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微笑永远纪弦

发表于-2007年06月26日 中午12:02评论-0条

作者:纪弦 (博客:cahcah·blog·china·com)

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马季老先生的已经记不清了,他和我不是同一时代的人,按年龄推算他应该是父辈们喜欢的人才对,生于70年代的人成为他的忠实的"粉丝"的人不多,但我是其中之一。

喜欢一个人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可能是体内先天性的幽默因子的作用吧,对所有幽默滑稽搞笑的人我都有自然而然的好感,对马季老先生更是情有独钟,喜欢他的沉稳和老道,喜欢他的张扬和丰润,喜欢他的睿智和幽默。

马季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而且在那时就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只是我是生于70年代的人,他那些早期的作品我没有机会欣赏,一直感觉是个遗憾,我对马季先生记忆来自80年代初,第一次听他的相声是他的名段子《吹牛》,那是讽刺一个吹牛大王的著名相声段子,段子内涵丰蕴,深刻而富于哲理,且表演灵慧、俏皮、风趣、诙谐,极富艺术感染力,我到今天都清晰的记得他那段名段里面最幽默的一句俏皮话"吹牛人都是上嘴唇顶天,下嘴唇碰地的,他没有脸,因为他不要脸"

自第一次听过老先生的相声段子《吹牛》后我就喜欢上了他,并且一直在注意收听他的段子,从收音机、电视机到网络,到处收集他的作品,在收音机里听他说的名段《反正话》《老少乐》《拨牙》《一仆二主》《训徒》《攀亲》《找舅舅》,在电视上和网络上看他表演的名段《打电话》《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等,他的作品我一直是百看不厌。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他多年前的视频录像《宇宙牌香烟》,我突然有奇想:马季先生应该算是中国"恶搞"的开山鼻祖了。他的《宇宙牌香烟》就是一部用夸张和恶搞的手法批评讽刺当时的广告商们不讲诚信,做广告不择手段,胡吹胡擂,欺诈蒙人的社会道德问题的作品,非常辛辣、峭刻、尖锐、深刻,完全是夸张式的讽刺和"恶搞",只是马老先生的"恶搞"完全是健康的,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现在的恶搞与当时马老的"恶搞"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纯粹是一种庸俗的无喱头的无聊搞笑,现在的"恶搞"如果也象马季先生那样专门讽刺和批评社会的不正气之风和丑陋现象,想"恶搞"一词不可能成为贬义词。

相声是一种表现幽默的艺术,幽默是需要智慧的,因为它是一种智慧语言的行为表现方式,我一直叹服于马季先生的睿智,从22岁起他到他72岁去世,他幽默了近50年,睿智了50年,不仅在舞台上留下了他诙谐、幽默、风趣的声音,在相声艺术宝库里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相声原创作品,对于喜欢幽默和制造幽默的人来说,这都是一笔丰盈的财富。

有人一直在进行相声是生存还是灭亡的口舌之争,这让我想起10年前偶遇马季先生的一段往事,那是我们的小县城第一次举行银杏艺术节的时候,那时马季先生也在文艺明星演出队的邀请之列,那次他带了众多的徒弟前来助阵,可能演出结束后他急着要连夜赶往某地,在演出的剧院前他站在那里等车,就一会儿的功夫,我正好从那里经过,猛然抬头,发现眼前竟然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当时激动得有点不知所措,只是呆呆的看着他笑,他抬头正好也看到我,也微微的颔首向我微笑,当时年少的我兴奋极了,回去后几乎告诉过我所有的邻里,说我今天看到马季老先生了。我们这里是一个名不经传的苏北小县城,马季老先生为了宏扬相声艺术不远千里,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前来演出,想如果所有的相声演员都能象他一样倾心尽力亲躬于相声艺术的振兴,相声艺术又何愁衰落。

这也就是十多年前的事,不想如今老先生已经作古,回想起来不免有些感时伤怀。看报纸报道,说老先生生前对相声的不景气非常的焦虑,我没有研究过相声不景气的原因,对相声的状况也不是很了解,但我自己喜欢相声,当然这喜欢有多半因素源自于马季老先生,源自于老先生十年前对我的一抹微笑,不管别人对相声怎么看,我想我对相声会永远的支持和喜欢下去,因为老先生的微笑已经永远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了,深刻而隽永,永不会抹去。

--仅以此文深切缅怀马季先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纪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文章用深情的文字,基本概括了笑星马季的相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