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弦 (博客:cahcah·blog·china·com)
有了网络,有了博客真是好,原来感觉很遥远、高不可攀的明星,转眼间就能让你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真是一件让人感到兴奋和快乐的事。
自看了《暗算》后就一直喜欢黄依依,这个集美丽、善良、智慧、温柔于一身,溶知性和感性与一体,个性鲜明的女知识分子对爱情的那份专注和执着,让所有男人无法不为之动心。
爱屋及乌,喜欢黄依依就会喜欢陈澍,在网上几近疯狂的搜寻陈澍的博客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挺好笑,年少情窦初开时对一个女人都不曾有过如此的痴迷和冲动,快入不惑之年了,还老夫聊发少年狂,玩起以前自己曾一直不齿的“追星族“的游戏来了,有点滑稽。
一般的追星族有两种,一种是属因了解一个人因此而喜欢、崇拜,一种属因不了解而盲目的崇拜、喜欢,我属后者。在没看《暗算》前我根本压根就不知道世上还有这么一个叫陈澍的女人,不知道她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工作,不知道她是国家三级舞蹈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曾经做过七年的专职舞蹈演员,不知道她在东方歌舞团任职期间,曾出访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过多次国内外大型舞蹈文艺演出,不知道她是一位曾获得过印度甘地瑜珈学院中级教练员证书的瑜珈高手,也不知道她的生日、星座、血型和身高,更不知道她还主演过《相思树》《古城谍影》《突出重围》等一系列我听说过或者压根儿就没听说过的影视作品,这一切都是通过网络和博客google得来的,可是知道这些又怎么样,这一切仅属于陈澍,黄依依她是一个绝顶聪明的数学家,美丽惊艳,温柔善良,个性特立独行,对爱疯狂而执着,网上搜寻得来的这一切资料与我喜欢的黄依依一点干系也没有,她只是陈澍,不是我的梦中情人黄依依。
而且随着在网上搜寻的有关陈澍的资料越多,了解越深,就越觉得她离自己心目中那个心驰神往的梦中女神越遥远,因为现实中的陈澍无论是在气质、涵养、学识还是语言举止,风格个性特色上,与影视作品中的黄依依都相距甚远。突然想起一句时髦的都市爱情流行语:我们因不了解而相识,因了解而分手。我的追星情结可能要随着网络上搜寻得来的越来越多的陈澍的资料而终结了。
可能大多数喜欢陈澍的朋友都和我一样,其实都是喜欢《暗算》中的黄依依,喜欢她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向往有朝一日能和这样一位集智慧、美丽、善良、温柔和对感情的专注执着与一身的女人偕手同老,共渡一生,只是想往和憧憬只能寄托于飘忽迷离的影视作品间,一旦将它置身于了解和现实间,一切就灰飞烟灭了。
当初在网上疯狂的搜寻有关陈澍的资料,是缘于许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影评人的一句话“大多数的演员其实不是在演角色,而是在演自己”,自己努力的去寻找现实中“黄依依”的足迹,是希望影象中的梦中情人在真实的生活中离自己更近一些,但事实是,一个是舞蹈家,一个是数学家,一个理性、内敛、睿智,一个是感性、张扬、靓丽,相距很遥远。陈澍为什么能把黄依依这个角色演得如此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可能是因为剧中设计的这个人物个性非常接近现实生活中的陈澍吧,所以她演起来得心应手,但是,黄依依是不是就是现实中的陈澍,仅凭网上搜集得来的一些艺术照片和零星的文字介绍下结论,未免显得单薄和草率。
看许多名演员都在建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琐碎生活杂陈全都搬到了网上,觉得不妥,观众喜欢一个明星是从喜欢她所主演的某个影视作品的角色开始的,因喜欢剧中的一个人物角色进而对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发生兴趣,当一个喜欢她的观众想法设法的去对他心目中的偶像刨根究底时,她以一种神秘的姿态出现,不轻易显山露水,那么她定格在人们心目中的就永远是她的银幕形象,现实中的她在崇拜者心目就会被一种飘忽琢磨不定,若即若离的朦胧神密感笼罩,与观众形成一段距离,距离产生美,而过多的利用网络全方位的展示自己,暴露多了就一点神密感和新奇感都没有了,可能陈澍觉得在网上展现自己是一种商业炒作的需要,但我觉得她这种炒作不是上策,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一个演员如想要让她的形象在崇拜者心目中青春永驻,她应该也要象黄依依一样有点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跟风潮,随大流她是不能如愿初衷的,在这一点上,她没有学黄依依,真是遗憾。
-全文完-
▷ 进入纪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