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没钱?你读什么书?依窗听风雨

发表于-2007年06月26日 中午12:36评论-1条

古人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想想这话还有点道理,读书的好处是什么呢?当然是学知识长文化,能书会写能识会算,更重要是“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有了力量就无坚不摧,无所不能,就可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有了知识就能让我们从幼稚变成熟,从愚昧变智慧。所以读书好,好读书,地球人都知道这道理。

知识从何而来,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进学堂读书,要进学堂学知识,理所当然就得交学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传授知识付出劳动,就得有回报这也正常,毕竟教师也是人,也得吃喝拉撒养家糊口,这也可以理解。想想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吾辈当然也是懂理的。

“没钱你读什么书?”这一声当头棒喝,或许让多少人吃惊不少,惊恐万状。可能有人反问“有钱我还读什么书?”哈哈……如此一问一答还真的让人不知所解了!

当我们背着书包,哼着“小嘛小儿郎呀,背着书包上学堂……”那高兴劲时,那里知道多少父母却面带愁容跟在你屁股后面,捂着那皱巴巴的口袋,生怕那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凑下的学费不翼而飞了。是啊!没有钱你读什么书呢?一浪涨过一浪的学费,学校巧设名目的乱收费,苛捐杂税,凑在一起那个沉重的数字,压得多少人喘不过气来,让我们明白了上学不易,读书难于上青天。

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水平提高,不可否认人们的收入渐长,可谁又知收入到底涨了多少,而学费又是同步而涨吗?有人说:“供出一个大学生的同时,其实也把一个家带入了贫困。”依现在学校收费标准,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如果没有十万钞票,你作梦都别想了,更不用说读什么“贵族学校”了。

十万元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毕竟中国富人还是极少数,更别提占中国人口近三分之一的盆困山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的现实自然环境,原本让他们才刚刚走入温饱线,他们又从何来如此多的钞票呢?就算他家的子女是天才,是神童,如果不能正常的入学踏入校门,难道人人都能无师自通吗?可能这样的人只能于神话世界里才能找到。

我们也经常提着嗓门煞有介事的大声呐喊:“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穷千万别穷了教育,再苦千万别苦了孩子”。请问谁想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家的孩子呢?谁想让自己的孩子受苦呢?孩子都是父母心里掉下的一砣肉,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是我们太多的人输了,而且不是输在我们孩子智力上,也不是输在脚步上,而是输在了这个残酷无情的现实中,也输在了我们没有钱啊!谁让我们没有钱呢?谁让我们没有钱却老想着还要上学读书呢?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有理别进门!”老一辈也经常教导我们说:“钱不是万能,没有钱却万万不能!”。这些话在知识分子或者有钱人的眼里,感觉能说这话的人是如此的庸俗与可悲可笑,可面对现实,这些话却就是如此的真实与贴切。谁让你没有钱呢?既然没有钱,你就无法交纳高额的学费,也就不能接受再教育。既然你没有足够的钱,理智的选择就是“量力而行”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识几个字,能写得来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嘛!所以最现实与优惠的选择只能在“扫盲班”就读。

金钱的诱惑力与能量是多么的富有威力,有水平有能力的教师,早已经被名校诱惑而走。于是乎学校成了两极分化成“普校”与“名校”。于是乎“名校”惹人眼,投入也就偏心,多少“普校”早已渐渐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谁真正在乎过用心留意过?要进“名校”你就得有钱,就连那笔所谓的“择校费”也让多少人望而生畏、望校兴叹。捏捏自己羞涩的口袋,揣着那少少的“家底”,多少人只能把自己的“龙”与“凤”送到“鸡窝”与“草窝”了。到底是否真正成“龙”成“凤”只能听天由命,看其自己的造化了。所谓的“鸡窝”与“草窝”似的学校,就连最基本的上课地方都没有,连风雨都遮不住,更别说什么教学质量与教学基础设施了。如果谁想步入如此的学校,除非此人精神失常,或者原本就是不想自己子女成长成材。

谁让你自己没有钱呢?没有钱这能怪谁呢?罪魁祸首不是自己了子女,而是自己没有钱嘛!就算你鸣不平,拦街伸冤又有何用?如果你一时心血来潮愤愤不平,就算你捡起石头打破天也是白费功夫,说不准那石头落下还会砸着自己的脚,一不小心还背上一个“自作自受”的笑柄呢?

现实有时就如此可笑,也时时的捉弄着人。太多的父母为了子女能正常入学,真可谓赔了老本赔了命。生活中为了那昂贵的学费,让多少父母节衣缩食或者不分日夜挣钱而病倒累倒甚至付出生命的随便就可以数出一大串。如果我们所谓的能成为“天之骄子”或者“跳出龙门”的是建立在父母生命基础上,请问这岂不违背了人性的良知?就算你拥有再多的知识,能挽回父母的生命吗?这样的学上着还有多大意义呢?

退一步朝好的方面想,我们能在父母辛辛苦苦积攒的“棺材本”中顺利上学,学到知识,终于“修成正果”而成为所谓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当我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请问你能保证你就能很快而且顺利的挣回父母一生为你而交纳的近十余万甚至几十万的“学费”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屡见不鲜,大学生学不能用随处可数。“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水果刀的!”曾经“知识无用论”依然还延续与孕育着怪胎。

人都是现实的,有些道理不是人不知,而是我们更清楚,可清楚的却是明白了什么叫无奈的选择。既然我们没有钱,也上不起学,那么我们唯一能作的干脆“辍学”或者干脆不上学,然后早早出去流浪江湖挣钱。我没有知识,不代表我不能挣钱,大不了别人用知识挣钱,我就用体力挣钱。挣钱为了什么?其实我们心里都有一本帐,心里打着小算盘,那就是希望自己多挣钱,然后让自己的下一代不因无钱而真正的输在起跑线上,也不因没有钱而如父辈一样无知而贫困。

没钱你读什么书?除非你是痴人说梦!现实就如此悲哀,你又能如何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依窗听风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舒展
☆ 编辑点评 ☆
舒展点评:

其实对于学习,多数人都将其圈定在了校园,不免有些禁锢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教育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其间当然也几家欢喜几家愁。文章论述了教育体制无奈的一面,给人很深的思考意义。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穷放猪,富读书的现象,在今天又出现了。问候朋友晚上好!at:2007年06月27日 晚上10:00