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为什么失民心者反得到天下?静风

发表于-2007年06月18日 中午12:47评论-2条

历史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现在很多事实说明,失民心者一样不妨碍得天下。近来学生对于学校后勤的抱怨越来越多,食堂、洗衣房、医务室更是被戏称为理工黑三角。然而,不管学生怎样抱怨,后勤的服务并没有丝毫改变,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很多人都在校园食堂、洗衣房、医务室提供的恶劣服务中受到过委屈,感到过不满,心生过愤怒,但是我们的委屈,不满和愤怒又有什么用呢?产业化之下垄断经营使我们成为了后勤产业集团的鱼肉,任由产业化的刀俎宰割,服务价格上去了,但是服务质量却跟不上。很多人会抱怨学校不关心学生,其实像我们学校老师和一些学生社团还是在为学生争取利益,但致命的是,产权是属于后勤公司的,学校没有有效的措施去约束。

一切都源于一场大学的资本调整。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教育资源增长需求迅速上升,由此对维系高校正常运转的学校后勤提出了改革要求,高校后勤改革正由以往的行政管理逐步转变为企业化管理,计划体制下的高校后勤资金缺乏、管理落后、缺乏一定的激励方式,向后勤社会化发展是一种趋势,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既然学校后勤企业化的设置是因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模式,那么同样以经济学的角度我们来看高校后勤目前存在的弊端。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公共性和公益性,这就决定了教育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而高校产业化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后勤服务的垄断经营。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们周边的校园后勤服务已经形成了垄断,垄断只会带来服务意识和质量的下降和价格的上涨,损害广大师生的利益。在全社会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以市场的手段调控资源的配置的同时,高校内却形成了独立的“天堂”,于是我们看到即便市场上菜价下调,学校食堂的价格也是只升不降。

高校后勤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与后勤分离,使学校摆脱社会负担,从而使高校可以专心致志地抓教学科研,同时降低后勤运行成本,并获得更好的后勤保障服务。但是目前学校后勤的现状却令人十分担忧,反而违背了初衷。

学校完全成了企业独立的赚钱机器,而学生恰恰没有还击的能力。要摆脱这一困境还是要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机制以及学生导向的服务原则,实现在自主经营的情况下,增加收入与服务社会并重的双赢局面。否则在垄断的条件下只会损害学生的利益,给学校带来后顾之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静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圆月弯弓点评:

中国式的改革常常是滞后的,又何止高校,又何止后勤。
中国式的政治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得君心者得天下。
民心失了算什么?只要君心不失,或者是君心不知,则天下无忧矣!

文章评论共[2]个
圆月弯弓-评论

中国式的改革常常是滞后的,又何止高校,又何止后勤。
中国式的政治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得君心者得天下。
民心失了算什么?只要君心不失,或者是君心不知,则天下无忧矣!at:2007年06月18日 中午2:39

木伯-评论

特色!at:2007年06月18日 下午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