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又到端午江正川

发表于-2007年06月18日 上午11:53评论-1条

端午节快到了。

照例:这两天厨房里总会飘出煮粽子时棕叶所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窗框门楣出现了由夫人挂起的一束束的艾草。但走在大街上,看到超市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粽子,却不见屈原的踪影。

因此想到如今许多传统节日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内涵,不禁黯然神伤。 

现在的端午已经不像过去的端午——孩子们脖子上挂着一串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的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五颜六色,玲珑可爱;还有放在由大人用丝线编织的网兜里的咸鸭蛋;或额头上点着雄黄,去江边看龙船,喝雄黄酒了。那都已成了远久的记忆。 而吃粽子,挂苍蒲草以驱邪防病的习俗幸好还基本保存着,但是对屈原的纪念却也随着市场经济,化作了尝鲜作乐的节日……

然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怀王宠信奸佞。而大臣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顷襄王继位,屈原最终遭馋言攻击而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江南沅、湘流域蛮荒之地。他在流放途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被经久传诵,广泛流传且影响深远。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饱受摧残,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劝他“不要拘泥”,要“随和一些”。屈原回答: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也不会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这世俗的灰尘!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诗人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如绞,万念俱灰,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是于五月五日,愤然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捶胸顿足,哀痛异常。并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投进江里喂鱼龙虾蟹,希望它们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而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人们担心饭团为蛟龙所食,就想出用楝树叶包裹,外缠彩丝结扎。由此逐渐发展成棕子的原型。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也由当初的枕型发展为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吃粽子已很时尚。已有蜜饯、果品作馅 。苏东坡的作品里就出现过“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而到了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其馅也有了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花样,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从此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华夏上下盛行不衰,并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如今:每逢阴历五月初,大江南北,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一般而言:北方多包小枣、赤豆;南方则有豆沙、蚕豆、鲜肉、火腿、蛋黄等品种,其中尤其以浙江嘉兴粽子为最。记得每每旅游途径浙江嘉兴,在站台上就能买到闻名的嘉兴“小脚粽子” 。其豆沙粽,剥开后但见赤红发光的豆沙渗透着的糯米晶莹发亮。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腻,清新爽口。而那肉粽子,据说是用大骨头熬的汤煮的。油光光的,光那色香就让人望着嘴馋,里面的肉馅,鲜红鲜红的,那味道自然更是鲜美,让人难忘。 

还有賽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最初盛行于吴、越、楚诸国。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但那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而如今江浙地区的划龙舟习俗,还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窗框,悬于堂中梁上。

艾:又名家艾、艾草、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也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而菖蒲则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同样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清理冗物,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杀菌防病的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说端午节也是全民自觉掀起的“全国卫生日”也非笑谈。

要知道:所有的民俗节日都基于传说约定俗成的,在几千年流传过程中,虽然也会有其它传说不断添加、丰富进来,但必定有一个主要的内容作为其骨干、精髓,并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发扬光大。所以传统民俗往往寄托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对理想、道德、情操的追求与渴望。划龙舟也好,吃粽子也罢,都是紧紧围绕着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遭遇生发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端午节,就是黄炎子孙纪念屈原的节日。

记得最后一次看划龙舟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还小,只见人山人海热闹非常。那狭长的龙舟插着金黄的龙旗,在锣鼓声中竞相争渡。那番喧嚣、那番激情涌动,至今历历在目。不过:去年听说屈原的故乡,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的,县城东门外矗立着那由郭沫若先生手书“屈原故里”四字的高大牌坊的千年古城秭归,随着三峡的建成永远沉入了水底…… 

好在端午节毕竟会永远过下去的。随着那阵粽子的清香,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可谓岁月悠长;纵使它已被韩国申请为联合国的人类文化遗产项目;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但至少一到端午,总有人会记起屈原。因此想起这点,也就让人颇感欣慰于怀的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正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舞袖霓裳点评:

端午话龙舟,粽子飘香时。文笔不错,欣赏!

文章评论共[1]个
康乃馨-评论

有才华,要向你学习。
  【江正川 回复】:不好意思。共勉! [2007-6-20 17:38:47]at:2007年06月18日 下午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