,原来的宝顶是琉璃的.没有安好.神鱼又动了,这一动是大地乱摇.把宝顶摇下来就给打碎了.眼见马上就把钟楼给摇塌了.一场大的灾难就来了.大家全部没有了办法.就在这个时侯,灵光了一闪.观音菩萨显了灵.拿起了她的净瓶倒扣在了钟楼上,镇住了神鱼.西安从此就安宁了.
我过去就在想,这么大的钟楼是怎么搬过来.难到真是象有的西安人说的那样.安了四个轱辘推过来的,有的人说是拆了在建的.我不太相信.又问过搞建筑的人.搞建筑的说,按现在的技术把他拆了在另外的地方在建,是不太可能的.用了里面几个木头椽子还是有一个可能的.古人没有现在技术发达.可宁要说是原来的搬了过来,连一块砖都没有变.我看就有一点吹牛了.所以我想这钟楼远没有记载的时间长也就是400多年吧.
其实这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钟楼的搬迁是因为明朝西安扩城的原因,与神鱼没有什么关系.可是这个传说在老西安人里基本都知道.景云钟其实没有被沉在河里,现在还在博物馆里面保存着.钟楼的金顶也不是观音菩萨的净瓶.他不过是木头上面包了铜皮而已.不过说来也奇怪.自从钟楼搬到现在的地方,关中就在也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了,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原因.
我是一个地道的西安人,小的时间住的地方离钟楼不远,爷爷经常领着我从钟楼下面过.记的在8几年的时间,钟楼对外卖票可以参观了.我就说想上去看看.我爷说:哦有松看的,就是个烂楼楼子么.原来鬼都不上去.我们小的时间天天在上班耍,夏天还在上边睡觉呢.说着就给我谝起了近代钟楼的故事.
过去钟楼主要的功能还是报时.一个时辰一敲钟,就是两个小时一打.打钟的人就住在钟楼上,钟楼上没有表.敲钟就是个大概,白天看日头(太阳)晚上听下面打更的声音.下面打了更他就开始敲.过去的人时间意识差,不赶飞机不上火车,就是扩摸个大概.放在现在要是那么的敲,你在办个急事,恐怕就把你听到了迷子地里了.
民国17年后西安城人也多了地方也大了.敲钟有的地方就听不见了.就改了打炮.用的是在太平军缴获的一个大土炮.民国20年杨虎城进了西安城,说是杨虎城好热闹.打炮的就多装火药.火药装的多,没有几天就把土炮给打炸了,没有了炮,就改了放雷管.简单方便.平常一回点六个.逢年过节点21个这种情况一直用了几十年,后来解放了,盖了报话大楼有了大钟表,放的声音还是录的钟楼敲钟的声.其实西安人的生活早以融入到那悠扬的钟声里了.
在过去西安没有高楼的年代里.钟楼就是西安的制高点.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了.辛亥革命时,城东北是满城.八旗军就是死守钟楼,打的革命军是抬不起头来,坚持了很长时间.后来革命军从侧翼攻进了满城,放起了大火,清兵看大势已去,才下了钟楼往城西北败去.
讨袁护法的时侯,省警备旅的统领耿直发动了起义.驱逐袁世凯政府的陕西督军陈树潘,就是先占了南门和钟楼.钟楼是西安的中心制高点.陈树潘急了.下令拆了钟楼附近的民房.把陆军监狱的犯人放了出来.打下钟楼是啥事没有.抬来了大炮.监狱里出来的全部是二球.二天就打下了钟楼.西安的讨袁护法就失败了.
钟楼不但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家都知道西安的第一家电影院是阿房宫电影院.可是我听我爷讲在阿房宫之前,西安的钟楼也开过几天的电影院,是个从外国回来的西安人办的.当时没有电用的是干电池,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时间,现在已经无从可考了.除了这些钟楼上在解放前还办过各种的展览会当过天文馆气象台.抗战的时间还是西安的报警台,记的在8几年的时间上边还有警报器,现在好象不在了.
这就是西安的钟楼,见证了大唐的盛世到今天的繁华,风风雨雨.现在的钟楼已经不是过去西安报时的钟楼了.它已经是西安繁华的代名词了.星期天有人说他去钟楼,他不是去参观钟楼,而是去西安繁华的大街去浪.路越修越宽.原来的盘道就是一点点,,记的十几年前开出租的时间,有一天堵车在钟楼盘道,我下去还在钟楼的基坐边尿了一泡.现在不行了.盘道大了.想进钟楼你要下地道.不买票你恐怕是连边都挨不上了,更不要说在钟楼跟下面尿一泡了.
现在钟楼就象是西安城中间一座传统文明的孤岛,被嘈杂和人流拥挤着.早已没有了晨钟暮鼓的意境.被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包围着,如果现在再打钟的话,不要说全城了.声音保证过不了西华门十字.就向是一个小丑,每天的工作就是赚取那几个可怜的门票钱.看门口的介绍登上钟楼鸟揽西安,鸟揽是不可能了,世纪金花的下沉广场是能看个够.这也许就是现代文明和历史的冲突吧.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6-5 18:08:2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家住未央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