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弦 (博客:cahcah·blog·china·com)
“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是鲁迅先生认为骂人非常有必要的理由,“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是梁实秋先生对骂人行为存在的合理性的论述,既然骂人有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那两位文学大师在他们认为有必要且合理的时候开骂就无可厚非了,只是他们一个骂对方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个骂另一方是“拿卢布的党徒”、“乏牛”是非常“文雅”和“艺术”的,毕竟都是文学大家嘛,岂能与“泼妇骂街”和“灌夫骂座”同一而语。
其实说到骂人,完全可将其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我们经常为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的道教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等一系列文化骄傲,并引以自豪,但很少有人提及我们的“骂人文化”,说骂人是一种文化这里无任何一丝牵强附会和拔高的意思,随便举两个例子都可以引证,比如说我们文化先圣“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圣人就有一段开天辟地的千古名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起先做坏事的人会断子绝孙”的名骂不仅被亚圣奉为名言在其文章里引用,而且还被编进了国学的成语大词典里千古流传;比如说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就作为千古绝唱被收录进《古文观止》,有人把他的这篇檄文名骂与王勃的《腾王阁序》相提并论,认为是“初唐四杰”的代表作中最具文学成就的名篇,他骂武则天“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人门见妒,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骂得才华横溢,才情飞扬,连武则天看后都赞赏不已,说“有才如此,而使之流落不偶,则前此宰相之过也!”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未收录成册的骂人名篇佳作可以佐证中国骂人文化的丰盈和璀灿,如三国中的“陈琳讨曹操檄”,“诸葛亮马上骂死王朗”等等,都是中国骂人文化中可圈可点的精品,为将中国的骂人功夫修练得更加至臻完美,梁实秋先生特作了一篇名为《骂人的艺术》的文章,不仅把骂人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还集思广益,收集和概括总结了十种骂人的要点和如何才能将骂人更艺术化的方式,虽是80年前的作品,现在看还有许多实战意义,让人收益匪浅。
中国文人自古相轻,相轻就要相薄,相薄就要骂人,但如何把“骂”骂出文化,骂出高雅,骂出艺术,骂得免于流俗和低级趣味,骂得才情并举,辞彰文彩,精妙绝伦,出神入化,惊世赅俗,使其更有看点是个难点。从前段时间80年代后作家韩寒和现代诗人的骂战起,陆续出现了纯正诗人和伪诗人“赵丽华”的骂战,美女作家卫慧与九丹的骂战,到如今如火如涂,热火朝天的《十美女作家批判书》,新生代批评家抨击文坛假面具舞会,宣称要以此书为美女作家立牌坊,掀起新一轮彻底否定文坛“身体写作”的骂战浪潮止,都说明一个迹象,骂人文化在中国不仅在继承和承传,而且还在发扬光大,致力于骂人文化事业的人们如何将这一文化锤炼修缮得更加完美无缺,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最佳效果是象诸葛亮骂王朗一样,直接骂死了最好),是所有骂人文化爱好者们需要潜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当然,研究骂人的艺术和技巧,梁实秋先生的《骂人的艺术》一文是必看的,他是骂人文化的研究先驱和骂人专家(据说鲁迅先生当年是因为被他骂,活活给气死的)。
-全文完-
▷ 进入纪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