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孙中山和南京牙牙齿齿

发表于-2007年06月05日 晚上9:53评论-0条

孙中山和南京

——罗春会

我一直对孙中山先生怀着敬仰,而南京也是我早已非常想去游览的地方。南京不仅是六朝古都,更是长江岸边文化与历史沉淀丰厚的城市。

2006年五一长假,我与妻女来到了江南的第一个站点---南京。江淮流域的风水,自是少了北方的粗犷,多了南方的轻柔。草的肥美,地的平和,水的温情,都显示了这温柔富贵之乡处处轻流柔曼的质地。现代旅途没有古时马匹,纸伞和泥路的曼妙景致,却在时间上占有了迅速地优势。但因为了时间的限制让人没有悠闲的姿态来欣赏江淮大地的美妙,我只有随便透过车窗一扫而过南方的水草和土地。

进入南京,我心头有些波澜。这座曾名闻中外的六朝故都,经历了几多沧桑。这里已经看不到南宋王朝金銮殿的龙座和匆匆上朝的文武百官;朱元璋的大明王朝也灰飞烟灭了;汪精卫的伪政权是一个历史的罪证;一度为反封建而推翻几千年帝制的国民政府现在也仅存一座总统府。我一直认为南京是孙中山的南京,非蒋介石的南京。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成就了国民政府,成就了他作为国人为之景仰的永远的国父形象。所以先生死后南京城最美丽的山作了他的寝陵所在。先生的继承人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生前的遗愿而成了他一生的耻。即使当时他拥有大中国的政治军事大权,但这座曾经的都城却没有安寝他灵魂的地方。我想蒋介石是痛苦的,也许他归天的时候,仍然念念不忘南京,长恨于海峡彼岸而不能合上双眼。不论他生前有多少军队,杀了多少人或是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对于故土,人人都怀这一份深情,蒋介石也不例外。

相比孙中山先生,他之所以能深得国人景仰,得之于先生的丰功伟绩,建国构想以及政治远见。他总想把中国改造成一个民主、自由、博爱、富裕的大同世界。虽然他的国民政府未能长治久安,但这显然已经不重要了。孙中山先生是不朽的。这就是我之所以非常想去拜谒中山陵的原因。

那天,孙山陵集聚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和许多外国游人。我以为武则天的无字碑是空前绝后的,但看了孙中山的纪念碑,我只能认为武则天的无字碑是空前而非绝后。都是一代帝王,武则天的无字碑是儿子立的,而孙中山的纪念碑是人民立的,人民是大于天的,天自古即为皇权,看来这符合孟子的哲学“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思想。

用大理石雕成的中山先生坐在石椅上,足有一层楼高。八字须,浓眉,一脸正气,面含威严。寝陵大厅的两边墙壁上刻着国民政府的治国纲领,这些纲领体现了先生的的宏图思想。先生和追随先生的官员们前仆后继,厉兵秣马,却并没有完成先生既定的愿望,所以他告戒他的官员们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寝陵上空是圆弧形的顶,顶上绘着一枚硕大的国民党党徽。我更以为那党徽只代表正义的国民党,代表以“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生和那些爱国爱民的国民党有识之士。灵柩上方放着一口大理石棺材和先生的雕像,那是用一整块白色大理石雕成的,孙中山静静地躺在大理石棺上。先生闭着双眼,他应该歇息了。孙中山先生生前反帝制反封建,逃亡日本,与清庭,与袁世凯无数次地交锋,现在他可以过些安逸和平静。即使他的建国思想没有实现,但他依然受到了国人的爱戴和拥护。

站在孙山陵前,俯视繁华的南京城,我不禁怀想,曾经的王朝里皇权无上、龙袍玉带的南宋留给了我们什么?大明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长辫子的大清又留给了我们什么遗产?以至拥兵百万的蒋先生又留给了我们什么东西?封建专制和推翻帝制后的中国仍然沉浸在封建体制里,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并没有消亡。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和天下为公仅仅是他个人的一相情愿。

南京很美,秦淮河的歌声似乎还在悠悠荡漾,秀丽的长江水轻轻地淌过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它淌过了宋,流过了明,漂走了蒋先生的国民政府,却独独没有漂过孙中山。历史是个记忆,时间是个符号。历史记录了南京的辉煌,也铭刻了中国人的耻辱。南京大屠杀七十余年前犹在眼前,皇皇大国的都城被一个小小的弹丸岛国百般凌辱,杀人放火,铁蹄践踏,这是逝去的孙中山先生没有想到的痛,是南京人民的痛,更是过去乃至现在我们这个大国的痛!走在南京的街道,越过历史的隧道,我仿佛看见南京还在流淌着鲜血,而远遁重庆的蒋先生却在全副武装的宪兵保护下听闻南京城下钢刀砍杀头颅的声音!这是否也是那个蒋先生一生的痛呢?!

南京城里,再也听不到里李煜满怀忧郁伤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歌声和琴瑟调了,可时间是延续的,历几千年历史的大中国朝代更迭,大浪淘沙,浪到今天,长江岸边的新南京就象长江水一样永远在流淌!

2006.5.11西安黄雁村省人民医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牙牙齿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文章将写景与评史有机结合,游走文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憾力在敲击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