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的师承闲云野鹤gxl

发表于-2007年06月19日 晚上11:38评论-0条

---论沈从文的“天才”

人们提起沈从文这个名字,往往会冠以“天才”这样崇高的关键词,但天才也是人,虽然我们并不能否认《边城》这部田园牧歌式的伟大杰作,是需要上天赋予人非凡的才情,但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之后,恐怕“天才”也并不是凡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作为一个立志要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点成就的人来说,我时常面临着这样一种困惑:“天才”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天才他本人会意识到自己生来就有的天赋吗?也许聪明的人会说:“我有天才,有天才何事不可为?用不着在这方面下功夫!”;迟钝一点的人说:“我没有的天才,这种非天才而不可为的东西,就是下功夫也无益!”所以这些人都不会对文学艺术产生真正地兴趣。一次偶然地机会,(也许是必然,像我这种木讷寡言,不善社会经济的人来说,恐怕再找不到一种生活方式比“投身于文学事业”更能逃避现实的了——因为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我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我常常怀疑自己的资质,只好比一个徘徊在理想面前的孱头,被庸人自扰的烦恼所困惑。自从读了但丁的《神曲》之后,我才明白:人应该以历史上优秀的前辈为榜样,学习他们伟大的思想和坚强的意志,从而撑握自己的运命。沈从文这位自学成才的伟大“天才”,无疑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位重要“偶像”,在他的《从文自传》里,我读到了“天才”其实有许多事在人为的东西:

勤奋

“天才来自于勤奋”这是先哲曾说过的一句至理名言。沈从文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首先与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这个基本上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完全靠自学成才的勤奋青年,从最初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文坛门外汉到北京大学的教授,以及《边城》那种诗一般的文字,通通归根于沈从文的“天才”,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有一句诗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沈从文如果没有在北大旁听那段时间的勤奋好学,怕也不会有他后来日渐成熟老练的文笔。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那个困窘的“乡下人”凭着一股子想当作家的热情,饥寒交迫地寄居在“霉而窄斋”没日没夜地写他的小说,这难道不是一种勤奋的体现吗?!沈从文的成功虽然有许多客观因素在内,比如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受到郁达夫、徐志摩、胡适等胸怀宽广的前辈们提携,但归根到底还是他自身的努力。在短短二十几年的写作生涯当中,沈从文作为当时少数几个多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广泛涉及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等,可谓说是著作等身。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革命时期。在这二十几年时间内: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可谓说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多少名人、学者纷纷颠沛流离、辗转不定,更别说沈从文这种完全靠卖文混饭吃的文学青年了。何况当年的沈从文并不能像当今某些著名作家一样呆在象牙塔里,为纯粹地“码字”而搔破脑皮,比起现在的专业作家来说,沈从文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进行写作。这二十几年,他先后执教于中国公学与西南联大,以及青岛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些为衣食谋的教授工作几乎占去他一半以上时间,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作品一部又一部地诞生,其勤奋的程度真可谓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正因为沈从文的勤奋以及独特的文学意境,才奠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执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王国维比喻一个人成大事业、做大学问必然所经历的一种境界,也就是执着精神。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离不开这种一往深情的执着精神,在自学成才的沈从文身上,似乎更能充分地体现这一点。沈从文出生于偏僻的湘西凤凰古城,14岁小学毕业厕身行伍,二十岁那年只身一人来到北京,为的是心中伟大的文学梦想,挨过饿,受过冻,遭受过打击和揶揄冷眼,也曾迷茫过,困惑过,甚至绝望过,但他始终都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写呀,写呀,凭着一股顽强的劲头终于写出了点名堂,并杀出了一路血路。世界公认的顶级天才牛顿曾说过:“天才其实就是长时间的耐苦!”,这句话虽然说得稍嫌过火,但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长久地磨炼和不屈不饶的执着精神,再有天赋,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值得一提的是,正由于沈从文的这种执拗与顽强更赢得了爱情。他与中国公学“校花”张兆和的结合,几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坛佳话。沈从文二十七岁那年,经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先生的引荐,首次走上了讲台,这位腼腆的“乡下人”,面对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一大帮学生竟然出尽了洋相,原来预备讲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因为怯场,在不到十五分内就讲完了,最后只好红着脸在黑板上写上一句:“你们这么多人,我害怕”收场。许多对沈从文授课不满意学生,甚至告到校长胡适那里,但沈从文并没有轻言放弃。正因为他的好强与执着,才有了后来他在胡适周围的良好文学坏境,并从此走向了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据梁实秋在一篇回忆沈从文的文章里写道:“他(沈从文)清秀的面,个子不高,平时话语不多,讲课声音极小,夹杂浓重的湖南口音”。干教师这一行,靠的就是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像沈从文这种拙于言辞的秀气小生,无疑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张兆和作为沈从文的学生,在当时有“校花”之称,沈从文对她一见钟情,但张小姐并没把这位老师放在眼里。她出生书香门第,文静保守,可谓是大家闺秀。听说当年追求她的人,多达十几余人,这些人统统被她编成序号,曰:青蛙或赖哈蟆,临到这位腼腆的“乡下人”,竟被排名“赖哈蟆十二号”,可见那时沈从文追求张兆和好比赖哈蟆想吃天鹅肉。但是沈从文那种近乎顽固的执着,一旦动情,可不是一般的爱,而是很顽强的爱她,只是“乡下人”人的自卑不敢轻意表白而已,更何况那时的“师生恋”在当时并不怎么开放的年代里,可不是件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在中国公学任教的那几年,沈从文学用优美的文字代替那张笨拙的嘴给张兆和写了一封又一封的情书,可张小姐一封也没有回,听说沈从文因她的冷漠几次要寻死,张兆和才拿出这些信跑到校长胡适那里诉苦:“沈先生一个老师,竟给我写情书,我可不想谈这种事情”,可这位开明的校长却说:“那好呀,沈先生文笔那么好,你可以慢慢地和他交往”接着又说:“既然沈先生那么爱你,他又是个没老婆的人,我劝你嫁给他。”张小姐听完这些话,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但沈从文并没有轻言放弃,其执续时间之长,竟达三年之久,其爱之浓烈,几乎到了为她寻死觅活的地步,真可谓是坚贞如一,至死不渝。据说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走过许多的桥,行过许多的路,也见过许多的人,却只在刚好的年龄里真正爱一个人。我不但爱你的灵魂,也爱你的肉体!”这是何等的一往情深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之后一天,张美人终于被这个“乡下人”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当沈从文从青岛千里迢迢地跑到张兆和老家苏州求一个答复的时候,张的姐姐允和传达给他的是:“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段马拉松的爱恋终于以完美而告终。

宽容

我想一个真正伟大的天才,除了超出常人的勤奋和执着之外,他还一定有一颗宽容的平常心。沈从文在安徽大学任教的时候,该校的校长刘文典很瞧不起他,甚至公开说:“陈寅恪每月应拿400元现大洋,他自己应拿40元,朱自清能拿4元,而沈从文4元也不会给他。”另有一次空袭中,刘文典和沈从文碰到一块了,刘冲沈吼道:“你躲什么躲?我躲是因为我要留着命来教《庄子》,你躲能留下来做什么?”面对这一切,沈从文只是一笑置之,这足见一位天才的伟大胸襟。解放之后,沈从文因政治原因,不得不放下他心爱的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被孤立的境地,“反右”期间甚至还戴上了“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着的作家”的帽子,北京大学更打出了批斗他的大条幅,而且排除在“新中国第一届文艺工作者表彰会”之外,可谓说受尽了屈辱。运动结束之后,他被安排在博物馆充当了长达十几年的讲解员,从昔日的大作家到普通的博物馆讲解员,如果没有一颗宽容的平常心,恐怕是不那么容易挺得过来。在黙黙无闻地后半生中,沈从文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反而活得更加洒脱。在长达数十年的日子里,他一心钻进文物研究工作中,并有《中国服饰研究》问世。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位被人们忘记近半个世纪的天才,终于因入选于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而被人们所记起。著名的诺贝尔评委马悦然曾公开说:“如果沈从文能活到1988年10月以后,那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肯定是他的!”可惜这位伟大的天才没有等到颁奖那一天的到来,就提前离开了人世。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被称之为天才的人不泛其人,但生来就俱备超凡资质的“天才”却寥若星辰。我们平时所谓的“天才”,往往都离不开“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的勤奋与“不到黄河心不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执着精神。如果要说这些天才与凡人的不同之处,我想大概是他们能够承受一般无法承受的苦难与磨练吧!只有这种付出巨大艰辛之后而成功的“天才”,方能使我们敬仰,而沈从文无疑是这样一位被世人所敬仰的天才!(他生前却从来不以天才自居一个人,如果他一旦认为自己是个“天才”,那原本的天赋就会散失,反而成就不了大事)

沈从文这颗闪耀在我人生道路上最耀眼的明星,不但他一生的足迹激励我朝着理想的目标勇敢的前进,还有他那充满智慧的思想以及近乎完美的人格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他说:这个世界上,唯有智慧才值得去崇拜!但我想,“沈从文”这三个字本来就是智慧的化身。他在《烛虚》里写道:“自然既极博大,也极残忍,战胜一切,孕育众生,蝼蚁蚍蜉,伟人巨匠,一样在它的怀抱中,和光同在,因新陈代谢,有华屋山丘,智者明白其“现象”,不为困缚,所以能用文字在一切有生陆续失去意义,本身亦因死亡毫无意义时,使生命之光煜煜照人如烛如金。”这是何等智慧的语言啊!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虽然沈从文先生早已作古,我等生不逢时,未能拜他为师,但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崇拜!甚至可以说:非师却胜师!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文学天才沈从文先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闲云野鹤gxl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在解读沈从文的过程中,言及天才、勤奋、执着、宽容等多个话题,递转间,思想也为文而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