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农家琐事记广雨辰

发表于-2007年06月12日 清晨7:03评论-0条

自打去年一上秋儿,老吴就没遇到一件儿顺心事儿,首先是市动迁办来到村里丈量土地,说是要在吴村北建一座综合批发大市场,据说这是省城以北最大的一处农贸综合批发大市场,省里也十分重视,一下子便拔了十个亿,剩下的钱由市里自筹,每亩地光包赔农民就有五、六万元。他正盘算着自己的那五、六亩地能换到多少钱儿时,动迁办的人却在刚好丈量到他的地头儿不远处收工了。他急忙一打听,动迁办的人说:“面积够了。”老吴追问:“剩下的远啥时动?”动迁办人说:“暂时没规划。”老吴脑袋就“轰”地一声大了,看看左右乡邻,似乎所有人都对他露出恶意的讥笑。尤其令老吴气恼的是,同村的老于家地却在动迁之列。本来他和老于是最要好的朋友,老于的儿子狗子和他的女儿二丫从小青梅竹马,情感颇深,两家也早有意结成儿女亲家,只是没公开,就是因为这一件事儿,使他在于家抬不起头来,老于一家人也从此抬着高昂的头疏远了吴家,儿女亲家一事也便胎死腹中。这是其二。二丫受不了这个刺激,死活不肯在干农活儿,哭着闹着要进城里去打工,老吴夫妻犟不过女儿,只好退步,千叮咛,万嘱托,老吴又亲自把女儿送进了城,看着女儿和同村的几个姐妹合租了一处楼,这才略放宽心地回了村。这是其三。柳毛村的大米闻名全国,每年秋冬季节都有大批的米贩子来柳毛村贩米,偏偏同村的小能人儿老胡找他说:“咱这儿大米每年都供不应求,还用这么急着卖,吴哥你只要听我的,保你今年发大财。”老吴说:“我听你的。”老胡说:“今年咱哥俩儿谁也不卖小贩子,等别家的大米卖光了,咱的米肯定卖个好价。”老吴就信了,等别人家的米没了,小贩们也不登门了。眼见来到年关,两人这才着急,只好开着四轮车到城里去叫卖,虽说每斤也多卖了两、三毛,但多挣的那两个钱儿也都买了油儿。这是其四。乡下人出点儿力按说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但他却认为就是这些不顺心的事儿才导致他打麻将场场皆输,从秋收后一直输到了过大年,足足输了有三、四千。这是其五。

乡下人靠那几亩地儿挣俩儿个钱不容易,老吴一输就是三、四千,再加上接连几件不顺心的事儿,老婆难免时不时的说出几句不中听的话。一回,老吴也是喝了点儿酒,叫了几个好友在家中搓麻将,才不过一个多小时就输了五百多,老婆的脸就青了,屋里屋外地摔打起来。几个好友倒也知趣儿,玩完一个风圈就纷纷推说有事儿。老吴脸就挂不住了,跳起来打了老婆两巴掌。老婆发起泼来,披头散发地边来撞老吴边说道:“你打我,给你打,你打死我好了。”老吴顺手揪住了老婆的头发又是几拳道:“你别给脸不要脸。”好友们连忙拉开两人说:“这是何苦。”老吴说:“这老娘们就是欠揍。”老婆哭天喊地骂了一通,赌气收拾了几件衣服,打个包去哥哥家去了。家中便止撇下老吴一个人儿。

“福兮祸所倚”。

老吴的“背字儿”似乎到此而止。没几天,老婆自己回家了。毕竟是二十几年的夫妻了,别看在一起打打闹闹的,分开了还相互惦念。老吴少不得赔着笑脸说:“回来了。”老婆一脸铁青说:“你少嘻皮笑脸的,以为这事儿就这么完了?这打我不能白挨。”老吴说:“那天我不是喝多了吗,又当着几个朋友的面儿,我总得争点儿面子。”老婆道:“你喝酒喝人肚子里,又没喝狗肚子里。”老吴笑着将老婆按到床上,边在老婆丰臀上拍了几巴掌边说:“你敢骂我是狗,看我不揍你。”老婆也笑了,推开老吴说:“别没正经的,这几天我没在家,你饿没饿着?”老吴抱起老婆说:“饿到没饿着,就是想你。”老婆用手狠狠戳了一下老吴的额头说:“看你还敢不敢打我?”老吴便把老婆压在了身下……

三十儿的那天上午,女儿二丫回来了。二丫回来的那才叫做风光,连老吴都感到脸上风光无限。

那天,老吴正往的上贴对联,一辆叫不出名的黑色高级小轿车一直开到了门前。车门一开,副驾驶室走出一位穿的毛绒绒的姑娘,一把拉住老吴的胳膊兴高采烈地叫了声老爸。老吴这才发现这位时髦女郎就是他的宝贝女儿一一二丫。老吴乐得皱纹都开了,一连声地叫老婆说:“二丫她妈,咱的宝贝女儿回来了。”二丫撒娇说:“老爸,不许你再叫我什么宝贝女儿了。”

老婆听到老吴的招呼,丢下手中的活儿就跑出来,一把抓住二丫的双手问个不停:“二丫啊,一个人儿在城里过得惯不?租的房子冷不冷?有没有人欺负你?要是住不习惯,咱就不进城了。”老吴说:“大冷的天儿,你瞎唠叨什么?还不快让二丫进屋歇歇。”老婆笑说:“就你心痛女儿。”

这时,正驾驶室下来一位穿着貂皮的小伙子,手中拎了两瓶茅台,两瓶五粮液,一下车就笑着问:“二丫,这就是吴叔、吴婶吧?吴叔、吴婶好。”二丫笑说:“就你嘴甜。”老婆就愣了,上上下下打量了小伙子一番。连二丫介绍小伙的名也没听见。老吴推了她一把说:“人家小伟叫你呢,你发什么愣?”老婆一机灵,这才忙小伟让进屋。小伟把四瓶酒交给了二丫说:“大过年的,就不麻烦叔婶了。等过了三十我再来给叔婶拜年。”老吴连声感谢小伟送女儿回来。二丫笑弯了腰,拉着老吴说:“小伟又不是外人,你和他客气什么?”老吴说:“你这孩子,也不让人进屋坐坐。”眼见汽车拐过胡同不见了,这才欢欢喜喜地进了屋。

三、四个月没见到女儿,老吴少不得多炒了几个菜,打了瓶茅台,边喝边说:“活了大半辈子了,还是第一次喝到这么好的酒。还是宝贝女儿疼我哎。”二丫说:“你不用谢我,这酒是小伟孝敬你。”老吴说:“这不扯么?我怎么能喝人家的酒。这一瓶挺贵吧?”二丫说:“不贵,一瓶才三百多块。”老吴一吐舌头说:“乖乖,四瓶酒就一千多块,这酒可别喝瞎了。”就喊老婆也尝尝。老婆闷闷不乐,还是二丫硬让她尝了一口。

看完春节晚会,吃罢守年饭,躺在床上,老吴埋怨老婆说:“瞧你这副表情,女儿回来了你不高兴啊?”老婆说:“你就知道喝。你也不想想,咱女儿刚进城几天,人家凭什么给你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又凭什么开车送你女儿回家?”老吴一醒说:“那你说为什么?”老婆叹口气说:“城里人花花肠子多,我是怕女儿吃亏。”老吴沉不住气了,披衣就要下地。老婆一把拉住他问:“你哪儿去?”老吴说:“我去问问二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婆急了说:“你怎么这么沉不住气?亏你还是一个当爹的,明天我问问不就知道了。”老吴长叹了口气,却一夜也没睡好。

第二天,还没等老婆问二丫,二丫在早餐时却先公开了她正和小伟在处朋友。俩夫妻就愣了,你瞅我,我看你,不知该说些什么。二丫说:“怎么了,你们不满意小伟?”老婆说:“那到不是,这个小伟你了解他吗?你们处朋友,他家大人知道么?”二丫说:“小伟在交通局上班,自己还干着一桩大买卖,他说他处朋友他妈他爸从来不管。”老婆说:“你还没见过他家大人?”二丫说:“妈,你有完没完,小伟初三可来咱家窜门,你们可不许问这儿问那儿的。”老婆说:“那你们说没说哪天上他家?”二丫顿足说:“妈,我们的事儿你就别操心了。”老婆还要问,二丫就躲出去了。

老吴说:“这孩子。你也不用担心了,等初三那天我问问那小子就知道了。”

初三那天,小伟果然开着车来了。吃饭时,老吴说:“你们认识多长时间了?”小伟说:“两个多月了。”老吴说:“你跟家大人提过二丫没?”小伟说:“还没呢?不过叔你放心,我妈我爸从不管我处朋友的事。”老吴说:“那你也得告诉他们,听听老人的意见呀。”二丫叫了声爸。小伟笑说:“没事的二丫。你放心吧,我回去就对我妈我爸讲。”老吴高兴说:“这才对吗。也让二丫给你妈你爸拜个年。”老婆也高兴地说:“对对对,最好我们和你妈你爸也见个面儿,把你们的亲事儿定下来。”二丫说:“妈,我和小伟早就商量好了,等他做成几笔大买卖再说。”老吴说:“成家立业,成家立业,就是说先成家后立业,我就没听说过还有先立业后成家的。”一家人就都笑了。

吴家门前停了辆高级轿车,一停就是几个小时,很快就传遍了全村,引来不少好事者进来望风儿。最令老吴得意的是老于也来了。老吴郑重其事地拉起小伟说:“小伟,记住了,这是你于叔,和我关系最好,见了面可别不说话。”老于尴尬地笑了。

事情本来还算圆满,但小伟却迟迟没让二丫去他家,夫妻俩一问,二丫就说小伟的父母忙,再问就耍脾气不理二人。刚过了十五,小伟就开着车来接二丫进城了。老婆千叮咛,万嘱托小伟要好好照顾二丫,又拿出五百块钱,二丫笑着说:“这钱你二老自己留着花吧。”小伟也笑道:“叔、婶就放心吧。”

眼见车子不见了,老婆的眼圈就红了说:“我怎么总觉着这事有点儿不对劲儿呢?”老吴问:“怎么不对劲儿?”老婆说:“城里人再忙也不会连见未来的儿媳妇一面的时间都没有吧?”老吴想想也觉得蹊跷,只得安慰老婆说:“我看没事的,你就别瞎寻思了。”

过了十五,一晃儿便到了开春儿,老吴就没时间再打麻将了,整天忙着收拾农忙工具,准备种地。可令老吴不舒服的是全村也没几个人忙着春种,尤其是和老婆在地头儿上撅着屁股插秧时,那种巨大的落差就更明显了。

书记、村长却急了,骂骂咧咧地挨家挨户地找问为什么不种地。村里人笑了说:“都快动迁了,还种什么地呀。”书记说:“别他妈的臭美了,今年要是不动迁,你们喝西北风去啊。”村人说:“那要真动了,种地的损失算谁的?”村长说:“瞧瞧你们这点儿出息,我担保政府会给你们说法的。我可把丑话儿说到前面,咱村儿可是全国有名的大米之乡,年末如果不动迁,你们再荒了地,可别怪村儿里把地收回来。”

连骂带吓,总算把村里人都撵到了地头儿,可是人心已散了,谁还肯好好种地?好好的一大片肥沃土地被搞得一塌糊涂。书记、村长看得连连摇头叹息不止。村长就对书记说:“还是到市里打听一下吧。”书记想想也没办法,只好跑到乡里求乡长。乡长一听就火了,指着村书记说:“你这书记是怎么当的?连这点儿小事都处理不好还当什么书记?这事儿我不管,你们自己去想办法。”

说归说,气归气,乡长还是不敢怠慢,于是亲自带上村书记乘车去趟市规划局。规划局回答说:“本来是想在柳毛村建农贸综合批发市场的,报告也打到省里了,可是省里考虑到柳毛村是全国闻名的大米村,决定将柳毛村耕地划为省重点保护耕地。取消了农贸综合批发大市场的规划。”

得到准确的信息,村书记忙给村长挂电话,乡长说:“还挂什么电话?我和你现在就去柳毛村。”

一到柳毛村,乡长就急着召集村里人开会。村里人听说开会,还以为是动迁的事,几乎全村的人都聚集到了村委会。老吴也忍不住丢下地里的活儿,跑来凑热闹。

乡长铁青着脸,亲自拿起麦克风向村民宣布,市里已经取消了在柳毛村建农贸综合批发大市场的计划。村民们一听就炸了庙,纷纷议沦说,这不是拿咱们农民开涮嘛。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咱们到市里说理去。”村民们齐声响应,乱哄哄地就要散了,各自回家开上四抡车去市里。村长就急了,一把夺过乡长手中的麦克风骂骂咧咧地说:“都他妈的给我站住。想起哄啊?我看谁他妈的敢到市里去闹事?还反了你们了呢?”村民们真就给村长镇住了,纷纷问:“我们就惦记动迁了,也没好好种地,现在补种也晚了,今年可怎么办啊。”村长说:“你们问我,我问谁去?这事儿和政府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要怪只能怪你们自己。”村书记接过麦克风说:“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地抢种,把损失夺回来。”有人说:“你说的到容易,我们连应手的家伙(农具)还没准备呢?”村长拿过麦克风刚骂了一句娘,乡长却示意他要讲话。村长就把麦克风交给了乡长。乡长说:“乡里知道你们的困难,但是现在不是发劳骚的时候,再说发了又有什么用?现在最要紧的是想法子把损失补回来。我看就这么办吧,你们先回去好好收拾一下农具,我呢回乡里动援所有的机关干部到咱村来支农,帮助你们抢种。”村民们还是乱哄哄的,村长拿了麦克风,一瞪眼说:“怎么?你们还有什么说的?还不快回去收拾家伙。”村民们这才散了。

老吴心里几乎乐开了花,回到家里就让老婆炒了俩儿菜,打了瓶五粮液边喝边唱了起来。老婆说:“瞧你美的。小心别让外人听见。”老吴说:“怕什么?我在自己家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顿了一顿又加一句:“我就看不惯咱村的人,你瞧瞧前些日子把他们狂的,小人啊。”老婆笑说:“行了行了,别幸灾乐祸的了,咱村就你不是小人行了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吴怎么想都觉得老婆的话儿意味深长,脸就变了,一把推开酒杯,赌气倒头便睡。老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村里抢种水稻那段日子是老吴最惬意的日子。老吴忙完了农活儿,就往自家地头儿的一棵大树下一躺,眯起两眼幸灾乐祸地看着在炎炎烈日下忙碌的村人,尤其是看到忙碌的满头大汗的老于,那份儿子惬意简直无法形容。老于一家人从此也低下了曾经“高昂”的头,见到老吴,老远儿地就打招呼,有意无意间还问起二丫。老吴语中带刺儿地说:“这丫头,不懂事,偏要上什么城里混,还在城里处了个在交通局上班的对象,你说咱一个乡下人怎么高攀的上?真是让人把心都操碎了,哎,就别提她了。你看你家狗子多懂事儿,地里的活儿样样拿得起来,放得下。多让人省心啊。”老于就尴尬地笑笑过去了。 

过了盛夏,就是金秋。

由于有了今儿春那档的插曲,柳毛村只有少数几家收成好的。柳毛村大米闻名全国,丰收年大米都供不应求,就更不用说欠收年了,因此这一年的米价比去年足足高了五毛钱,老吴大赚了一把。

忙完了秋收,便到了农闲。乡下人没有多少娱乐活动,便都玩起了麻将,老吴是玩一场赢一场,简直成了柳毛村的“赌神”。不过半月,就再也没人敢和他玩了。

这天中午,老吴正在家中喝酒,二丫突然回来了,也不过来和父母说句话,就一头扎进了她的房中,“咣”地一声将门关上。老婆看了眼老吴,连忙跟了过去,一推门,门已经被二丫反锁住了。老婆就急了,一边敲门一边喊着二丫。老吴急忙过来,推开老婆,边敲门边说:“二丫,是不是谁欺负你了?告诉我,我去找他。”老婆说:“二丫啊,是不是小伟欺负你了?”老吴说:“除了他还有谁。我早就看出这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我这就找他去。”说着老吴就往外走,还没走出去,又听到“咣”地一声,老吴回头一看,见是二丫红着眼圈站在了门前。老婆一把抓住二丫的手问:“二丫呀,你这是怎么了?快跟妈说。”二丫也不吭声,转身又回到房中。老婆忙跟了进去,老吴也想跟进去,刚过门槛,就被老婆推了出来,老婆又顺手关上了门。

老吴急的来回不停地踱步,生平第一次感觉时间是那么的慢长,一个多小时仿佛被拉长一整天。看到老婆出来,就忙不迭地迎上来问:“到底出什么事了?”

老婆两眼红肿,一看就知道刚刚哭过一场。也不吭声,回到房中,又落下泪来。老吴急得直搓手,说:“你能不能先不哭?”老婆这才抹了把泪儿说:“小伟出事儿了。”老吴说:“就这事儿?”老婆点头。老吴就笑了说:“我寻思多大的事儿呢?小孩子出点事儿能有什么大不了的。是不是和别的孩子打架了?”老婆又哭起来说:“不是,他是倒卖什么摇头丸让派出所抓去了。咱二丫还让派出所审了大半夜呢。听说他搞不好会被枪毙的。”老吴一听就傻了,半晌才说:“还好,二丫还没和他结婚。”老婆说:“可是,可是二丫怀孕了。”老吴只觉大脑“轰”地一声涨大了……

第二天,老吴一家偷偷地去了趟城里,作掉了二丫肚里的孩子。回到村后,老吴好象变了个人,整天憋在家里,就是偶尔出门,也是躲躲闪闪的,生怕遇到熟人问起二丫。越怕人问,偏就有不识趣儿的人来问。先是老于,老吴见到老于气不打一处来,老于一句话还没说完,老吴就拦住他的话头说:“二丫怎么样和你老于家有一毛钱的关系吗?”老于脸就红了,支吾说:“我这不是关心二丫吗。”老吴说:“还是自扫自家门前雪吧。”老于尴尬地笑了,那笑脸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然后是小能人儿老胡,老胡说:“听说二丫的对象黄了。”老吴故作洒脱说:“年青人儿哪个不处几个对象。”老胡说:“你看狗子这孩子怎么样?”老吴问:“什么意思?”老胡说:“狗子和二丫都是咱们看着他们长大的,他们……”老吴脸色就变了,打断老胡说:“咱们是好哥们,你到我家坐客,我欢迎,但少提老于家。”老胡说:“吴哥,多大点儿事啊。乡里乡亲的……”老吴说:“乡里乡亲的没错,但我和他老于家没戏,你去告诉老于,二丫就是烂在家里也不会嫁到他老于家。”老婆忙着拉了拉老吴的衣角,打圆场说:“你吴哥是气不过老于的为人,你瞧前阵子他那狂劲儿,现在不动迁了,又想起我家二丫了,好事还都成他家的了。”老吴明白老婆的心意,毕竟二丫己怀过别人的孩子,便借坡下驴说:“既然老弟说话了,我不能不给你面子,你回去给老于捎个信儿,告诉他要想娶二丫当媳妇,让他领着狗子到我家来。

其实老吴也就是这么一说,不想老于还当真了,还真的带了四样礼品,和老婆、狗子登门来求亲了,这门亲事就这么订下来了。据说两家己经商量好,年底就要给两人完婚。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广雨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仅有余温点评:

作品将琐碎二字无形的贯穿全文来叙述老吴家里大大小小的生活细节。
将一家人的生活真实的展现于眼前,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比较深厚。
期待作者更多的首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